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悬案“毙鹰事件”,涉及康熙、雍正兄弟,谁才是幕后真凶?

清朝悬案“毙鹰事件”,涉及康熙、雍正兄弟,谁才是幕后真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4/1/22 20:56:09

清朝康熙皇帝对自己治武功的成绩十分骄傲,比如他开创先例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但是康熙晚年心中一直藏着心痛,因争夺皇位儿子们残害手足,丝毫不顾念亲情。

在空前惨烈的“九子夺嫡”斗争中,兄弟之间相互阴谋陷害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毙鹰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可以说是清朝悬案之一。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到塞外巡游打猎,陪同的有十阿哥允珴、十二阿哥允裪、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

四阿哥胤禛并没有陪驾,因为康熙没有要求,而八阿哥本来应该陪驾的,但因他母亲两周年祭日即将到来,所以康熙恩准他亲自前去祭祀。

《清圣祖实录》这样记载“乃允襈于朕驻跸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谴太监一名,亲随人一名,来请朕安。言伊在汤泉等候回京。”

从这些史料记载来看,八阿哥胤禩献给父亲康熙的两只海东青雄鹰已经奄奄一息,是濒临死亡的状态。由于《实录》在清朝史料中可信度很高,所以能够确定康熙的确收到胤禩送来的两只“死鹰”,这是真实历史所发生的。

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是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康熙是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们对草原雄鹰有着一种天然的热爱。因为海东青雄鹰不仅身法矫健敏捷,上能偷袭天鹅,下能搏杀野兔,而且能够飞得很高,是狩猎时的重要帮手。

海东青雄鹰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而康熙收到的却是即将死亡的落地老鹰,康熙看到后非常愤怒,认为八阿哥胤禩送给自己死鹰,是诅咒自己“应死”。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康熙是历史上知名的长寿皇帝,皇帝长寿对朝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保持在同一治理理念下,社会能够更持久地着好的方向发展,坏处是皇帝长寿对太子是巨大的煎熬,不利于皇权传递,不利于社会稳定过度。

在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康熙就将两岁的二阿哥胤礽确立为大清朝的太子。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做了三十余年的太子被康熙首次废黜。

当康熙巡游打猎回到京城,废黜太子的事情逐渐平息下来,康熙在畅春园召集大臣推举太子人选,但是有一个条件是大阿哥不再考虑之列。

众臣联名举荐八阿哥胤禩,但是被康熙否决。次年,即1709年,康熙再次立胤礽为太子。公元1711年,胤禩的母亲良妃去世。公元1712年,胤礽再次被康熙废黜,这次之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公元1713年,康熙与胤禩之间就发生了“毙鹰事件”,这些便是事件的背景。

康熙晚年害怕三件事,一是害怕有人谋反取代自己的皇位,让康熙下定决心废黜太子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发现太子夜间靠近营帐,偷偷向里面观察。二是害怕儿子们相互残杀,其实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康熙心中也非常清楚。三是害怕儿子与朝中大臣勾结,也就是常说的结党营私,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康熙手中皇权被削弱。

在推荐太子人选的会议上,八阿哥胤禩的党羽经过私下沟通,串通朝中多数大臣,共同举荐八阿哥胤禩做太子。大臣们一致的推荐意见反而戳中康熙最害怕的第三件事,所以众臣的提议被康熙否决。

从1708年开始,康熙对胤禩的好感变为厌弃。在1715年,康熙甚至停掉胤禩以及属官的俸禄,胤禩心中对康熙非常惧怕,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第二年生了一场大病,等到病情好转时,康熙又重新恢复八阿哥胤禩的俸禄银钱。

“毙鹰事件”到底是不是八阿哥胤禩有意为之?显然不是。

首先,胤禩没有作死的动机。封建社会中皇权意味着任意的生杀予夺,出生在帝王家、成长在斗争中的胤禩必定明白这个道理,惹怒康熙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虽然古代人相对更为迷信,偶尔有扎小人的诅咒手段,但那些都是在暗处进行的,如果胤禩真的将死鹰送给康熙诅咒他,康熙还安然无恙时,胤禩的惩罚就来了,因此胤禩没有这样做的动机。

其次,胤禩已经被敲打。自从众位大臣“不约而同”地举荐八阿哥胤禩,康熙已经觉察到这位表面贤王的儿子在笼络人心,紧接着就对胤禩进行敲打。胤禩渴望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丧失康熙的喜爱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一直小心谨慎地减少康熙的厌恶感。

最后,不像胤禩的行事风格。八阿哥胤禩心思缜密,就连雍正皇帝都说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由此可见并非浪得虚名。给父皇康熙明目张胆地送死鹰,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可以排除八阿哥胤禩主动做的可能性。

既然不是八阿哥胤禩所为,那“毙鹰事件”的幕后操控者到底是谁呢?

