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才建立,朱元璋就着急打蒙古,朱元璋和蒙古之间有何血海深仇

明朝才建立,朱元璋就着急打蒙古,朱元璋和蒙古之间有何血海深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51 更新时间:2024/1/24 19:27:38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和朱元璋自己的成长的经过有关,熟悉元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元朝对汉人的刻薄,几户人用一个菜刀都不算什么,在蒙古人眼中,汉族人和牲畜没有什么区别,可以随意买卖,唯一的区别就是汉族人会说话而已。

在小编这里,小编认为朱元璋在对蒙古人的处理方式上已经够温和了,至于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蒙古人进行屠杀这件事情,确实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整体来说的话,朱元璋在对蒙古人的处理方面是还算可以。

朱元璋在剿灭了南方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政权之后,就开始对位于北方的元朝展开了攻击。当时的朱元璋确实有剿灭元朝的实力,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和宋濂等众多文人志士,武有常遇春,徐达,李文忠、蓝玉等猛将。有这些人的存在,朱元璋在面对元朝的时候,是底气十足的。最后的结果和朱元璋等人预测的那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将元顺帝回大漠之后,朱元璋很快就建立了明朝。

这只是朱元璋统一中原王朝的第一步而已。按理说,在新的王朝建立之后,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休养生息,但是元朝的皇帝虽然回到了大漠,但是中原王朝残留的那些元朝的力量和远在大漠的蒙古主力对刚刚成立的明朝来说依然是巨大的威胁。这些都是朱元璋最为着急的地方,他怕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明朝,再被元朝卷土重来一锅端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下一个15年可以浪费。所以朱元璋只能在打造新的王朝的同时,对元朝的残余势力进行打击和防范,当时朱元璋为了解决元朝留下的后患用了两种方案来彻底解决元朝的余孽。

首先对于那些远在大漠的元朝势力,必须得进行武力打击,最好能将其彻底剿灭。对于窝在云南的元朝势力是由朱元璋的义子沐英镇守,防止那些元朝的残留势力出来搞事情。远在大漠的元顺帝,在朱元璋一次又次的攻击下,终于在大漠不甘心的闭上了眼。在元顺帝死后,元朝的主力也基本被瓦解,剩下的那些也没有办法对明朝产生威胁。

在解决完远在大漠的元朝势力之后。朱元璋开始对明朝境内的蒙古人出手了,为了让这些蒙古人能够顺利的融入汉朝,朱元璋可是下了狠手,一下几点就能完美的体现出来:

第一:所有在明朝境内的蒙古人必须改为汉族姓氏

第二:蒙古青壮年必须前往军中效力

第三:蒙古的女性只能嫁给汉人,而蒙古的男性只能去汉族的女性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几条要求在当时来说,就是最恰当的民族融合的政策了,虽然手段有点强硬,但是有用呀!

其实朱元璋对待蒙古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的残忍,只不过朱元璋对蒙古人的态度就是听话就用,不听话就少。说白了从一开始朱元璋的目的就是消灭蒙古的力量,让蒙古在短时间内对明朝无法产生威胁。虽然说朱元璋的这种手段不仅狠还损,但是架不住好用呀!管他什么手段,在最后能达到一个理想中的结果就好了。

按照正史中对朱元璋这个人的描写来看,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肯定会对蒙古人进行屠杀,但是朱元璋最后能实施这种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政策,说明,朱元璋从某些角度来看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百姓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道士看后说:明朝要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这其中也不乏许多的封建迷信,你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原因,但历史上可真有这么几件事在挑战你的认知,他们就是能够造成一个巧合,这种巧合就这就正好如他所说。就这明朝末期就有一件奇事,一户百姓家中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个道士正好路过,看后表明,明朝要亡了,而事实却是如此。这其中有何说法,难道真的是这道士

  • 包拯一生淡泊名利,死后却有21口棺材一同出殡,这是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相传因为长得比较黑,额头上又有一个月牙的形状,所以又被叫做“包青天”,“包公”,他为官清廉,公正判案,绝不与其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应当与庶民同罪。也正是因为包拯的秉公执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的名声也就传开了。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在包拯死后,葬礼却是举办得极其隆重

  • 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这些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0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首富李嘉诚也很喜欢这副对联,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便挂了这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

  • 明代京师怪谈之侍郎遇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户人家姓李,对当地人称其为李老爷,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璟,二儿子叫李昀,李老爷原来打算给他们请私塾先生教他们读书,以后能够像先人那样成为朝廷的官员,但是后来发现他的大儿子都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老师教他四书五经额内容,当天记得好好的,第二天就全部都忘了,教了多次还是这样的情况,李老爷最后也不让他

  • 陈圆圆有后代吗?吴三桂临死前下一命令,让人觉得很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后人现状,吴三桂和陈圆圆是什么关系,陈圆圆和吴三桂台湾版

    当时需要这些汉人为他们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所以把吴三桂和另外两个人,耿精忠,尚可喜,同时封为了亲王,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过是清帝的炮灰罢了。吴三桂也并不是笨蛋,后来就在云南昆明这个地方停了下来,然后自己也不在向北走了,就在这里经营起自己的势力来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也变成云南这地方土皇帝,就连皇帝想要派官

  • 李自成为何注定会失败?看看他和牛金星商量的这件事,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转至御书房时,他发现,整个屋里已经过重新整理,但是那些典籍、那些珍奇古玩,那张御案和龙椅,却显然曾经是属那崇祯所拥有,如今它们已全都成了他李自成的囊中之物了,正如崇祯曾经拥有的江山一样。李自成坐到御案后的龙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见不远处那书架上的典籍,他便站起来,走至书架前,在那里,有一部

  • 明朝官员腐败,是俸禄太低造成的吗,他们的俸禄到底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明朝官员的俸禄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来看看明朝官员的等级与相对应的俸禄标准:官职 月俸禄 年俸禄正一品 87担米 1044担米正二品 61担米 732担米正三品 35 担米 420担米正四品 24担米 288担米正五品 16 担米 192担米正六品 10担米 120担米正七品 7.5

  •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土木堡之变,最主要的责任人是王振。当然,朱祁镇也有很大责任,但是要想到,王振能够顺利的来到他身边,根源在哪里?要知道当年太祖爷朱元璋可是命令太监不得干政的。这个制度的改变,是朱祁镇的祖爷明成祖朱棣,他为了让宦官监视大臣,开设东厂,开启宦官政治先河;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允许宦官识字,从此宦官有了干

  • 康熙时期当官一年能挣多少钱?按现在算一品官员月薪竟有二十四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两白银等于一千个铜钱。一两白银就等于现在四百五十块人民币,一个铜钱就是现在的四角五分!一个铜板就可以吃一个肉包子,十个铜板就可以吃一碗小面了!一个酒店服务员一天工资一百元,而大侠一打赏就是四百多,这事儿搁在谁身上不高兴?官员动不动就是几万两白银什么的,相当于九品芝麻官几年的俸禄了,

  • 赵匡胤遇一高人下盘棋丢了华山,还改变了中国象棋原有的走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早年在后周为官,在后周太祖郭威麾下为将,因作战勇敢,而且颇有谋略,深受郭威器重。郭威建立后周后,赵匡胤四处征战,军功颇多,到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作为先帝老臣更加受宠,由于他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周恭帝即位时年龄还小,赵匡胤也是欺侮孤儿寡母,瞅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