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刘备为何选择了中策?不是他傻

庞统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刘备为何选择了中策?不是他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16 更新时间:2024/1/20 2:32:25

但是最令人惋惜的应该是蜀国了,因为当时的蜀地在如今山多水多的重庆一带,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而且蜀国在刘备的带领下,人才济济 ,武有骁勇善战的五虎上将,文有得一可得天下的凤雏卧龙,但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蜀国最终成为了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

正如曲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但是说到刘备最依赖的谋士,那自然是诸葛亮庞统他们了,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博望坡一站,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庞统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出策,曹操惨败,从而间接帮助了刘备,只是这件事很少有人提起, 但即便如此,凤雏的名声也远不及诸葛亮。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为什么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会死得那么憋屈呢?

既然与诸葛亮齐名,就不会甘心一直被压在人群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了提升在蜀国的地位,庞统抓住了一个大好机会——取西川。

在刘备取得荆州之后,留下关羽镇守,这时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其实是想假借刘备之手攻打张鲁,庞统早就看穿刘璋的心思,于是在刘备进入西川之后,向刘备献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奇袭成都

既然刘璋有意邀请攻打张鲁,那么就在军队北上之时,暗中组织一支精锐部队,在刘璋毫无防备之下,实施突袭,成都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就可以拿下。

中策:假意撤兵,清除障碍

在刘备进川之后,刘璋就派杨怀和高沛两个武将支援刘备,其实是在暗中监视他们行军动向

,庞统的中策就是假装撤兵回荆州,择时斩杀

二将,消除障碍,然后顺势吞并杨高二将的军队 ,进军成都。

下策:迂回战术

由于粮草不足,只有撤兵荆州,重新整顿兵马,准备粮草,伺机而动。

庞统认为,刘备当时已经进川一年有余,军队已经粮草不足,如果不早做决定,刘备会非常被动,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刘备没有选择快准狠的上策,也没有因为妇人之仁选择下策,而是选择了中策。

那么刘备为何要选择费时费力的中策呢?其实这恰恰是刘备的厉害之处。刘备知道,刘璋虽然懦弱,但是非常明智,经营多年,军需非常充足,此时刘备非常了解自己的实力有限,奇袭不可能成功,只要刘璋坚守不战,就能拖死自己。

所以上策看起来非常诱人,但是风险很大。至于下策,看起来容易,只要一声令下,调转马头,撤回荆州就可以了,可是在当时战乱纷飞时期,刘备仅仅只要荆州一席之地,而且还打着东吴的欠条呢,如果不及时扩大地盘,情况非常严峻。

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况且还正在和刘璋正面交锋,很有可能被三方合围,留给刘备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刘备权衡利弊,只能选择中策,硬着头皮也要拿下成都。庞统也没有想到刘备会选择中策,毕竟上策可以帮助刘备迅速夺取西川。很快,刘备斩杀了杨怀和高培二将,但是要消化他们的军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后刘备只能暂时选择在葭萌关驻守。

然而,就在此时,刘璋已经撤回所有军队,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坚固实力,与刘备保持着长期对峙。更加令刘备头疼的是,曹操这时已经攻下汉中,并且与刘璋联合,共同攻击刘备。

形势瞬间变得紧张,庞统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别说赶上诸葛亮,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自己身败名裂。现在要想解决困境,只有快速拿下洛城,才有喘息之机。

庞统原本想设计一场扩大领土拿下西川的漂亮棋局,从而提升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没想到,现在的战斗变得如此艰巨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焦急地骑着刘备的战马,拿着张松献的西川地图,匆忙进军。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在落风坡中了伏击,被一箭射死。

刘备得知庞统死讯之后,悲痛万分,立誓要为庞统报仇,由于刘璋的拼死抵抗,刘备历经三年才彻底攻占益州——然而,这深深表明一件事情,当时刘备选择中策是正确的,如果选择了上策,早就败得不可收拾了。攻取西川后,为了纪念庞统,刘备追封他为关内候。

庞统之死除了他自己的急功近利之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刘备手下确实兵少将寡,连一个文弱谋士都要亲自领兵打仗,只能感叹庞统生不逢时啊,虽然找到了一个好的主公,却没给他一个好的时代。

更多文章

  • 唐玄宗那么宠爱杨玉环,为何只封她为贵妃,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关系,唐玄宗强行娶杨玉环,杨玉环与唐玄宗相差多少岁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深入人心,至今还在流传。唐玄宗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何只封她为贵妃,而不是皇后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有瑕疵《长恨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还是看出有些瑕疵的。唐玄宗