从受益人的角度来看,很有可能是四阿哥胤禛做的。自从胤礽永远失去皇位继承权后,皇子间的争斗主要集中在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间,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最为关键的仍然是康熙的态度。

胤禛一直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但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他采用的方式也更符合康熙的心意,比如在俘获康熙时采用低头不厌不言、打感情牌等方法。胤禛对于政敌八阿哥胤禩来说则采用暗中打压的方法,毙鹰事件发生后,八阿哥胤禩就被排除在外了。

在史料《雍正谕旨》汇编中,同样也记载了毙鹰事件,明确记载康熙怒骂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但是这句话在《清圣祖实录》中是没有的。

从这句话来看,不像是康熙所说的语气,即使厌恶胤禩,没有必要牵连他去世的母亲。此外,“心高阴险”这四个字更像是雍正对胤禩的评价,因此,很有可能是雍正擅自修改增加的。

虽然清朝史料中对“毙鹰事件”没有准确的真相,但是通过结合背景对当事人进行分析,雍正是最有动机和能力的人。

皇权争斗历来残酷,清朝九子夺嫡更是如此,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兄弟亲情都显得极为渺小,这便是身不由己的帝王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将徐达灌醉扔上龙床,徐达醒后浑身颤抖,机智应对保住小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定天下后,功臣则成了江山的威胁。他们位高权重,又声名显赫。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皇帝大杀功臣,用各种理由置曾经的兄弟于死地。在所有帝王中,朱元璋无疑是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演绎到最极致的人。凶狠又多疑的朱元璋在明朝开国功臣三十四人中,朱元璋杀了30个。这三十四人都是将

  • 宋朝前还没有棉花,那古人怎么抵御寒冬?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日子越过越舒服,我们所追求的不止是“温饱”,还有小康。但是在古代,大多数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也不过就只是一个“温饱”罢了。而且,在古代人眼中,保暖比吃饱更重要。因为漫长的冬夜在古代简直就是最难熬的时光。因为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宋朝之前,还没有棉花传入。宋代之后,棉花才开始在我国种植。那么在宋代之前,我

  • 朱元璋在老农家避雨,问老农叫啥?老农答后,朱元璋:封为千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一直以来非常喜欢和尊敬。但是,1382年,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的天感觉塌了。马皇后在当年9月葬在了孝陵,但这个孝陵当时主体并未完工,为了督促孝陵的建设,另外为了看看马皇后,朱元璋次年春天去了孝陵所在地紫金山。在紫金山,朱元璋决定设一“牧马千户”机构,

  • 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早已记载,原因仅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文中提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切勿不要浪费时间,等到白了头发时才追悔莫及,到了那时一切的后悔都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然而其作者其实是岳飞,题目是《满江红》。岳飞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争议,第一大争议点就在于岳飞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英雄,人们分不清楚。其实在南宋建立之前,人们的历

  •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后代去哪了?你绝对想不到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在满族姓氏中,爱新觉罗算是小姓,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姓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从后金到清末算起,将近300年,历经11代12位皇帝,在这期间,皇帝们拥有特权,并拥有众多后妃,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

  • 朱元璋子孙后代100万余人,为何到清朝荡然无存?吴三桂做法歹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末期,农民起义,朱元璋采用低调隐忍的坐收渔翁之利战略抢夺江山,最终他打败陈友谅等多方义军,成功开创了大明王朝,此举证明了他的能耐和谨慎,殊不知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从而招致后代的灾难。当年朱元璋是贫民出身,脚踏实地的打江山,对一些名门贵族出身的武将跟官员存有偏见,建朝后他为了守住江山,不让后代子孙再受

  • 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当官,并不是正儿八经参加科举,是家里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靠捐钱捐来的官。李卫这样不是科举出身但是还能得到雍正的重用,主要还是取决于雍正的选材标准,康熙晚年选官,最看重官员的操守,才干是其次,结果当时导致各地官员都只顾清廉的虚名,遍地是“清官”,但是却没有人

  • 晚清名臣曾国藩相貌、食住行怎么样?绝对亮瞎你的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来扒一扒老曾的样貌这样一个大人物,到底是怎样一番形象呢?关于老曾的样貌,很多书上都有,都是在封面上来个大大的曾国藩的图像,但是好奇的是,这些书本上的图像还不太一样,有的胖一点,脸上的肉多一点,有的瘦一点(估计是瘦一点的准确些,因为看那些外国人拍的清朝人照片,没有几个胖的,基本是清一色的瘦子,可能

  • 宋徽宗有多屈辱?靖康之耻当了8年俘虏,还能生下12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宋徽宗之所以当俘虏的时候还不耽误生孩子,从他当皇帝时的所作所为就能找到答案。宋徽宗赵佶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意外,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赵佶一开始就不是往君王方向培养的。宋哲宗驾崩以后,原本朝廷想让她的亲弟弟继位,但是因为向太后不是宋哲宗兄弟俩的亲妈,他害怕让别人钻了空子,最后选中了宋哲宗同父异母的

  •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却贡献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前五位皇子皆是其妻马皇后所出,其中,皇五子朱橚的名字似乎最令后人感到陌生,然而,朱橚却有着福泽后世的功绩,只是这份功绩不像是出自一位尊贵的亲王。历史上的朱橚的确在军功方面没什么杰出贡献,甚至还因罪被流放过,但是在其他方面他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毅力,最终在词赋和医学方面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典籍,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