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上海某高校的血案说起:从“非升即走”联想到蜀汉的依法治国

从上海某高校的血案说起:从“非升即走”联想到蜀汉的依法治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4/3/8 15:47:10

只是伤脑筋的是,围绕这起案件同其他热点一样,舆论的矛头还是指向了“环境论”。伴随着“为行凶者”解围的浓厚氛围,仿佛所有的“原罪”也都能归结到“环境”问题,而对行凶者违反刑律而“谋杀”的鞭笞,反倒成了末流。

累!

他们说:引起血案的根源乃是高校实行类似“非升即走”的末位淘汰制,让无数青年教师卷入无尽“内卷”,那些与教学毫不沾边的论文、指标与人际关系考核,天天996,周周5+2,甚至让一批又一批的老师沦为学校用过即丢的“韭菜”。

得出结论:凶案是因为残酷的社会压力引起的。于是,杀人者俨然成为被同情者。其实,我是很明白这样心情的。由彼推己,被迫害联想,流血又流泪,何尝不是每个“打工人”的艰辛。作为一个在单位上过班,早已深悟其“道”的“过来人”。

知道大家最想说的是:看似公平公正的各类考核,肯定是沾染了令人心酸的灰尘。我也经历过:职场内上司的无端羞辱、某些“老总”天天按着你的头加班7年如一日,节假日空荡荡办公楼内上下奔波的身影,甚至是苦熬数年等来的升迁机会。

我都明白

不知从哪儿又冒出来一个与你年龄相仿的“总公司才俊”。甚至是你已忙得无以复加,有人却拿着篇稿子来,慢条斯理地跟你讨论这个“词”够不够精炼?”若是要追问我当时的想法。毫不隐瞒的是,也闪现过鱼死网破甚至是同归于尽的念头。

但终究还是忍住了。联想到“凶者”是一位学霸型的理科人才—应用数学教授(当然没有挑拨文理对立的意思),再回忆起近年来,系统内人才的接连自杀、谋杀事件,也仿佛有点“恍然大悟”:哦哦哦,原来大家都是这样呀。

只不过,与当时自己忍住了一样,我还是想多问一句。那就是他应该杀人泄愤的理由吗?或者是,这也叫那些舆论鼓吹的“适当量刑”应该考虑的因素了么?在说明以下观点前,我想说,论体制机制,我比你懂。论经历,我比你惨。

系统内“不合理的、难为人的事多了。"系统外"呢?那些所谓的私企是如何压榨员工的?医院是如何让青年医生动手术的?程序公司是如何在压榨程序员的?甚至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内卷”、无益折腾过犹不及。

这个怎么说?

难道都要挥舞起一把刀子,“手刃之”才是合理、值得同情?有人可能又要来扯”环境论“:”大环境不好,你还不允许老百姓说话了?“那么,抛开被操纵的那部分,剩下在网络上大放厥词的”意见领袖“真的坐到了位置上,就能够分配得更好?

从他们的文章内容里,我只读出一个内容。”根本就没上过班、从来不接触群众、绝对没正确坚持一件事超过3年。”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些类似的考核,如何来评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何来实现”寒门子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唯一途径?

若真让这些人出来,他们所鞭挞的不公与人情不仅更加难以避免,甚至会把”一人得道“演绎到极致。毫不怀疑,那些“哀怨呼叫其表,内心叵测其里”的人。言行本身也就是缺乏理性思考和责任担当,其实就是因噎废食。

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环境”问题。因为我是品三国的,读这则新闻的标题,我的大脑里不由自主地就想起诸葛亮的治蜀:依法治蜀。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效果,达到了”官民先贤无怨言“的效果。

正如,《三国志》描述的蜀汉内政。“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害弱,风化肃然也。”简单地讲:政风清廉气正、人民奋发图强,官民一体同心。这样的效果,即使是拿到封建社会进入顶峰的明清,也是自叹弗如的。

