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本来在公元前387年就会灭亡,只因2人离开让它起死回生

秦国本来在公元前387年就会灭亡,只因2人离开让它起死回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51 更新时间:2024/1/27 11:27:00

这一年的前2年,秦惠公亲率50万大军进攻河西,想从魏国手中夺回故地,却在阴晋一战中惨败给吴起所率的5万魏武卒。

秦惠公羞愤成疾,最终没有躲过鬼门关,于公元前387年撒手人寰。

2岁的秦出子即位,由年轻的母亲摄政,任用宦官外戚,朝纲日坏。

这便是天亡秦之时。

如果魏武侯继续执行父亲的西进政策,审时度势,抓住机会,一鼓作气,亡秦指日可待。

[var1]

然而他非但没有这样做,却做了2件让无数后人一想起来便痛惜不已的事。什么事?

逼吴起离魏

魏文侯时破格提拔了底层出身的外来人士吴起,任命他为向西进攻秦国的主将。

吴起为将,与士卒同甘苦,行军不乘车,跟士卒一起步行,而且亲自扛军粮。士兵有患脓疮的,吴起用嘴给他们往外吸毒。

因此所有的将士都十分乐意服从吴起的指挥,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

不久,吴起就为魏国攻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魏文侯任他为河西郡守。

可是到了魏武侯时代,吴起的好日子却到头了。魏武侯不信任吴起、忌惮吴起,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吴起在阴晋一战以少胜多击败秦惠公之后。

吴起受到猜忌、排挤,不得不挥泪离开河西。

[var1]

他的车夫不解,问他:先生平常视放弃天下就像扔掉一只破鞋一样,今日离开河西,为何却这般哭泣?

吴起哽咽道:如果君王信任我,继续任用我,那么破秦手到擒来;可是君王已不信用我了,眼看到手的鹿又让它打个旋子逃跑了;我不甘心啊,我痛惜呀!要知道,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果真如吴起所说,可以一举灭掉秦国吗?

还真有这个可能,让我们来看看公元前387年的秦国是怎样一种状况。

其实相对于文侯、武侯时期像插上了金翅膀一飞冲天的凤凰一般的魏国来说,那时的秦国就是趴在地上的一只小野鸡。

从公元前443年起,秦国历经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出子六代乱政,历时60来年。

政治上相当黑暗和混乱,国家贫弱,躁公时,南郑反,义渠来伐。

怀公仅当了四年傀儡,就被庶长逼迫自杀。

灵公时无力抵御魏军侵袭,数次战败失地。

简公时国内私斗成风、治安混乱,不得不让官吏带剑以防身;国土沦丧严重,退守洛水。

惠公上台想收复河西,曾亲率五十万大军攻魏,却被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打了个稀里哗啦,忧愤而死。

惠公死后,年仅2岁的秦出子即位,由母亲摄政,任用宦官外戚,朝纲更坏。

政治上是如此混乱腐朽黑暗,经济上也好不到哪去,田地仍延续古代的做法,还未实行税收制,连市场都没有,社会发展迟缓,国君死了还实行人殉制度,比起东方诸国,可以说全面落后,以致东方国家都羞于与其为伍。

这就是公元前387年,吴起离魏前秦国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是天亡秦之时也。

如果魏武侯能有他父亲那样大气,继续重用吴起,灭秦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只是如果。吴起已经离开了,黯然去往楚国另谋发展了。

秦献公回国

与错失吴起同时,公元前387年的魏武侯还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放嬴连回国。

嬴连本来是秦国的嫡长公子,29年前本来由他即位,却由于当时年幼只有10岁,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被赶出来了,因而逃到魏国避难。

现如今,嬴连已经进入壮年,经过怎么多年在魏国寄人篱下的生活的磨练,不但让他获得了生存的智慧且造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性格,而且他在魏国还耳闻目睹了魏国的改革,见证了魏国四处征战开疆拓土的成功。

所以对魏国来讲,嬴连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威胁,如果把他放回秦国的话。

可是魏武侯却偏偏于此时将公子嬴连放回了秦国。这不能不说是魏武侯的又一重大失误。

嬴连回国之时,正是国内最混乱之时。由于朝政由秦出子的母亲把持,重用宦官和外戚,把历来有秦宗室担任的庶长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引起他们的不满。

[var1]

公子嬴连得到秦国宗室和部分大臣的支持;而秦出子母子当政后举措失度,不顾当时秦国宗室干政的传统,一反而重用外戚和宦官,造成秦公室成员普遍离心离德;而且为了笼络人心,她滥行赏赐,造成秦国府库空虚;为了扭转入不敷出的财政困难,她又不得不加重对老百姓的搜刮,这又引起了广大平民的强烈不满。

所以秦出子母亲当政可以说是上下都不讨好,既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失去了上层贵族的支持。

