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晚上做了个梦,第二天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朱元璋晚上做了个梦,第二天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1/4 8:51:38

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他的父亲去世朱元璋,一位弑杀而又仁德的皇帝。

在这位“矛盾”皇帝的统治下,哪怕朱棣是皇子,小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自己的父亲给杀了。

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从其政治生涯上来看,他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了。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了皇位,实行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比如削减赋税、分发农具。

他对官吏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生活,如果对农民的疾苦坐视不管的话,一经发现就要严肃处理。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另外,在朱元璋废掉丞相制度后,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内阁制度的雏形。我们经常听说的锦衣卫,其实在朱元璋时期已经被废除了,但在这个时候又被朱棣用了。

军事上,朱棣也是非常的强硬,多次对外战争,甚至好几次御驾亲征。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而后又迁都北京,是第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人。

放在现在的话,朱棣可能会说,我可是打了几百场战役。外交方面,他派遣郑和下西洋,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也宣扬了大明的国威,可以说是倍儿有面子。

总的来说,朱棣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为明朝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也是因为如此,朱棣才有心思和时间,去做一些与文化有关的事情。

比如,为标榜文治,朱棣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最终,在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

后来,在此基础上,朱棣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等各书无不包罗,永乐五年,朱棣给这部书籍赐名为《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至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可能有些人只是其名,而不知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和内容,它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单单从这个字数体量和时间上,就足够证明它的伟大之处,算是明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以此来看,朱棣也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各方面都有所成就,算是雄才大略了。

可是,这样一位皇帝的登基之路却非常坎坷,不仅仅有与朱允炆的靖难之役,在此之前他还差点被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所杀。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朱元璋后期统治严酷

众所周知,在朱元璋统治后期,是非常黑暗的。有人说,朱元璋最后六年杀了半个朝廷,这话一点不夸张,单单是胡惟庸案、蓝玉案就牵扯了十几万人。

话说,朱元璋这么做,站在他的角度看也没错。朱皇帝吸取前代的教训,认为国家的灭亡是因为宰相的权利太大,是宰相的专权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灭亡。

因此,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把六部都归于自己的管辖之下,也就在此时朱元璋被杀。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去世后,朱皇帝的手段更是毒辣。

据说,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庭仗”的制度,看谁不顺眼就当庭仗罚。打死打伤的不在少数,所以官员上朝前都和家人做生死离别,因为可能就是永别了,一旦回家就庆幸自己多活了一天。

不难看出,到了明朝后期,大家做事都要小心翼翼,朱棣的危机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然,其中的故事也是在多方因素下导致的。

朱棣的危机,马皇后的警告

朱标死后,朱元璋一直忧虑皇太孙朱允炆,因为他的年龄、政治经验都太小。因此,朱皇帝一直在注意谁想谋反、谁想专权,一旦发现立即杀了。

有一天,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有一个穿着黄金铠甲的人,逼朱元璋交出皇位。梦想之后,朱元璋久久不能入眠,还思考着这个梦代表着什么,又是在预示着什么?事后他还告诉了马皇后。

刚好第二天朱棣来看望朱元璋,廷议的时候他也参加了。大臣们在讨论如何攻破高耸入云的城墙,朱棣却信誓旦旦地说:架炮,再高的城墙也能攻破。

听到这样一番话,大臣们纷纷夸赞朱棣有智谋,朱棣也很得意。可是,此事放在朱元璋的眼中就不是如此了。其一朱棣有谋反的资本,其二朱棣也有那个能力,其三朱棣和那个黄金铠甲的人很相似。

下朝后,一向不怎么关心四儿子朱棣的朱元璋,却把他叫到面前,还给他剥了一个橘子,并且剥得干干净净。朱棣也很蒙,心想老爹为何要给我剥橘子,但一想到这是父亲第一次给自己剥橘子,他也十分的高兴。

父子交谈过后,朱棣便去找了马皇后,还将此事告诉了她。可是,马皇后听后大惊失色,她告诉朱棣快跑,还将朱元璋做梦的事情告诉了他。

原来,“橘”拆开来看就是“予”和“椅”,橘子又是黄色的,就代表着皇位。另外,剥橘子需要把经络去除,意思就是要把你皮剥了,朱元璋这是起了杀心了,你快跑吧,一刻都不要停留。

