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抄没和珅家产,15年后用完,他才意识到为何乾隆不处置和珅

嘉庆抄没和珅家产,15年后用完,他才意识到为何乾隆不处置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06 更新时间:2024/3/2 20:54:48

乾隆是清朝最高寿的皇帝,所以他的儿子也被迫做了很多年父亲的傀儡,所以在乾隆驾崩之后,嘉庆很快就想要把握大权,而嘉庆的第一步就是把和珅抄了家。和珅的财产嘉庆用了十五年之后才用完,但是也是这个时候嘉庆才意识到了乾隆为什么告诉他不要处理和珅了。

一、贪官和珅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们对和珅这个角色必定会很熟悉,里面成功的塑造了和珅这个大贪官的角色。和珅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么大的贪官,是因为他在乾隆期间非常受重用,不仅担任了当时的内阁首辅等重要职位,所以在朝堂上他的角色无人可以替代。

也正是因为他的官越做越大,乾隆对他也越来越信任,所以他的欲望也不断的扩张。本来作为清朝的内阁首辅,自然收入不会太差,但是他对此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所以他就利用自己的职务开始以权谋私,结党营私,通过买官卖官积累了大量的钱财。

而买官卖官只是他商业版图中的一小部分,他还涉及了很多商业领域,在都城开了很多的店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下属需要巴结他,经常给他送一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这样他各个方面都有所涉足,所以他也成为了乾隆年间最有钱的官员。

后来乾隆也渐渐的知道和珅贪污的事情,因为和珅越来越大胆,也不把乾隆放在眼里,乾隆知道之后并没有对和珅进行处罚。虽然乾隆和嘉庆都知道和珅贪污,但是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没有人知道。尤其是在乾隆后期,和珅更是大量敛财,自己家比国库还要富。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一个皇帝,他比自己的儿子都长寿,到最后因为不想超过康熙的在位年份,所以主动禅位,做起了太上皇,让嘉庆继位了。但实际上大权在握的还是乾隆,这个时候嘉庆和乾隆就渐生嫌隙了,嘉庆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党羽,这时候只有和珅还站在乾隆身边。

二、和珅被抄家

和珅对乾隆特别听话,所以乾隆一直都对和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在乾隆晚期的时候,乾隆需要和珅来稳住朝堂,才能把权利攥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告诉嘉庆不要动和珅。这个时候身为太上皇的乾隆说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嘉庆只能听从乾隆的话。

但是乾隆一旦驾崩,嘉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定会拿和珅开刀,果不其然,乾隆驾崩的十五天之后,嘉庆就下令处死和珅,并且抄没和珅的家产。嘉庆本来就对和珅不满了,乾隆还告诉他不要动和珅,所以在乾隆去世后,嘉庆第一个就要整治和珅。

嘉庆知道和珅贪污,但是没想到他贪了这么多钱,抄家之后被他家的财产惊讶到了,当时和珅家的财产比整个国库还多,他所有的财产加在一起一共有八亿多两。这简直是一个天数字,就连嘉庆一个皇帝都没看到过这么多的钱。

乾隆在位期间多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都会有很高的排场,所以也让国库捉襟见拙。但是乾隆又特别喜欢下江南,想要看到不同于宫中的江南女子,所以每次国库空虚的时候,乾隆都会官和珅借钱,所以和珅剩下的钱还是经常接济乾隆之后所剩下的,这才真是富可敌国。

嘉庆抄完和珅的家后,把这八亿两黄金全都收归国库,本来想着这些钱能够让清朝过上一段平安的日子了,但是没想到和珅的这些钱没过十五年就被嘉庆给花光了。本来有足够的钱支撑国库了,但是嘉庆在位期间还是会经常因为缺钱而伤脑筋。

三、和珅死后

嘉庆之前的康熙雍正乾隆都算的上是一代明君,他们在位期间最少百姓不愁吃不愁穿,雍正更是给乾隆留下了很多的财产。但是到嘉庆这里国库就经常空虚,就算抄家和珅也难解燃眉之急,而这也主要和反清运动有关。

嘉庆上位之后,朝堂非常不稳固,在处死和珅之后对朝廷来说更是一件非常动荡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民间兴起了一波反对清朝的高潮,包括像白莲教、天理教都多次举行起义活动。而嘉庆就要费尽心思去镇压这些活动,镇压活动恰恰又需要大量的金钱。

嘉庆刚刚上位之后就因为镇压多次起义就花了不少银子,有的地方因为战争持续很久,这也更加耗费了国库的财产。嘉庆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之前几任皇帝积累下来的问题在嘉庆年间爆发了。如果嘉庆不赐死和珅,恐怕和珅还能支撑国库的空虚。

乾隆之前就告诉过嘉庆不要随意处置和珅,但是乾隆死后,嘉庆急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乾隆的话忘记了。如果不处置和珅,和珅这个摇钱树肯定会帮他处理好反清运动的,这个时候嘉庆才想起了和珅的好处。