因此嬴连才能够回国夺位成功。嬴连即位,就是秦献公。

秦献公即位后,效法魏国、大力改革、励精图治、终于使秦国起死回生,国力由弱转强。

以后,魏国再要想灭掉秦国可以说势比登天了。

所以说,在公元前387年,才是灭秦的最佳时机,可惜被魏武侯错过了。

这一年,他逼走了吴起,放走了秦献公,致使亡秦大计付之东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赋10-12预告:华阳篡权谋反?不韦率百官营救?秦太子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日影【橙沙之味】剧词: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磨难。光有坚韧的心性和毅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应对的磨难的提前预防措施。有备方能无患!正如吕不韦所分析的那般:秦国有三股势力分化而成——秦国正统宗室赢姓之人势力、华阳太后为首的芈姓势力、像吕不韦和文武百官之类汇聚的外客势力。当作为秦国正统的嬴子楚身体羸

  • 秦王为什么要赐死战功赫赫的白起?是个人偏见,还是有长远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喜欢他军事才能的人称他为战神,不喜欢他血腥杀戮的人称他为杀神。其实不管称呼他什么,不管怎样看待他,都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对他不同的看法多数是因为长平之战,在那一战之中白起坑杀赵国将士四十万,因此留给后世不同的名声。如果站在秦国当时的角度,白起的做法未必是错误的,

  • 广州越秀再现南越国遗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获重要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水井、汉至南朝墓葬、唐至五代时期贝壳堆积灰沟、明清时期城壕护堤等遗存。[var1]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门诊综合大楼基坑第一阶段)建设工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南侧,东邻盘福路、西邻人民路。该项目地处“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根据

  • 大秦赋16-18预告:相邦举荐李斯?嬴政百般考校?王相大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天道】18集丁元英对想要做出改变自己行业属性的芮小丹说:你将社会关系重新整合一次,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就为有个学习环境,拿文凭?没什么用。传播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连芮小丹这样聪慧的天国之女都要如此耗费时间精力来大量修习,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倘若李斯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容不得郑货的小人刁难?倘

  • 《大秦赋》秦王嬴政拔剑杀嫪毐,妖后赵姬亲自挡剑,秦国即将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杀嫪毐全过程,大秦赋赵姬嫪毐,哪一年嬴政杀了嫪毐

    嫪毐一步登天代替妖后赵姬秦国再次攻打魏国,连连大捷,魏国欺软怕硬只好再次求和。吕不韦提出要魏国割让十座城池,秦王嬴政则提出几个条件不用割让城池也能求和,两种方案魏国都难以接受,于是找到了嫪毐帮忙。[var1]魏国直接献出五座城池给嫪毐作为封地,以换取和平,妖后赵姬不顾反对当朝宣布决定,之后更是让嫪毐

  • 《大秦赋》韩非子只身入秦视死如归,郑国渠历时十余年终于修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话,大秦赋韩非与嬴政谈论君王之道,韩非子全文及译文

    千古之作郑国渠终于竣工郑国是个韩国人,被秦王相中,将满腔抱负和才干都挥洒在了为秦国修建水渠上面。韩王曾想以大修水渠来疲秦弱秦,却没有想到水渠一旦修成将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工程。秦王则高瞻远瞩,举倾国之力协助郑国兴修水渠,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国民根本。[var1]历时十余年,水渠终于竣工了,秦王下诏,浩浩上

  • 《嵇康集》源流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涡阳)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年)。其父早逝,母兄抚养成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谓:“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1]母兄对他约束很少,养成了他任性和骄狂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他的才情。他“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2],并留有重要的文学作

  • 《大秦赋》李斯让韩非子喝毒自尽,韩国被灭,李牧被刺赵国将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斯杀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的关系,韩非子和李斯哪个厉害

    [var1]李斯让韩非子喝毒自尽韩非子自从来到咸阳后,从没有顺从过秦王,而是一次次将秦国情报偷偷送出,试图阻止秦王一统天下,姚贾早已有了除掉韩非子的想法,但鉴于秦王爱惜人才一直没有行动。韩非子为了韩国存亡,真的是豁出老命去了,听说姚贾出使韩国都城新郑欲游说韩王,韩非子立即谏言秦王,污蔑姚贾贪污,试图

  • 《大秦赋》大结局,嬴政从秦王到秦始皇的十年,有十个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最愚蠢的女人本剧中最愚蠢的女人肯定是妖后赵姬,和嫪毐生子是最大的错误,纵容嫪毐叛乱更是最愚蠢的选择。赵姬除了命好得了个太后的位置以外,连普通人都不如,无才无德,痴心妄想,连赵国娼后都不如。[var1]最愚蠢的男人本剧中最愚蠢的男人肯定是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是最大的错误,如此愚蠢的举动也导致了燕国

  •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镇守一方,曾被刘备称为贤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汉后期最厉害的将领,后期蜀汉大将,刘备有多少蜀汉人才

    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马忠,就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马忠曾被刘备称为贤才,蜀汉后期,他长期镇守南中,而且多次平定叛乱,从而确保了蜀国后方的平稳。一具体来说,马忠是益州本地人士,他和东吴的马忠只是同名,也即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马忠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笃,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