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来我们被小说骗了这么多年!杀害关羽人的居然是刘备!!!

原来我们被小说骗了这么多年!杀害关羽人的居然是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76 更新时间:2024/2/1 4:57:16

小说中的戏说不足信,因为罗老爷子在写书的时候就是要尊刘抑曹,所以将关羽的死因创造的有些过于悲烈,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又是为何而死?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到真正的三国时期,抛开艺术眼光,客观了全面分析!我们要考虑三个问题,分别是关羽为何要离开荆州?关羽在战败以后为何还要去麦城?吕蒙为何突然要撕毁盟约,偷袭荆州?只要找到这个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也就了解了名将关羽为何而死!

公元219年,刘备靠着诸葛亮的巧舌如簧和自己的厚脸皮,占据了原来归孙十万管的荆州,荆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从这里可以可以控制长江天险,还可以北上直奔长安。占据荆州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恢复汉室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占领富饶的蜀地与汉中。刘备让关羽留在荆州看场子,自己则带着大部队去攻打巴蜀和汉中。刘备成功占领了这些地方后,势力达到了巅峰。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应该兵分两路,一面是刘备亲率大军从汉中出发,逼近关中平原;另一面则是一位上将带领部队从荆州出发攻襄樊,逼近长安。

关羽在得知皇兄占领汉中后,便率领荆州地区一半儿的士兵去攻打襄樊。曹操得知后便任命大将曹仁去对抗关羽,曹仁在三国中是出了名的守将,虽然关羽的攻势猛烈,但是曹仁还是将襄樊二城守的像铁桶一样。曹仁命令庞德于禁一起迎战关羽,结果正好遇上了下大雨,关羽巧设水淹计,将庞德和于禁率领的部队淹死一大半儿。在混战之中,关羽斩杀庞德,俘虏于禁,一时间威震华夏!

如果此时刘备率军从汉中前往关中平原作战,那么他将和关羽前后夹击曹操,也许真的可以兴复汉室。然而关羽并没有在出战之前和刘备商议,当远在成都的刘备得知关羽的消息时,关羽已经吓得曹操要搬迁国都了。这时的蜀汉阵营中诸将甚至包括刘备在内,都被汉中,襄樊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曹操不堪一击关羽足以应对,便错过了出兵关中平原的大好时机。

曹操因为害怕关羽而准备迁都时,谋士司马懿建议曹操联合东吴,前后夹击关羽。曹操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并且表示只要孙权出兵荆州,便将江南之地全部划分给东吴。孙权本身因为荆州之事便嫉恨于刘备,并且蜀汉做大对东吴也没有一点儿好处,所以便答应了曹操的要求。在小说的描述中,孙权曾经想和关羽联姻,但是被关羽拒绝了。孙权便让吕蒙攻占了荆州一带和靠近荆州的所有码头。

关羽知道孙权在背后捅自己刀子后很愤怒,便带领着大军想把荆州夺回来。此时关羽的大军还是有着很强的实力,足以夺回荆州地区。但是关羽军中多是本地子弟,他们得知老家被占后非常担心家人,于是便纷纷逃离队伍,回家看望家人去了。等到关羽走到麦城的时候,他的大军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亲兵卫队了。此时关羽才发觉大事不好,便派人前往上庸求助。然而上庸本身就是一座小城,总共人口也就两万来人,驻扎部队也就几千人。

守将刘封是刘备义子,在收到关羽的求助后当即便要亲率部队前往救援。然而刘封的幕僚对他说“凭借您现在的部队前往救援,根本不能起到左右,反而会让上庸无人可守,如果这时魏军前来,上庸危矣!”于是刘封便让关羽从麦城撤往上庸,自己前去接应。关羽在前往上庸的路上被吕蒙设伏俘虏,为了不受屈辱关羽便自杀了。其实关羽的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从襄樊直接撤向上庸,然后上书成都,等待刘备的援军到来。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通讯能力太差,刘备在关羽的整个行动中,从来没有采取过任何的实际行动。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刘备就和关羽提前商议约定好北伐的时间,关羽就不会独自对抗曹仁,其部的损伤自然也会减少。然而刘备因为轻敌的思想错过了这次机会,这次机会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时期,刘备北伐的最佳机会。

如果说刘备在得知关羽战败后,可以及时带兵顺长江而下,逼近荆州,关羽至少不会死。关羽不死,蜀汉便不会损失最强力的战将。但是历史不能从头来过,刘备在众多的选择中选择了最错误的一种做法,这也让他损失了前期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实力。在关羽死后,刘备倾全国之力伐吴,前后损失了张飞,黄忠等一众老将,使得蜀汉出现了人才的断层,后期一直没有可独当一面的大将。后来孙权上表请和,这时便是刘备北伐的第二机会,如果他答应了孙权的条件,便可将长江以南的地区全部纳入怀中,然而他又一次的错过了。

