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4/2/3 13:57:14

一场“玄武门之变”,让世人见识了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这3位皇室至亲之间的爱恨情仇。

原本印象中应该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3位之间却变成了“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因此世人不禁感慨:皇室亲情多寡淡,最是无情帝王家。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登基称帝的李世民成了制霸天下的君主,而被迫退位的李渊则成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太上皇,不但从之前富丽堂皇的太极宫里搬迁到了偏僻狭小的弘义宫,而且几乎处处都要“看儿子脸色行事”,默默忍受着被李世民故意冷漠怠慢的“苦果”。

那么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不好过呢,据说有一次李世民要给父皇的宫女遣散裁员,李渊顺势就答应了。

那一次,从李渊的寝宫里直接遣出了3000名宫女,无疑降低了这位老太上皇的生活质量。

昔日的大隋臣子李渊是如何逐渐吞噬隋朝政权,最终登基称帝的

人人皆知唐高祖李渊是李唐王朝的开创者,却有一部分人不太知道他原本是大隋的臣子、炀帝的表哥,后来亦是通过手握重兵、武统长安、造反篡位而登上天子之位的。

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他的父亲乃是唐国公李昞,杨坚代北周而称帝建隋后,封李昞为“柱国大将军”。

李渊出身高门,他的家族与隋朝王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隋文帝的嫡后独孤氏与李渊的母亲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因此,李渊和皇子杨广、杨勇是表兄弟关系,也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所以李渊在隋朝特别受宠

李渊7岁那年,父亲李昞因病亡故,所以李渊就承袭了父亲的勋爵名号,成了唐国公。

成年后,与皇家沾亲带故的李渊一开始担任了隋文帝的禁卫武官,贴身保护着皇帝的人身安危。

几年后,李渊因受皇帝的器重,相继出任了三州刺史、两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显要的官职。

公元617年,隋炀帝委派表哥李渊到太原赴任最高行政长官,目的是镇压当地气势汹汹的农民起义军。

当时,李渊带着自己的4个儿子征讨义军,起初的战绩还算可以,可不久他的次子李世民就发现,义军不但没有显著回退萎缩之意,反而还越打越多、越战越强,真是叫人相当头疼!

后来,李世民感到李家父子彼时的处境有点骑虎难下,便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与李渊密谋起兵造反之事。

李渊起初还特别反感儿子的这个奇葩建议,但数日过后,李渊亦认为天子杨广心思多疑、喜欢猜忌臣子,于是干脆开始暗中招兵买马、囤集精锐,打算与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玄霸一起举兵反隋。

由于隋炀帝昏聩懒政、沉迷酒色、横征暴敛,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

正当隋朝内政已经濒临危境、王朝眼见就要分崩离析之时,李渊借机带着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向西进发一路直逼长安。

随着战事的扩大,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和实力愈发凸显出来,不但人品贵重、令人折服,而且治军有方、战功赫赫,各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太子李建成很多,这无疑引起了太子党羽的警惕和排斥,太子李建成的妒火和排挤之心亦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公元618年夏,李渊逼迫杨广之孙、隋恭帝杨侑禅位,然后建立了唐朝,年号为“武德”。

成为唐朝开国君王后,李渊继续指挥着儿子们平剿各地叛军,在龙精虎猛的儿子们的助力下,李渊迅速荡平了各地的义军乱党,完成了唐初的统一局面。

然而,李渊尽管建制成功,却没有妥善、巧妙地处理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最终导致武德九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渊在该事变中痛失了太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以及十余位小皇孙。

而这场事变的最终赢家,却是李渊一直不太重视、不怎么珍爱的次子李世民。

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为袒护太子李建成而时常压制战功卓著的李世民

身为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从小就深得各方资源的极致灌注,被父皇母后寄予厚望的他自幼就酷爱读书习文、阅遍兵法,喜欢狩猎骑射,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这般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长子李建成很快就被受到了父皇的爱重和偏袒。

李建成长大后果然温文尔雅、能文能武,颇有治国经略和仁君的仪范。唐朝建制后,李建成又成了唐高祖李渊心目中无可争议的“储君首选”。

此外,很多朝臣、后宫势力也都极力给李建成送去诸多光环,亦为李建成平添了更多的嘉誉和名望。故李渊非常笃定李建成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并认为如此出色的继承人将会光耀李唐王朝千秋万载。

那么,文韬武略的李建成当真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吗?

