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名臣曾国藩相貌、食住行怎么样?绝对亮瞎你的眼睛

晚清名臣曾国藩相貌、食住行怎么样?绝对亮瞎你的眼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4/3/10 10:13:27

首先来扒一扒老曾的样貌

这样一个大人物,到底是怎样一番形象呢?关于老曾的样貌,很多书上都有,都是在封面上来个大大的曾国藩的图像,但是好奇的是,这些书本上的图像还不太一样,有的胖一点,脸上的肉多一点,有的瘦一点(估计是瘦一点的准确些,因为看那些外国人拍的清朝人照片,没有几个胖的,基本是清一色的瘦子,可能那个时代物质生活不丰富,吃的喝的都不咋的),但众所周知一个形象,就是一个尖脑袋、三角眼、长胡须,如果不是一身官服、一顶官帽的加持,恐怕没几个人会认识这个大名鼎鼎、位高权重的老曾。这哥们穿着及其普通,除了一身官服外,年四季穿的都是一些粗布衣裳。据说,这些都是家里的媳妇们做的(这与老曾的家风有关啊,即使是富贵之家,这些媳妇还是要做一些女工,这有两点好处,一则有一技之长,即使家道中落,也有个吃饭的技能。二则大家都忙着做事,便少了一些七嘴八舌嚼舌头的是非来)。据说还有一次,一位外国的总督去拜见这位哥们,等到见到这个哥们,差点没惊掉下巴,为什么啊?眼前的这位在中国大大有名、声震四海的大人物,与想象中的气质高贵、衣服华丽完全不搭边、不相关,这哥们只是穿了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裳,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衣服上竟然还散布着几滴亮闪闪、明晃晃的污渍啊,现在读来,这个画面感极强的场景仍然可以极大的刺激着我的眼睛,老曾,你也太不注意形象了,在国际友人面前,竟然这样不修边幅、不注意形象,这不是损害我泱泱大国的形象吗?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清政府还有形象吗?靠积极好看的衣服就能挽回形象吗?

再来扒一把吃

通常情况下,我们这位大哥吃的很朴素,粗茶淡饭就行,并没有很多的讲究,更没有什么癖好。他的几个外号里面,除了“曾剃头”这个世人皆知的外号之外,他还有一个稍稍不那么著名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号,什么呢?“一指禅”,这可不是说曾国藩有什么绝世功夫,他可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虽然他也领军打个仗,但与那些赳赳武夫相比,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人),自然不可能练就这种小说里面才能见到的功夫,这个外号就来自于他的吃,满满当当一大桌子菜,通常情况下只吃自己一指范围之内的菜,初略的算了一下,一指范围内,大概就是一个菜吧,这也太节省了吧。我们这个老曾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下属在吃喝方面也控制的比较严。他在当两江总督的时候,经常到他的管辖范围内去检查工作,下面的这些官员,看着身系自己升迁命运的顶头上司来了,自然是挖空了心思要招待好,好酒好菜、山珍海味统统不再话下,有时候就那么几个人,但是摆了满满当当一大桌子美味佳肴,每次吃完都要剩下一大桌子菜,特别的浪费。这个老曾,既不想浪费,但也不好轻易驳了别人面子,很多时候,只是匆匆吃了几口就下桌了,可我们这些可爱的官员们看不懂啊,还以为曾大总督胃口不好,后来才知道,老曾只是在表明一个态度,不要太浪费了。

轮到住的了

我想大家可以自行做个推理,老曾对吃、对穿都不注意,对住的话,会在意吗?

我想很多人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对,老曾对住的要求也不怎么高,不住大房子,不住小别墅,能遮风挡雨避阳就行了。在攻占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百废待兴、百事待举,按照通常做法,往往是先修官衙,但老曾却反其道而行之,先修复了年久失修的贡院,再修复其他的公共设施,直到最后,才把自己的官衙简简单单的修葺、整理了一番,这官衙虽然只是老曾上班的地方,不是老曾居住的地方,但也反映出老曾确实对住的地方没有什么很高要求。晚年的时候,曾家掌门人曾国潢为老曾在老家湘乡修了一栋房子——富厚堂,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曾国藩的故居,总共花了7000多,这些钱对于当时的曾国藩来讲,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老曾却在信里面责怪老兄用钱太多,他说:老兄啊,你怎么这么不省事,不注意节省啊,竟然用了这么多钱,吓了你老哥我一滚。我们现在去参观老曾的故居,其实也看不出有什么豪华、出格的地方,只是面积略微大一点,里面的生活起居设施跟平常人家没什么两样。盖了这么一栋房子,可老曾一辈子都没有回去过,为什么呢?我猜,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时间,老曾这每天日理万机的,各种事务繁多,根本没时间回家享福。即使到了他的晚年,多次清朝中央政府申请回家养老,也没有得到恩准。另一方面,估计也有嫌弃这房子修得太好、太显眼的缘故,不想回去住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徽宗有多屈辱?靖康之耻当了8年俘虏,还能生下12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宋徽宗之所以当俘虏的时候还不耽误生孩子,从他当皇帝时的所作所为就能找到答案。宋徽宗赵佶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意外,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赵佶一开始就不是往君王方向培养的。宋哲宗驾崩以后,原本朝廷想让她的亲弟弟继位,但是因为向太后不是宋哲宗兄弟俩的亲妈,他害怕让别人钻了空子,最后选中了宋哲宗同父异母的

