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杀了人也不用偿命,我国现今也在借鉴

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杀了人也不用偿命,我国现今也在借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4/1/16 11:49:20

到了后来的奴隶制社会,意见领袖变成了整个奴隶主阶级,再到后来的封建社会时期,就是皇帝说了算的,但是即使作为意见领袖,也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也就是说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你对着干,此时就需要强制性措施的出现与使用。

这就是早期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为了让社会平稳安定的运行,规矩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但凡是随意违反规定的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原始社会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按照当时部落的规定完成交给你的任务,那么很有可能失去剩物资的分配资格。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经形成了相关的法律,一旦违法就会有相对的惩罚措施,不得不说古代的刑罚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从古至今,犯多大的罪就要受到多严重的惩罚,但是也有例外,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即使杀人也不用偿命,我国现今也开始推行。

以罪量刑的古代

在古代,法律的出现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从秦朝开始,便已经发现,所谓的仁政和以仁治国基本都是行不通的,因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以道德为标准去要求人们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是人,就存在缺点,不肯能达到理想中的那个最高标准,所以所谓的大同社会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显然,秦始皇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手段比较极端,采用焚书坑儒的手段直接断绝了儒家的思想,直接采用了法家的严刑峻法。

但是不得不说秦始皇的做法有些过分了,所说是采用先进的依法治国,但是法律实在严格,主要表现为轻罪重罚,比如押送东西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是聚堆不允许迟到的,一旦延误期限就要杀头,这多少是比较离谱的。

正是这样留的刑罚,导致了后来秦朝的大暴动,得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所以之后的朝代虽说延续了法律,但是却要做到惩罚与罪行对等。这一点其实在世界史上是有的,比如汉谟拉比法典就强调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虽说带有强烈的压迫性质,但是起码有了早期量刑定罪的雏形,中国的封建朝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做到量刑定罪,制定了许多不同程度的刑罚,并且尽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一般刑罚,一直到死刑,种类有很多种。

按照正的说法杀人无疑是达到了死刑的标准,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汉朝的法律中却规定,有一种人,杀人可以不用偿命。

汉朝的人性化规定

我们都知道,秦朝完了就是汉朝,汉朝很明显认识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所以来了一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说直接使用儒家仁义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不过汉朝的皇帝意识到,仅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肯呢个维护社会安定的。

所以在依靠道德约束的同时,依旧有法律的惩罚,但此时得法律更加人性化,因为它在某一方面打破了根据罪责量刑的传统,因为汉朝的法律规定“年满八十岁的老人杀人之后不用偿命。”

不得不说汉朝的法律设置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只是单纯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因为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说到杀人不偿命,基本想到的都是未成年人,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还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应该受到保护。

但是汉朝却漂亮地打破了这种固有思维,这一点同样也是当今法律应该考虑的,如今的法律对于犯罪年龄的界定是否需要改善,对未成年的保护是否变成了他们作案时肆无忌惮的倚靠,在这个未成年犯罪愈加增多的当下,这些问题确实该重视起来了。

相比这一点在古代做得就比较好了,在那个人均寿命比较短的古代,男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需要负法律责任,所以那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成熟的更早,所以自己到自己的责任,以及干什么事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汉朝的这项规定,才将年龄段放在了八十岁以后。

年龄跨度大的原因

很多人都觉得这项法律不叫鸡肋,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其实不然,正所谓存在是有原因的,他的存在一定有自己的道理,首先就是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体现。

且不说八十岁高龄的老人能不能拿得起刀去杀人,就算真的是这个老人不得了,八十岁还活蹦乱跳的,但是按照古代人的普遍年龄和生活状况,也是活不了多久了,因为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能活到七十岁的都是少数,八十岁的就是稀有物种了。

所以总体来看,能真正享受到这个法律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

现代的改进和沿用

其实如今的法律在经过完善之后也有了类似的对于老年人的照顾政策,首先就是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触犯法律是不用进行拘留的,而是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但是这种人性化的规定助涨了一部分老人的嚣气焰。

比如在四川省绵阳市就曾发生过一起碰瓷事件,七旬老人诬陷小学生,结果真相大白之后老人因为年龄太大所以用教育代替了拘留,简直是可恨至极,虽说这种情况是少数,但是依旧做出了相关的补充。

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故意杀人,虽说不会判处死刑,但是为了让其得到该有的惩罚,他之后的生活将会在牢狱中度过。

所以说法律虽然越来越人性化,但是这依旧不是我们利用法律来作掩护从而进行损害他人利益的理由,法律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蔑视法律后果也是很严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中宗李显:最宠的公主,最后害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中宗李显简介,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唐中宗李显与常乐公主

