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有位猛将,曾一人令突厥退兵战无不胜,隋文帝为何暴杀之!

隋朝有位猛将,曾一人令突厥退兵战无不胜,隋文帝为何暴杀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36 更新时间:2024/2/7 3:27:20

仅凭一人就令突厥退兵,抗击突厥,战无不胜,而他最后却被隋文帝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单人退突厥

这个人叫做史万岁,出生在长安,现在算是西安人,是将门之后,原本是北周的臣子,在北周的小皇帝禅位给了隋文帝杨坚之后,他就成了隋朝的将军。

而隋朝北方有一个大患,那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崛起的突厥,突厥实力十分强悍,有一次隋文帝杨坚从云中郡出汉地到塞外视察,被匈奴的一队骑兵发现,包围了杨坚,还好杨坚最后平安无事。

而在之后的唐朝,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夺皇位,远在塞外的颉利可汗听到消息,竟然带领军队一口气打到了渭水河畔。

而渭水就在长安城外,相当于匈奴一口气打到了唐朝首都,要不是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突厥还真有可能攻下长安。

从以上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突厥的实力真的不可小觑,为了防范突厥,隋朝要在边境囤积大量军队来抵御突厥的进攻,而史万岁也在军队中。

有一次,突厥来进犯,隋朝军队出阵抵挡,双方将领约定,双方各派一勇士来对阵,输了的一方就退兵。

其实突厥根本不会遵守这个约定,如果突厥不到边境来打草谷(抢劫的意思),那他们怎么甘心?

这个约定只是突厥主将觉得自己这边的勇士很强,再说了,打输了就耍赖,而隋朝这边派出的就是史万岁。

决斗开始,双方刚纵马走到场中央,史万岁便驱马奔驰,手上武器挥舞,一刹那就砍下了突厥勇士的头颅,而这名突厥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对方主将大惊失色,隋朝竟然有这样一名勇士,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下突厥人的头颅。

对方主将暗想不妙,便仓促退兵,就这样,史万岁以一己之力就逼退了突厥,从此声名远扬。

卷入叛乱

而这样的猛将,在之后却卷入了一场叛乱当中。

我们知道,当时北周的倒数第二位皇帝英年早逝,即位的小皇帝是杨坚的外孙。

小皇帝年纪还小,不懂事,杨坚就独揽大权,到最后小皇帝竟然禅位给了杨坚,其实是杨坚强迫的,这样杨坚才建立起了隋朝。

而中国是极其讲究政权的合法性的,换句话来说就是看你的得国是否“正”,像汉朝和明朝,这两个朝代都是用军队一城一城的开疆拓土,所以得国非常正。

而隋朝和宋朝这种靠篡位建立的朝代,就叫得国不正,朝中就会有很多人不服,今天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昨天还是你的同僚,就因为他篡位了,你就得跪在他面前当臣子,别人当然不服。

宋太祖就采用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剥夺有能力造反的人的兵权,这样他的皇位才能稳固。

而杨坚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一点,朝中正好有一个将军不服气,叫尔朱绩,于是尔朱绩起兵造反,后来被平定,但是史万岁和他关系不错,受到牵连,被发配到敦煌戍边。

而史万岁毕竟是个猛将,即使被贬为庶人,他的一身勇武可没有消失,在敦煌戍边时,他从小兵重新干起,靠着自己的智谋和武力一路升迁,到最后竟然又成为了镇守边境的一方主将。

这种奇幻经历,可能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被错杀

在这之后,突厥又大举进犯,隋文帝派出杨素,史万岁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和汉王杨谅领兵抗敌。

这四人兵分四路进入塞外,寻找突厥主力求战,可是茫茫大漠中,这种概率很小,所以其他几人都无功而返,只有史万岁遭遇敌军,战胜而还。

而杨素十分嫉妒史万岁的功劳,于是就在给隋文帝回报战争情况的文书上写是突厥人投降,而不是史万岁把他们打败。

皇帝听信了杨素的话,而史万岁最后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封赏,史万岁就这样和杨素结下了梁子。

在战争之后,史万岁发现皇帝竟然对他们没有赏赐,史万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在发现自己的弟兄在战场上流血,皇帝却不给他们赏赐的时候,愤而进京向皇帝陈词。

太子杨勇暗中谋划,被杨坚发现,杨坚的儿子竟然造杨坚的反,所以杨坚震怒。

当时杨坚和杨素在一起,杨坚听闻史万岁进京的消息后,便问杨素史万岁在哪里。

而杨素觉得这是一个除掉史万岁的好机会,便报告杨坚说史万岁现在正在东宫,也就是太子的寝宫,杨坚听到之后十分暴怒,便直接召史万岁来觐见,其实是想当场杀死他。

史万岁觐见跪安之后刚想问为什么自己拼死战斗,却没有封赏,但话还没说完,抬头便看见皇帝身边的武士提着刀向自己走来,转眼间史万岁的头颅就被提在了侍卫的手上,可怜的史万岁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

