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魏无忌:偷虎符救赵,将秦军压制函谷关,晚年沉迷酒色而亡

信陵君魏无忌:偷虎符救赵,将秦军压制函谷关,晚年沉迷酒色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4/1/19 7:09:13

北宋名相、千古名著《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认为,如果战国四公子先后排名,信陵君当居首位。司马迁也对信陵君十分推崇,在其著作《史记》中为他作传尊称“魏公子”。那么,信陵君到底是何许人也?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弟弟。魏昭王去世后,魏安厘王即位,根据城邑封其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即使出身贫寒,只要拥有才能,他都会谦恭相交,从来不会凭借地位、权力或财富欺侮他人,因此方圆千里的能人都争相归附于他,出现了“食客三千”的局面,可谓人才济济。

当时,诸侯各国慑于信陵君的盛名,连续十几年不敢侵犯魏国。关于信陵君的故事也有很多,最能展现他的特质的是“奕知战狩”、“窃符救赵”、“函谷大捷”三件奇事。

[var1]

奕知战狩

一次,信陵君和魏王在一起下棋,突然收到北方边境传来的警报,称赵国发兵进犯边境。魏王大惊,而信陵君却淡定自若道:“只是赵王打猎而已,不必担忧。”魏王十分诧异。不一会又从北方传来消息,并非赵国挑起战争,确实只是赵王打猎而已。

信陵君含笑答道:“赵王身边有我的一个忠心的食客,赵王的一切行动他都会尽快报告给我。”信陵君门客所拥有的能量由此可见。

窃符救赵

信陵君最广为人知的功业,就是“窃符救赵”。

1、延纳侯嬴

魏国有个年迈的隐士侯嬴,家境贫寒,在大梁城东守门。信陵君听闻此人颇有才能,就派人拜访、送去厚礼,希望招纳他到自己门下。

但是侯嬴居然拒绝了信陵君的邀请,并说自己坚持操守,不会因为生活贫困而收下礼物、寄人篱下。

[var1]

信陵君知道以后,对此人更为欣赏,认为他很有气节和高人风范,决定大摆筵席、广邀宾客,带着自己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上左边的位置,亲自前往东门迎接侯嬴。

战国时期,左位为尊,左侧的位置代表着更高的地位,信陵君为侯嬴留出左位相待,其礼贤下士之心可见一斑,一时成为美谈,而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成语“虚左以待”的出处。

侯嬴并没有谦让,径直走上马车,在左位坐下,还要求信陵君陪他去集市见屠夫朋友,信陵君也立马答应。侯嬴的朋友朱亥见了信陵君,看起来同样并不怎么尊敬,魏国受邀参加宴会的王侯将相们都对此十分不解。

此后,信陵君向大家隆重的介绍了侯嬴,这时候侯嬴才终于动容,说出真意——原来侯嬴并无意冒犯信陵君,只是为了测试信陵君的诚意,同时让信陵君求才若渴的态度更加广为赞扬,才在外面演了一出戏。

同时他还说,他的朋友朱亥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希望信陵君能够重视他。当然,侯嬴也因此成为了信陵君的食客之一。

[var1]

2、妙计窃符

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前257年),秦昭王以白起为帅,长平之战大败赵国,坑杀数十万人,并发兵围攻赵都邯郸。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妻子,数次传信魏王和信陵君,请求魏国出兵救赵。

魏王决定派遣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军队前去救援赵国。秦昭王得知以后,立马派遣使者游说魏王,声称攻下赵国以后,“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魏王因此只得命令军队停留在邺城,名义为救赵,实则采取骑墙之策,选择隔岸观火。

无奈之下,平原君派使者对信陵君说:“我当初因为您的高风亮节而支持赵魏联姻,而今我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您却无动于衷,就算不谈其他,您也为您的姐姐考虑一下吧!”信陵君十分触动,答应拼尽全力挽救赵国。

[var1]

然而秦国的威慑对魏王影响很大,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多次上书魏王、请求出兵救赵,最终都遭到拒绝。信陵君明白不能再指望魏王于是召集门客、准备死士,准备前往迎击秦军,与赵国共存亡。

此时,侯嬴却拒绝同信陵君一同前往。即使是信陵君也有所动摇——他对侯嬴可谓不薄,为何在这最后时刻侯嬴都不愿意陪他呢?于是信陵君便动身返回,想要找到侯嬴问个究竟。

见到侯嬴,他却对信陵君说:“您有食客三千、才华横溢,却要平白沦为战场上的孤魂野鬼,这不值得,我故意用此下策引您回来,从长计议。”并为信陵君献上一份妙计:魏王爱妾如姬可以随意出入魏王卧室,而魏军兵符就放在那里。