  • 我秦始皇又回来了,项羽:洗干净等着,刘邦:拥护项王,暗渡陈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项羽 秦始皇,项王,项王是项羽吗

    秦始皇决定要战胜痛苦,去征服更高的、也许是终极的目标——长生不老。徐福等一干方士告诉他,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只要山上的神仙赐下仙丹,便能与日月同寿。秦始皇一琢磨,找仙丹这事不能靠中介,还是自己亲自跑一趟吧。于是,他安排好替身扮演自己,然后带着徐福等人,秘密乘船出海,寻访神仙去了。一转眼,十来年过去,

  • 唐玄宗为何最终还是处死太平公主 实在是太平政治手腕太强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唐玄宗武则天的关系,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位,更是开创出开元盛世,将大唐朝王朝推向巅峰。唐玄宗的一生当中发生很多事情,其中最让人感叹的便是他跟太平公主的恩怨纠葛。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从小便受到父母的宠爱,在政治方面也是延续自己母亲的天赋。在其成年之后,一度成为最强势的公主,她也想要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大唐王朝的女皇

  • 司马懿的祖先大有来头,与刘邦交手,被项羽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家族著名人物数之不尽。汉武帝时期文采斐然的司马相如,汉赋辞藻华美,留下名篇无数。同时期的司马迁走遍千山万水,撰写人物传奇,记录中华风韵。三国司马懿攻伐谋略出其不意,其孙司马炎更是推翻了曹魏,建立了司马帝国,一统天下。后世司马光历经四朝,精通儒学,堪称大家。纵观历史,司马家族人才济济,在璀璨历史长

  • 唐朝杨妃:从隋朝的亡国公主到李世民的宠妃,无论何时都别放弃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这位杨妃的记载可谓是少之又少,但这却并不代表杨妃只是一位地位尊贵而又一生平凡的公主。杨妃此人有着多重身份,你可以唤她为隋朝公主,因她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你也可以唤她为唐朝妃子,因她后来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之中一位妃嫔;你也可以唤她为吴王李恪的生母,因她在武德年间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李恪。《隋唐

  • 从战绩看,刘备集团此人比关羽、赵云、魏延镇守荆州的胜算都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进入川蜀开拓市场的时候,把后方大本营留给关羽镇守。关羽,虎将也,万人敌也,又是蜀汉将领中威望最高的将领。所以刘备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关羽镇守荆州,最后却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简单来看,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关羽本身的性格问题,因为性格傲慢,导致他不能把各种人才团结于麾下; 第二,关羽轻敌。

  • 唐朝安乐公主 唐朝第一美人, 险成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裹儿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封为安乐郡主。安乐从小聪明伶俐,刁蛮任性,身得李显和韦氏的宠爱。长到十二、三岁时越发标致,当时号称是唐朝第一美人。后世传说,比杨贵妃美艳,比武则天毒辣。701年,武则天当政,安乐父王还在被贬之时,安乐因怀了武崇训的孩子,而以安乐郡主的身份下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出嫁时场面

  •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萧何、张良入世家,而将韩信入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可就是这样的韩信,却在《史记》当中,被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远远地甩在身后,在司马迁的记录中,萧何、张良都被放在了“世家”行列中,为何司马迁会有这样的安排,难道韩信真的不如其余两人吗?《史记》的分类作为司马迁倾尽一生的著作,《史记》代表了司马迁的执着,虽然在后世,《史记》也曾遭到过多次质疑,但司马

  • 唐朝太子:风险系数很高的职位(唐中宗至唐玄宗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太子,唐中宗之前的太子,唐太宗与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之位本不是他的,可是命运使然。先是他的大哥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议论张氏兄弟擅政之事,于长安元年(701年)被武则天处死。后来在神龙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哥李重福遭到韦后的诬陷,被贬担任濮州员外刺史。就这样,依据兄弟排行,排行第三的李重俊在神

  • 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为何没有在4大美女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的九位著名公主,历史上安乐公主是个怎么样的人,唐朝最长寿的公主

    说起安乐公主,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她是我们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公主,而安乐公主的父亲就是我们唐朝时期的唐中宗李显,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韦氏,那么说起安乐公主在出生的时候,因为是在一个困境当中,所以当时李显和他的母亲韦后对于这个公主就格外的疼爱,而这个公主不仅有着美丽的容貌,同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