思及此,朱棣连忙回到自己的领地并低调起来,慢慢地让朱元璋放弃了杀他,看着儿子跑了朱元璋也无可奈何,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过,朱元璋怕其他人夺权,死时便没有让儿子们来参加自己的葬礼。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因朱允炆削藩,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便成了明成祖,也许就是天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弘历假如被刺杀成功,雍正真的会选他继承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默斗期间,弘时曾派刺客刺杀弘历,幸亏被及时发现,弘历在图里琛和李卫的保护下得以安全的返回京城,那么如果弘时顺利得手除掉弘历的话,雍正真的会把大清国交给弘时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首先就说刺杀弘历这件事,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冷酷到无情,这是雍正皇帝最忌讳的,对于这样冷漠的人,雍正从心底是无法接受的,他知

  • 曾国藩为什么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李秀成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审讯李秀成,曾国藩李秀成完整视频,曾国藩怎么评价李秀成的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22日,李秀成在方山被俘。6天后,曾国藩自安庆坐小火轮来到天京。当晚7时许,他提审了李秀成。因为事务繁忙,兼之还没有吃晚饭,曾国藩匆匆询问数语,便命人把李秀成押了下去。这种审问如蜻蜓点水,显而易见是问不出什么的。于是,曾国藩命李秀成写一份详细的自述。对于曾国藩来说,他

  •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23岁中状元36岁起被流放三十年,作品世人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代三大才子谁最强,明代大才子有哪些,明代四大风流才子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成都新都区),他的父亲就是明代赫赫有名的首辅杨延和。由于家庭环境优越,杨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聪明好学,7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唐诗,11岁的时能写近体诗,13岁时随父入京师沿途写下《黄叶诗》等,轰动京城。更为称奇的是在他21岁的时候参加会试,主考官已经把他列为头名,不料蜡烛摔落

  • 比和珅还聪明的清朝官员,死后留下财富无数,子孙至今都是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沈万三和珅谁有钱,比和珅还厉害的清朝大贪官

    不过有钱也要有命享受,和珅的下场可谓是十分凄凉,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驾崩。乾隆一断气,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将和珅抄了家,手段之强硬、速度之快闻所未闻,“初四宣布撤销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目的是鼓动臣下弹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并进行审讯;十五日公布他二

  • 楚昭王朱桢:出生就预定爵号,文武双全,第一个承认朱棣的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楚昭王朱桢,朱棣藩王,朱桢在位时间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核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三镇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昌,是“武汉三镇”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东晋末年将江夏郡郡治迁置于此后,一直是州郡治所、荆楚雄城。南宋诗人陆游

  • 组图:慈禧的艺术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亲笔寿桃。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当时的中宫皇后慈安)并尊为皇太后。图为:慈禧太后作品。慈禧太后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图为慈禧太后手绘牡丹,有多少人能相信慈禧太后书画有如此水平呢?现代技术支持下复元的,慈禧太后年轻的模样,你怎么

  • 赵匡胤一个禁军头子怎能轻易谋朝篡位,他又凭什么坐稳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厉害在哪,赵匡胤有篡位之心吗,赵匡胤的崛起

    赵匡胤奉命统领禁军出征,刚出京师,兵到陈桥驿,手下诸将突然拥立,要求他即皇帝位。赵匡胤这才勉强做了皇帝。不过,这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历来一直有争议。虽然当时的史书和笔记中都明白指称,赵匡胤事前并不知情。但不少史学家根据史料推论,认为陈桥兵变是赵与幕僚密谋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至于杯酒释兵权,则是赵匡胤在把

  • 大清要亡了,大清需要雄主,为何慈禧选择溥仪却不选择载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之所以要选择3岁的溥仪,站在慈禧的角度来说,有着充分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溥仪是光绪的后辈中国的皇位继承历来有两种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在夏商周年代,兄终弟及这种现象还算比较常见,但是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父死子继便成为了主流。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死后要选择朱标

  • 皇太极听说孝庄留多尔衮过夜,前去质问,结果第二天尸体被抬出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639年,明朝与清朝爆发了松锦之战,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爱惜人才希望招降洪承畴。可他派去的说客都无功而返,最后还是孝庄亲自向洪承畴进献参汁,才让其投降,清朝因此尽得关外之地。这件事情之后,孝庄更得皇太极信任,甚至很多朝中大事都与她商量,加上生下皇子福临,所以地位越来越高。孝庄有一个妹妹

  • 赵构活了81岁,为何56岁就主动退位?学者:不退他能活81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构晚年有多厉害,赵构的惊天秘密,赵构晚年传位给谁

    众所周知,一代名将岳飞,便是死于赵构之手。而赵构也知道自己理亏。那所以在面对群臣的质问,赵构自知无颜面在当皇帝,如果在当皇帝反而容易引发众怒。导致社会秩序不安定,更加不好管理。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便能够很好地压制住这些社会乱象,给朝廷社会在注入生机。另外一个原因是,赵构的儿子也已经有3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