其实刘备高举为关羽报仇的旗帜去攻打吴国,但是他不知道真正害死关羽的人是他,东吴的所有行动都是因为他的轻敌思想导致的。作为一个王者,刘备辜负了关羽的牺牲,他不顾众人的劝阻,非要彻底将东吴灭亡,然而最后被东吴反杀,使得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当是刘备也因为此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情有肉,忠厚仁义的形象。但是也是因为有着这样曲折离奇的故事,才给了后世小说家们创作的空间,也给我们讨论的意义!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真的荒淫无度?揭秘最真实的隋炀帝,看完颠覆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经千年时光后,终于在此刻重现人间。而这个在千年内一直为人所诟病的皇帝也突然掀起了一阵新的关注风波。说起隋炀帝杨广,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荒淫无度”或是“骄奢淫逸”。李商隐的《隋宫》说的也是隋炀帝。“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隋炀帝杨广事实上,此前的帝王们有

  • 唐朝统治越来越腐败,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和进行的叛乱战争。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10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

  • 三国中的一流武将都有谁,此时便看出了曹魏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魏全部武将,曹魏武将排名及图片,三国曹魏名将一览表

    今天咱们就分析一下,三国中的一流武将都有谁?强一流:庞德,徐晃,夏侯惇,文鸯,曹彰这几人不但有硬刚超一流战将的能力,还有击败越级武将的力量。如庞德硬刚关羽“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连关羽都暗暗称赞,可以说是一流的头等武将。徐晃硬刚许褚“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堪称勇将。夏侯惇勇猛,作战毫无畏惧,多次与吕布交

  • 武则天为何退位一年就死了?其中一个原因,史书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之中。她在14岁的时候,就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宫中,并封其为“武才人”,并赐封号“武媚”。武则天和太子李治第一次见面时,李治就爱上了武则天,要知道李治贵为太子,见过的美人不计其数,但却还是拜在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下。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当尼姑。后来为了得到武则天,李治不

  • 如果给秦始皇一个地球仪,告诉他世界的范围,他能征服全世界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如果秦始皇有地球仪,秦始皇征服六国,如果秦始皇有副世界地图会怎样

    但是,在晚年期间的秦始皇却变得残暴。开始挥霍浪费,到处大兴土木,这已经动摇到了秦朝的根本,让老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为了实现长久的统治,秦始皇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在公元前219年,来到了山东渤海,并在这里待了几个月,因为他听说当地有三座仙山,住有三个仙人,他们手中都有长生不老药。这件事情,他是从徐福身

  • 刘昊然、蔡徐坤可能生错了时代,南北朝才是真正的美男当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蔡徐坤刘昊然同框,刘昊然和蔡徐坤谁漂亮,刘昊然和蔡徐坤谁好看知乎

    大家都说现在是花美男时代,但实际上历史上还有一个朝代美男风比现在更盛——那就是南北朝。在南北朝时期,长相阴柔的花样美男备受推崇。甚至时隔一千多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专门记载美男的书——《世说新语——容止》。这里面记载了诸多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比如记载潘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安仁至美,每行

  • 曹操犯下的3个失误:强占一个婶,误杀一个神,少杀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提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想必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非常机敏而且拥有远大理想。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做官,因为刚正不阿得到很多赞誉。董卓乱京之后辞官回家并散尽家财起兵反董,董卓身死之后天下大乱,曹操以中原的陈留郡作为基地,不断吞并周边的势力后统一中原,当他在官渡打

  • 兵制改革的弊端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兵制改革方案,三种兵制的优点和缺点,古代兵制

    其实兵制改革才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唐朝最初实行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唐朝军队由府兵和兵募两部分组成。在全国设立军府,也就是折冲府,军府内的成年男子平时农耕,在一定的时间里前往宿卫京师,战时出征,战罢而散,这些士兵就是府兵,分属中央十六卫,总称卫士。因为府兵都有田地,所以,要自备武器等。战时,唐

  • 汉武帝既然尊崇儒学,为何又重用酷吏,运用法家手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酷吏横行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特意为酷吏们写了一篇传记。在这篇文章中,一共有十三位西汉时期的酷吏,其中居然有十位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他们分别是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在汉朝人的眼中,这些酷吏是十分可怕的,他们就像苍鹰、乳虎一样,就连他们的下属也是“虎而

  • 东晋书法家庾征西为啥对王羲之先喷后膜拜,他的眼睛为啥不雪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谁最先推崇王羲之书法,不遇庾征西,王羲之研究谁的书法

    庾翼(305年-345年8月16日),字稚恭。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东晋中期将领、外戚、书法家,征西将军庾亮、晋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弟。庾翼工于书法,今有行楷《故吏帖》七行、六十字收入《淳化阁帖》中。《宣和书谱》称其"善草隶,与王羲之并驰争先。"又称"兄亮字符规,亦有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