如姬的父亲被杀,但她始终没能报仇,而信陵君曾帮她杀死仇人,如姬答应会为信陵君效命而死。如此只要能够得到虎符夺取君权,北可救赵,西可御秦,一世功名唾手可得!信陵君大为赞叹,认为可行,并按照侯嬴的计划,成功盗取了兵符。

[var1]

3、力克强秦

出征之前,侯嬴担心军队主帅晋鄙会拒绝听从信陵君的命令,便推荐自己的朋友朱亥——事实上是世间罕有的大力士,与他一同前往,如果晋鄙拒绝配合,可使朱亥杀之。信陵君虽然十分惋惜魏国名将晋鄙,但是仍旧选择听从侯嬴的建议,邀请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此时也表明心意,原来他并非不敬信陵君,只是过于不拘小节,认为礼仪这样的细节不值一提;而现在到了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他自然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候嬴认为自己年老体弱,随行反而拖累军队,再次拒绝从行,但是他对信陵君说:“虽然不能同行,但我对您的忠心绝不动摇,我会计算时间,等您到达大军驻扎之所,我便面朝军队所在自刎而死。”

[var1]

信陵君到达军营,果然如侯嬴所料,虽然兵符验证无误,但是晋鄙还是心中存疑,准备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猛地用利器击杀晋鄙,信陵君立马整顿军队,依照以长为尊的原则层层选拔,组织起精兵八万,开赴前线迎击秦军。

秦军于是只得撤离而去,邯郸得救,赵国也因此得以保全。赵王亲自来见信陵君,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平原君也愧与信陵君并称。

4、婉拒封赏

信陵君盗走魏王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必然为魏王所不容,所以击败秦军挽救赵国之后,就命令将领们带着军队返回魏国,而他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赵国。

[var1]

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付出巨大代价帮助赵国,准备将五座城邑封赏给他。信陵君听说以后,有些骄傲自满,却被门下食客劝说:“您身为魏国人,窃符救赵本身就是违背君命的、不道德的,虽然您现在受到赵国上下的尊敬,也不应当过于自大”。

信陵君听后十分惭愧,从善如流,最终只收下一座封邑作为自己和门客的衣食来源,谦虚的拒绝了赵王的其他封赏。

函谷大捷

信陵君曾不顾姐姐和平原君的劝阻,与赵国的赌徒毛公、酒肆薛公相交,只因为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却身怀大才。正是这二人,在秦国进攻魏国、魏王求援信陵君的时候,劝谏因担心魏王报复而想要拒绝的信陵君,认为处于祖宗社稷的考虑,信陵君应当回归魏国。

[var1]

而信陵君也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信陵君回国以后,魏王封他为上将军——魏国最高统帅。出于对秦国势大的担忧和对信陵君的信任,诸侯各国纷纷调兵遣将救援魏国。

于是信陵君带领多国联军在黄河以南的地区大败秦军,甚至乘胜追击将秦军压制在函谷关以内,联军大获全胜。这次函谷关之战使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得到展现,声望也达到了威震天下的水平,留下一部《魏公子兵法》。

但是此战之后,秦国对信陵君大为忌惮,多次实行反间计,魏王由此对信陵君十分猜忌。信陵君心知被谤,失魂落魄,最终竟然沉迷酒色而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千古悲剧!

[var1]

魏国地处中原,深受周礼文化熏陶,而信陵君也受此影响,有着高尚的节义,礼贤下士、重视礼义。然而信陵君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尾,究其根源,其实是信陵君的“自毁”。

为了表明自己忠君爱国、绝无二心,信陵君告病不朝,做一个纨绔子弟沉迷声色,他的颓废令人心痛,使人惋惜。

信陵君虽死,其名其心却并未随之而亡。恰恰相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义节气等等人的高尚品质,而信陵君的影响力也随之日益增长。司马迁在在《史记》中以“太史公”的身份给了信陵君很高的评价。

汉高祖刘邦也为其安置专门人家世代祭祀,贾谊曹植、谢灵运、杨坚、李白乃至梁超等各界人士都曾对他作出高度评价,而《东周列国·战国篇》《寻秦记》《西风烈》《虎符传奇》等文艺作品也花费大量笔墨在信陵君的人物塑造上面。由此我们可以说,信陵君魏无忌,死后成神!