  •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却贡献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前五位皇子皆是其妻马皇后所出,其中,皇五子朱橚的名字似乎最令后人感到陌生,然而,朱橚却有着福泽后世的功绩,只是这份功绩不像是出自一位尊贵的亲王。历史上的朱橚的确在军功方面没什么杰出贡献,甚至还因罪被流放过,但是在其他方面他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毅力,最终在词赋和医学方面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典籍,对我

  • 太平天国林凤祥被俘后,咸丰看了他一眼,为何半天没说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接石头(南京),北距广陵(扬州),而金(金山)焦(焦山)障其中流,实天设之险。自金口抵石头,凡二百里,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由金口而东至孟渎,七十余里,或高峰横亘,或泥淖洲渚,所谓二十八港者,皆浅短难行”,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地。至于镇江的邻居扬州,不仅是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还是

  • 清朝有100万军队,大清灭亡后去哪了?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王朝到了晚清时期已经摇摇欲坠了,因为八国联军可以只靠着不到一万人就打服整个帝国。而当年的英法联军更是只用几千人的队伍,能够逼得中国的皇帝狼狈而逃,甚至病死他乡。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清朝在我们的印象中非常的弱小,但是毕竟也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帝国,拥有着巨大的版图和众多的人口。根据当时的资料记

  • 朱元璋生在凤阳,为何凤阳花鼓对他的评价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想见,凤阳花鼓对朱元璋当皇帝并没有什么自豪。其实这句词古已有之,词、调会有变化而已。具体出现在何时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凤阳花鼓“的大胆”从私下到公开是明末清初时期。一方面是清军有意为之,作为清军攻占南明地方的一种“武器”。随着,遍布全国的乞讨者,这种传唱一直延续到三四十年前。一

  • 清朝灭亡过后,太监们都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时期的太监赵高,发动了沙丘之变,意图篡位;唐朝的太监程元振,为了夺取政权,去牺牲无辜的人;明朝时期的太监魏忠贤,在皇宫内搅乱内政,在皇宫外到处作恶,他们都是臭名昭著的宦官,受尽了世人的厌恶与唾弃。太监群体里不是只有恶人,他们当中也有很多忠诚之士,例如清朝末期的太监寇连材,忠贞爱国,十分厌恶慈禧卖

  • 朱元璋从小有佛缘,少时上过私塾,喜欢玩一种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少时就有佛缘。朱元璋出生三天,就得了一场大病,腹胀不食,家里没钱看医生,他的父亲朱五四,想着与其病死,还不如把他送给寺庙。谁知到了庙里,偌大的寺院居然找不到一个和尚,空无一人,朱武四没有办法,只好又抱着孩子回家。回到家,却忽然发现自家东屋屋檐下坐着一个和尚。朱五四喜出望外,那和尚对朱武四说:“

  • 清朝女尸面目如生,异香扑鼻,臀部长有肉囊,有人说是乾隆的香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2001年春,安徽省砀山县建筑公司在城关西部的一片土地上承建商品住宅楼。3月23日上午8点,驾驶员老程在住宅楼2号楼的地基上,驾驶着一台庞大笨拙的挖掘机进行深挖地槽工作。挖掘机的铁臂左旋右转,灵活自如地把泥土从近4米深的地槽里挖抓上来,送上一边等待的翻斗运土车。上午9点多钟,老程忽然发觉有些不对劲:

  • 清朝设立了六部,哪个部门最有实权,哪个部门最有油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六部都是平行的部门,但他们的排名还是有一定的顺序。那么,在六部中,哪个部门排名第一?这要分阶段来看。在清朝初期,吏部排在第一。据《清史稿·志·卷八十九·职官一》记载,六部设立之初,排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就是说,吏部排名第一,户部次之,礼部紧随其后。大家以为地位非常重要

  • 清朝历史记载的四字公爵,仅有区区四人得到此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公爵”这一个称谓,大家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西方欧洲国家的公爵呢?中国也有公爵,你了解吗?在先秦时期开始,就已经有赐封公爵的传统了,周朝时会分五等爵位来进行册封,而公爵是最高的一种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国、州国和虞国。秦、汉朝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