当然也有依法治军

即使是拿到今天,也是极具借鉴效果的。为什么同样是法令法例,考核标准、评价指标?在1800年前,在一个没有“法治“土壤的蜀国,就偏偏能让”疲敝的益州“,蜀汉全民甘愿与官僚阶级同患难的觉悟呢?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去深思和探究的东西。诸葛亮法治的实质,有完备的法治体系(《蜀科》)。也有“赏不遗远,刑不阿贵”的人人平等。更有“教令为先,诛罚为后”的情与法的结合。

大家都是能看到的

但我认为,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各级官员勤于政事,认真守法、执法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诸葛亮自身严明赏罚(包括他自己)。从而在整顿吏制时取得了好效果。进而赢得了民心与支持。

诸葛亮是第一个公布个人资产(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的“系统”内公职人员。街亭之败,诸葛亮敢于承担责任,主动请表自降三级。为抓好普法,引导各级官员学法知法守法,“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三国志诸葛亮传》。

提起我们领导,那可是先进代表啊

通过“事皆专之”,营造良好的上行下效氛围,亲力亲为为各级官员做出了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直到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去世后,他所推荐的费祎董允尊其政轨,没有因为个人的走留而更改国家法令,让蜀汉又存续了整整29年。

董允之后呢?领导。。。。。。

直到陈邸接任改制,黄浩乱政、后主后期的任人唯亲,才让蜀国走向了衰弊与灭亡。纵观史记,自诸葛亮以下,姜维等接班人。蜀汉历代执政者无一人因弄权而成为权臣,上下官员无一人克公肥私,皆以清贫奉公薄产为荣。

关于“依法治蜀”的成果陈寿是这样评价的。“用心平而劝诫明”。意思就是:公平、公开。即以身作则,又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依法治国难成邪?有人一说事,就要扯“环境”,说要改变“环境”。事实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

心为公,岂忧民意邪?

哪一国都不缺法令、标准与框架,哪一国也都有符合自己的政治构架。令不行而禁不止,错的不在制,缺的是忘了初心的人。错的不在穷,怨的是不均。就试想一下,若某校副校长六年后绩效不行,也升不了校长,也解聘,会不会官民无怨言呢。

法治与共享,其实并不矛盾。这也是直到今天,我们后人仍然纪念诸葛亮的原因。君不见,诸葛亮去世后,在蜀汉朝廷不允许立庙的情况下,四川、云南、汉中老百姓在街头巷尾私祭野祭丞相30年。数十年后,桓温征蜀,偶遇丞相在世时百岁小吏。

想想哪天,我还是要再去一次

问他对武侯的评价,小吏说,“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毕竟在老百姓心目中,认同的并不是成王败寇,而是真的知道孰是孰非。至于那些一天懒惰不知努力,逢事就怨“法令严酷、高考无用”的,便更是居心叵测,祸害无穷了。

若人人皆失对法令法例标准的敬畏之心,社会只会更加混乱,岂不闻刘璋治蜀法令松弛,地方的豪强地主是如何欺压老百姓的?法律和标准的出发点不仅是惩善罚恶,更在于保护弱小,维护公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子想要造反,为何李世民痛苦地想要自杀?原因出在他自己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为什么让太子出家,李世民在什么事件后被立为太子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一卷,它的繁华与稳定让后世的人苦苦追寻。唐朝之所以出现繁荣稳定的局面,与它的几位统治者分不开关系,从李世民到李隆基,都曾为大唐盛世做出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李世民,可以说他是先驱与开创者,若没有李世民创造出贞观之治,唐朝也不会繁荣复兴。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治理,才会出现国泰民安,

  • 大臣杀了杨广,又睡杨广的皇后,临终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功过,杨广张丽华最后吻戏,杨广与陈夫人视频

    各位老朋友,我回来啦,有没有很想我呢。隋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时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都比较完备,经济高度发展。而且这个时代是个英雄很多的时代,隋唐英雄中记载了非常多的英雄好汉,其中第一名就是大家熟知的李元霸,不知道第二名有没有人知道,那就是宇文成都。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放在宇