后来,隋文帝终于发现自己错杀史万岁,但早已晚了,而杨素扶持杨广上位,杨坚就这么死在了自己的臣子和二儿子的阴谋之下,而自己的二儿子杨广,在之后也葬送了隋朝的江山。

其实,史万岁如果能圆滑一点,那么他绝不会牵连到两桩谋反案子中,前一件让他被贬为庶人,后一件让他身首异处,这也是他性格的缺点。

而隋文帝杨坚如果能多一些心思,就能发现自己的大儿子杨勇其实是被人诬陷。

在立杨广为太子之后,到死前才发现杨广心术不正,不能当皇帝,还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最后葬送了隋朝江山。

这两个人物都有性格缺陷,而这些缺陷也造就他们悲剧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既不是王平,也不是吕布,而是高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顺最稳的一套阵容,郭嘉对高顺的评价,高顺孙坚郭淮

    这些人在曹操的带领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曹操爱才如命,如他不惜违心答应关羽的“三个无理条件”,想收服关羽,他为了得到徐庶,不惜软禁徐母,但是,曹操也错过许多优秀的将领。那么曹操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呢?既不是王平,也不是吕布,而是高顺。既不是王平王平,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的实战经验很

  • 如果你穿越到了三国,该怎么称呼顶头上司?|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概穿越到三国时代的人,有不少是想着建功立业甚至一统天下的。好吧,如果有一天你很幸运地被一个晴天霹雳电了一下,一睁眼,发现自己是威风凛凛横扫天下的大将。 这时,你的领导说要见你,还要给你升官封侯。于是你喜出望外,亟不可待地跑去见了你的顶头上司。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见了你的上司,你该叫他什么啊?比如

  • 东海出土2000年前的西汉隶书,用笔灵动令人称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尹湾汉墓发掘现场简牍因为是直接书写出来的文字,所以在书法研究的意义上,比一些碑刻更加直观。东海尹湾出土的这些简牍,大部分是隶书,这也为我们带来了那一时期隶书最本真的面貌。尹湾汉墓出土简牍汉代是隶书的巅峰时期,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大多集中在永始、元延年间,这两个年号均为汉成帝刘骜在位时的年号,据此推算

  • 武则天81岁退位82岁逝世,为何不到一年就暴毙了?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耳濡目染之下,对权力分配和国家大事的处理,有了一定的心德,后来李治因为疾病发作,几乎把所有的权利,都交到了武则天的手中。李治驾崩之后,其儿子继承皇位,但是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是在武则天的手里,新上任的皇帝,简直就像傀儡一样,在武则天的压制下,唐朝的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一个接一个变换了许多次,随着时间的

  • 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的军师,都做过哪些贡献,带你了解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诸葛亮刘备马超蜀枪,刘备与诸葛亮对话

    当时也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处罚是太狠了一些,希望可以缓和的来进行管理,但是他听说之后就说原来地方上的长官品德不够出众,所以导致这个地方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推行严格的制度,这样才可以出现全新的面貌,在这之后诸葛亮还定制了各种的刑法。首先做的第一点就是经常的打击朝廷对刘备人身进行诽谤的一些

  • 隋朝的国号和古代随州到底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国号这种东西,主要是少数民族政权给玩坏了,否则,之前都基本与该国开国君主的爵位、封地有关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什么会玩坏了呢?很容易理解的,作为入侵中原的外来政权,它们在中原一无地位,二无渊源,只能因循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了。如与对峙的契丹人,他们的国号“辽”,当然也和“辽河”有关,但“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 司马懿究竟是反骨仔还是阴谋家,历史真相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懿最可怕的一段话,击剑的大师司马懿,杨修杀了司马懿后为啥大哭

    李世民也对司马懿有过评价,说司马懿前期为主忠心耿耿后来却对自己主公其有二心目无主上,说到底无论之前在怎么忠心耿耿到后面抱有二心那还是不忠,还是一个贼子奸臣,这是李世民眼中的司马懿。当然也不是说司马懿一定就是这样一个人,地位的不同看人的角度也就不同。几乎每一个成大事者或多或少都有心机谋略,不然也不会有

  • 唐玄宗最爱的女人不是杨玉环,而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翻开历史,唐明皇真的最爱杨贵妃吗?杨贵妃是他最后一个宠爱的妃子,“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自己的贵妃最爱那一口儿,可以让人千里马不停蹄的把最鲜嫩的荔枝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她的面前,途中累死多少匹马,累坏多少士兵都在所不惜。够宠!如果你是个60多岁的男人,怀中搂着比个自己小30多岁的美女,

  • 司马懿临终遗言,无意道出“空城计”真相,他其实是在放过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其实早已看穿空城计,大军师司马懿空城计,诸葛亮与司马懿空城计

    同为三国名士,诸葛亮和司马懿一生斗智斗勇,在诸葛亮六次北伐期间,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存在,最终才无功而返,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不得不派兵前去西城运粮。然而令诸葛亮没有想到是,司马懿的15万已经悄然逼近诸葛亮所在的小城,此时城中的守军大多已经去运粮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根

  • 唐朝的洛阳城有多大,与河南的洛阳市区相比,到底谁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聊一下古代洛阳城的地位。从汉朝到隋唐时期,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一直呈现一个非常奇怪的规律,那就是长安和洛阳轮流坐庄的问题。长安定为首都的时期,洛阳则是帝国的陪都。洛阳成为首都以后,长安则成了陪都。在古代历史上,前后有东汉、曹魏、北魏等很多王朝定都洛阳。洛阳与长安都是十三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