总结

嘉庆是一个正直的皇帝,在他知道和珅贪污,并且贪污如此之多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定要整治朝堂上的贪污风气了。因为不处置这样的贪污行为,就会让其他的官员纷纷效仿。这样会造成整个朝廷的腐败,但是因为嘉庆处理的太急,所以并没有处理的太好。

但是这样的额腐败毕竟是常年积累下来的,虽然嘉庆有勇气来改变这样的不良之风,但是他没有想到更长远的方,乾隆留着和珅自然还有别的原因。在和珅死后,嘉庆在面对各自的支出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和珅留下的八亿两自然也不够十几年的开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前的农村面貌,图2是猎户,图5是全家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组反映清朝时期农村生活的老照片,通过这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领导下的农村面貌。图为理发的男子,当时男子都要留辫子,所以理完发还得把辫子扎起来。这是清朝时期的猎人,准确上山打猎,希望能有好收成,这样一家人可以吃饱饭。一名农村老妇人下山挑水。一名农民正准备过河。生活在大山中,交通

  •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是因为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皇帝是一位有能力的帝王。要不然也不能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并且他管理国家期间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雍正已经继承皇位了,为何一上位就把康熙用了多年的心腹处死呢?一、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早期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顺治时期,顺治帝偏爱

  • 清朝后宫嫔妃:50岁以后禁止侍寝,只因年老色衰?你可能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资料后宫争斗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争宠侍寝,因为只有得到皇帝的喜欢,才有可能在残酷黑暗的争斗中胜出,进而让自己的整个家族荣耀,否则就会在冷宫里孤独终老,亦或被“胜利者”悄无声息地结束生命。所以皇帝在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时,谁来侍寝也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的朝代,皇帝们选择侍寝者的规则也是不一样的

  • 忠王李秀成属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清朝灭亡的领导人,后封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比较有趣的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本身是农民起义,但却掺杂了民族解放,还有资产阶级新思想等等内容。所以大多数人聊到这场战争往往会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斗争,而且其过程也极度扭曲,宛如一个身披十字架的农民高唱儒家盛典。这导致了后来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这场运动,并且否认了他的历史价值

  • 贵州毕节黔西市清朝一品官员墓,官至兵部尚书来头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杰生于1716年,黔西县隐者坝人(城关镇黎明村),自幼喜欢玩枪弄棒,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唯一不好的就是习文不精。李世杰的父亲为了能够让其将来有个好前程,执意让李世杰读书,但是生性贪玩的李世杰没把读书当回事。直到成年后才知道玩枪弄棒没有太大的出路,但是现在重视文化已经来不及。要知道学习文化的最佳年纪

  • 这才是清朝“带刀侍卫”的真实样子,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从清朝的一些老照片中,就能够得到其中的答案。这些带刀侍卫非常普通,就跟路人甲乙丙丁一样,所以不要再被电视剧给骗了。清朝后期,已经面临着准备要被灭亡的危险。因此,能够穿戴华丽,还能够过着奢侈生活的,也仅仅是那些皇宫贵族而已。而宫中的宫女,或者是侍卫。所穿的衣料,其实都没有这么好。从这些照片上就能够看出

  • 不被后世承认的清朝皇帝:在位仅3天就被废,却安稳活到了1942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要了解这位保庆皇帝的故事,还得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因为乾隆晚年的闭关锁国,清朝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对准了大清的国门,轰鸣的大炮声让沉睡的大清朝振聋发聩。《南京条约》的签订也并没有让清廷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反而继续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廷才

  • 康熙儿子众多,他是最有才华的一个,雍正不杀他,由康熙老师养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结果是四皇子也就是后来雍正帝继位,雍正为了永绝后患,先后处理掉了几位皇子,但是有一位颇有才能的皇子,雍正帝却留了他的性命,这是为何呢?这个人就是十四皇子胤裪,十四皇子乃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此人十分聪慧,自小便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十四皇子乃是定妃的儿子,但定妃出身卑微,皇帝无法放心皇子养育在定

  • 慈禧守寡19年意外怀孕,3个御医只有1个侥幸活命,只因说了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文/仰探历史在慈禧26岁的时候,咸丰帝就驾崩,从那时候开始,慈禧就开始了自己的漫长守寡之路。当时她在宫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所以那时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争抢权力上。很多年过去了,慈禧的权力越来越大,欲望也就越来越大。慈禧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大,很不愿放下手中的大权。以前慈禧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生活,等到她将

  • 曾国藩向皇帝请求辞职,皇帝写下这六个字,他心都凉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中后期,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心中不免颇具自信。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尤其是掌管地方的实权,曾国藩在咸丰七年(1857年)以回家丁忧为名请求辞职,实则是想让皇帝授予他掌管地方的权力,拿个巡抚或者是总督当当。可谁知道,咸丰在他奏折上大笔一挥,写下“暂行在籍守制”这六个大字,曾国藩一看,心都凉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