更多文章

  • 焚书坑儒的“锅”秦始皇不背,士大夫:真相其实骗了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秦始皇不仅有功,还有过。秦始皇不仅留下了千古功绩,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说到秦始皇的千古骂名,很多人都爱揪着“焚书坑儒”这一条不放,自古至今,关于秦始皇这方面的骂名就没有断绝过。从小接受各种砖家、学者熏陶我们,自然对他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其实不仅是我们,历朝历代的平头百姓们一起被忽悠了1000多年。

  • 灭蜀后,邓艾在刘禅宫里发现一件东西,才知诸葛亮为何救不了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禅邓艾救蜀国,邓艾和刘禅关系好吗,诸葛亮为什么斩邓艾

    由于三国演义的关系,所有中国男人最心驰神往的年代,变成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末年,在那个时代里有最激烈的碰撞,在那个风云的社会有一个个堪称奇迹的传奇。东汉解体之后,原先的各个诸侯各个军阀打得不可开交,催生了三国乱世,但是无人可以想到,在最后留在桌上的三个人,竟然无一是最开始时候的那些诸侯。 三人之中,又

  • 关于神医扁鹊,还有两个未解之谜,历史书不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在描述扁鹊的来历时,讲得非常明白:扁鹊并不是天生的医生,而是一个和医生不相干的店小二,有一次,一位神仙来住店,扁鹊把他伺候得很舒服,于是这位神仙就给他吃了一种药,让他有了特异功能,成为神医。这种说法一听就知道是胡扯,但却被司马迁写进史书。但即便抛开迷信成分,扁鹊还是一个说不清到底有没有的人。[

  • “华夏第一相”管仲的才能有多强?换换衣服灭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管仲到底有多可怕,管仲经典名言100句,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说起像神仙打架般的春秋战国史,大家马上就会想到那些驰骋疆场的大将、势不可挡的军队和运筹帷幄的谋士,而如果一个国家能有一个有大才的谋士助阵,无异于如虎添翼,要说谁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才能最强的谋士,那一定是“华夏第一相”管仲,他曾经只用一件衣服,便灭了一个强大的国家![var1]华夏第一相管仲那管仲是怎

  • 韩信为何必须死?三个原因证明,他不死刘姓江山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种欺负也源于韩信与常人的不同。韩信对于各种兵书都非常的感兴趣,整天带着自己的木剑四处招摇。那些人看到韩信如此异常自然就去欺负他。可韩信忍受住了这些欺负,加上对于军事的痴迷,果真变成了一个军事史上著名的人物。虽然韩信熟知各种谋略,但是对为人处世却一窍不通,可以说韩信的死也源自于自己。韩信死因有以

  • 安徽出土战国“合葬墓”,墓主却头颅神秘消失,另一墓却更加诡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诡异黑棺诡异黑墓2011年4月,安徽省六安市一处正在施工的游乐园内,施工人员意外在其中挖出了与周围泥土颜色差别极大的泥土,很明显这时有人在此处挖坑又埋上才会形成这个现象,感觉不对劲的挖掘人员向上级汇报了此地的情况,却没想到他当时若是在往下挖个几米,便能挖出一座战国双墓。收到消息的考古工作

  • 如果是赵云镇守荆州,能守住吗?易中天:天下将归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易中天讲赵云守荆州,假如赵云帮关羽守荆州,赵云跟黄忠能守荆州吗

    荆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区,它是中国九州之一。也是诸葛亮一展宏图的开始。刘备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留下了经典的隆中对。诸葛亮主张夺荆州、益州,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但很可惜,最终丢了荆州。其实在三国之前,荆州已是兵家必争之地了。三国期间,荆州更是曹操、刘备、孙权都眼红的地方。在东汉末

  • 秦国太惨了!丧权辱国条约、六国分秦、秦孝公血染“国耻”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孝公国耻石是真的吗,秦国乱政,秦国的三次变法

    当年的秦国在秦献公赢师隰的连年征战下已经贫弱的再也经不起一场战争了,秦国百姓冻死饿死的国民数以千计,面对当时的霸主魏国的虎视眈眈,秦孝公嬴渠梁被逼欠下了这丧权辱国的条约。[var1]这些条约不仅仅意味耻辱,还有随时倾覆的危险秦国北失河西,失去了猛火油产地;东失函谷关,没有了几百年的屏障;中沙失骊山十

  • 真实潜伏有多残酷?为安插特工,韩练成忍痛处决疑似地下党的军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潜伏最深的军统特工,潜伏在党内的最深最大的特务,国民党潜伏特务暴露身份

    韩练成将军作者兰台这些年出品了不少精品谍战剧,比如《潜伏》、《风筝》。不可否认,《潜伏》、《风筝》在电视剧层面是100%精品电视剧,但是也仅仅是电视剧层面。在历史层面,不得不说《潜伏》、《风筝》这两部电视剧极大的淡化了情报战线的残酷性,又添加了大量的精巧的情报工作者之间的互相试探的花招。真实的历史里

  • 三国24名将,马超排第5,他真打不过前4位?网友:至少赢2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24名将的前6名排序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刘张飞,意思是吕布排名第一,赵云排名第二,典韦排名第三,关羽排名第四,马超排名第五,张飞则排名第六。但是按照“金吕布、银马超”的说法,马超又是一个不逊色于吕布的高手,连刘备这种见惯了高手的人都惊叹于马超的武力,可见马超的武功确实非常厉害,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