  • 为何要批判重用人才的曹操而粉饰重用亲信的刘备?曹操真的爱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正史上对曹操与刘备的评价,历史中曹操评价刘备,曹操对刘备后期的评价

    公元196年,曹操第1次下发“求贤令”,彰告天下说我很看重人才。然而你仔细想想,曹魏有哪些官员是通过这个通知当上公务员的?不过是名副其实的“庙堂作秀”而已,和改革机制、疏通渠道没半毛钱关系。它只是告诉大家“我很爱才”,至于制度有没有更新、落没落到实处,和那些废话文件没什么两样。什么叫重用人才?被很多

  • 大奸臣杀了杨广又睡皇后,称帝半年后被杀,临终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这个人也是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人,他的一生是做了不少的荒唐事,但是不可否认他也做了不少好事。就单单拿大运河来说,造福了后代多少人。也许是后来做得太过就让他众叛亲离,原本他最信任的大臣,最后却杀掉了他,还将他的皇后给霸占。他是隋炀帝的心腹,也是隋朝最令人唾弃的叛臣,在短短5年时间里,竟然接连俘获西

  • 河北发现汉朝古墓,考古现场竟遭军队封锁,背后原因到底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王侯大墓自古以来,王侯将相的陵墓都会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墓葬,因为在这些墓葬里,通常都会埋葬这数量庞大的珍贵宝物,而我们接下来所说的一件事情,便是如此,这是一件发生在河北的事情,原本它只是发生的一起闹剧,但是却意外的牵扯出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墓葬,整座墓葬规模庞大、墓室奢华,但却遭到人为焚烧,到底是什

  • 在唐朝为什么很多男人不想迎娶公主当驸马,原因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就是,唐朝的公主大部分都品行不端,在唐朝民风开放,皇帝的家族更是伦理混乱,公主们私生活不检点,一直被后人说诟病,如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却和杨豫与之私通,太宗的合浦公主,嫁给了房遗爱,又和辩机和尚私通。第二驸马爷没有什么地位,在唐朝,公主有俸禄,嫁给驸马后设立公主府,有大量的财产官吏

  • 这东西,秦始皇找了一辈子,却被辽宁村民无意“捡”到,卖了70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的古董值钱吗,秦始皇的墓卖掉可以值多少钱,秦始皇的宝物能价值百亿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混战,持续了五百多年的乱世直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才结束,而秦始皇作为秦国的统治者,是结束这场乱世的大功臣。秦始皇自认为自己的功绩之大,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所以把自己称为“皇帝”。后来放不下开创的江山和权势,就想要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是一直未找到,然而他苦苦寻找的东西却被一个村民无

  • 国王求娶唐朝公主,李世民提出4种动物做彩礼,国王同意后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会娶前朝公主,唐朝李世民最宠爱的妃子,唐朝李世民娶几个老婆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仗终究是为政治服务的,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如果能够不打仗、不死人就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才是最善于

  • 被曹操盗过的古墓,宫殿规模庞大引人称赞,其主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盗了多少古墓图片,曹操最牛一首诗,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

    芒砀山发现古代宫殿在我国河南省永城市的芒砀山中居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代宫殿,它的规模庞大,因为这座宫殿的整体都是使用石质的材料所打造,因此这座年代久远的宫殿也有着“天下第一石陵”的称号,并且令考古人员们感到震惊的是在这座宫殿之中,还存在着一种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马桶非常相似的物件,在相关的历史资料中还

  • 国王想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要4种动物为彩礼,导致此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一壶煮酒论古今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来讲一下这个唐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个朝代的一个皇帝李世民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那么当时他在这场竞争的战争中也是英雄好汉了,不过当时这个唐朝刚刚建起来的时候,整个国家也是特别虚弱的,需要调整,所以这情况在当时也是特别的危险。那么当时有个国王想娶这个人的女儿,不过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