    唐中宗对此并不以为意,吩咐袁从之:“几个百姓而已,你把家奴放了吧,否则公主会不开心。”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据记载,李裹儿十三岁时就出落得异常美丽,堪称唐朝最漂亮的公主。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途中韦氏动了胎气,早产生下女儿,因为条件简陋,李显只能用自己的衣服裹住胎儿,因此取名李裹儿。为了弥

  • 为何曹操把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作为一位权臣,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八年(214年),曹公三女宪、节、华入召。十九年,拜贵人。第二年,伏皇后被弑,立节为皇后。要注意曹操进女的时代背景哦:建安十八年,立爵魏公。七月,魏氏宗庙始成。天子聘三女为贵人,年少待者以国。换句话说,此时曹公爵的任命已然宣布,迈出了取代汉朝的第一步。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可以从大汉死忠荀彧奋力反驳

  •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武则天比她还狠,把皇后和宠妃全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戚夫人貌比西施,而且还能歌善舞,儿子刘如意更是被封为赵王,恃宠而骄的她经常向刘邦哭诉,想让他改立太子,因此被吕后忌恨,刘邦驾崩之后就将她做成了人彘,丢弃在茅厕之中任其痛苦的死去。除了戚夫人,历史上还有两位女子也遭受了这种残酷的刑罚,她们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和淑妃萧氏,武则天的手段狠辣与吕后不

  • 宋江不招安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还真有,清朝名臣给他支了一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混江湖,他能呼风唤雨;入官场,他却悲惨收场。看上去,他似乎是一个悲情人物,但他的悲情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游走在两个不同体系的价值观中,自古江湖与庙堂就是两个世界,圈子不一样,怎能相容?所谓江湖,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有一句经典定义,即众生扰攘的俗世也。也就是说,江湖文化是一种俗世文化,俗世就是大

  • 此人34岁登基,却在入主中原前猝死,金庸说他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本人也没有回避自己对皇太极的欣赏,他说:“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被金庸如此盛赞的皇太极,又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呢?虽然顺治帝是清朝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但真正意义上来说,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没有他前期的作为,

  • 红楼梦: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婚后成弟媳的陪衬,对婆婆偏心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邢夫人是长房长媳,应该成为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奇怪的是她却成了弟媳王夫人的陪衬,在荣国府中的实际地位耐人寻味。 一、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婚后成弟媳的陪衬。 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嫁给荣国府的长子贾赦做了续弦,成为宁荣两府中名位仅次于婆婆贾母的诰命夫人。贾赦是长子,世袭了荣国府的爵位,却没能管家,也

  • 修木:认定明清“闭关锁国”的人,你们才是“闭观锁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早几个月,《历史研究》登出一篇文章[1],质疑用“闭关锁国”这个概念来描述明清时的中国是否合适。 本文将介绍十八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算是换一个角度,从国外的历史记录与研究,看看在对外贸易特别是海洋贸易上,中国算不算“闭关锁国”。 海獭皮与黄金环球航线我们从《海獭皮、波士顿商船与中国货品》[2]这书开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回答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猪蹄叫啥,朱元璋请沈万三吃猪蹄是哪一集,朱元璋回忆沈万三

    沈万三是浙江湖州人,后来为躲避战乱,迁徙到了苏州一带。其先祖勤俭节约,攒下了一些基业,沈万三在帮家里打点资产的时候,习得了大量财务知识,后经人介绍,被当地富商陆道源选为助手。在此期间,沈万三磨炼出了经商头脑,在赚够本钱后,他离开陆家独自闯荡。沈万三先购置了大量田产,广泛种植特色农产品,再利用苏州衔接

  • 朱标阴曹接驾:我明白父皇苦心,做终生太子不怨您;朱元璋泪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从1377年他就开始监国,但太子位上一干就是25年,直到1392年病逝,健在的明太祖朱元璋依然没有传位给他。就这样,饱读诗书、为人友爱、天性仁慈的明朝首任太子带着遗憾去了彼岸。朱标奈何桥头盛迎朱元璋六年之后的1398年,朱元璋在皇帝岗位上“殉职”,留下未能迁都之憾。奈何桥头,马皇后率朱标、朱樉、

  • 臣子吃4个鸡蛋,乾隆:混帐!朕吃不起,你竟敢吃4个!臣子大惊:有人捣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君臣斗智斗勇,乾隆让饥饿的大臣吃荔浦芋头,乾隆请大臣吃蟹黄汤包

    那日早朝,乾隆和大臣汪文瑞闲谈,“爱卿来这么早啊,可吃过早饭?”汪文瑞是个实在人,立马叩头说,“臣家里穷,早上就吃了4个鸡蛋!”“4个鸡蛋?”乾隆突然黑着脸,气呼呼地说,“混帐,朕富有天下,也比不上你!”汪文瑞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可怜巴巴向大太监求救。大太监心领神会,忙笑着打圆场,“汪大人,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