答案自然是“非也”,身为太子的他曾经也经历过险些被褫夺太子封号的危机,而且在李渊步入晚年之际,太子李建成拉拢了弟弟李元吉,一直暗暗期待能够早日登上天子之位,好让皇位再无半点儿旁落的机会。

据史料所载,太子李建成曾经私送兵器、铠甲给一个戍关的将领,李渊得知后自然认为此举有违常理,但最后经过一番暗中摸查寻证,太子李建成解除了“叛国的嫌疑”,储君之位依然稳固如初。

另一方面,李渊深知次子李世民是个用兵神武的天才,于是就一次又一次派李世民出兵打仗,而李世民丝毫不负众望,屡屡用惊人的实力和智谋帮李唐王朝清除了重重隐患与危机,可谓在朝野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深

有一次,李渊故意激励李世民出征,他说:若废掉太子,定会改立你做太子。

而李世民则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希望自己出色的战绩和超群的实力能够得到父皇的青睐,从而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储君。

但每一次荣立战功后,李世民得到的都是公开的夸奖、堆积如山的赏赐、越来越高的头衔和待遇,根本无望得到那个令李世民梦寐以求的最高奖赏——储君之位。

久而久之,李世民的心也彻底凉了,他的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却又不能表现在脸上。

总而言之,李渊越是要维护李建成的地位和威势,就越在无形中激化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导致其后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结为一伙意图暗中对付李世民,让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机会做天子,日后老老实实做个封地之王也就罢了。

因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情谊破裂,造成退位后的李渊日子不太好过

长期看到父皇李渊偏爱大哥李建成、总是指使自己出门打仗卖命,然后还极不愿意把太子之位留给自己,身为二皇子的李世民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傻”下去了!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事变爆发,李世民手刃了素来与其作对的李建成、李元吉,还一并肃清了太子党羽,继而逼迫李渊让出皇位,从此,李世民坐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成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圣君贤主。

自知理亏的高祖李渊禅位之后,主动搬离了天子所居住的“太极宫”,然后迁往了地方偏僻、空间促狭的“弘义宫”居住。

李世民的心腹时不时地看管、监视着太上皇李渊的日常举动,已经年逾六旬的李渊对此也心知肚明,只能故作乖顺、丝毫不敢造次一二。

“退休”后的生活一下子多了很多空闲时间,李渊也乐得整天在自己的寝宫中闲逸玩乐,他的宫女都是从太极宫里带过来的,粗略一数竟超过了3000人,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后宫开销。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借着前去探望老父亲之机,对李渊说:您的宫女的确太多了,洒扫之余也没有其它之用,不如放她们回家嫁人,也算成全了人间美事。

李渊听完之后心想:当权的儿子这就是在给我暗暗降低生活水准呐!但我已经老迈衰弱,日后还需要他的支持和供养,只能答应了吧。

所以,李渊最后身边只有寥寥几位宫女忙来跑去,负责伺候太上皇以及太妃太嫔们的起居生活。

不过别看李渊在遣散宫女一事上没有横加计较,但他其后却活得更加通透自在了起来,与自己的妃子们日日饮酒玩乐、愉快生活,62岁那年还生下了自己的幺儿——滕王李元婴

也许,当年的那些腥风血雨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到最后依然是李渊的亲儿子做了大唐天子,而且这个争气的儿子还把江山治理得很好。

渐入老迈之境的太上皇李渊也不会再留连于玄武门之变的“痛苦回忆”,他应该理解了一切不平之心、理解了一切争权夺势之苦,在晚年能够甘心情愿地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做一个慈祥和善的老父亲,既能守望着自己辛苦缔造的江山、又能享受着一个老人晚年难得的幸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哪个朝代领土面积最大?元朝只能排第三!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向往统一的民族,鼎盛时期国家控制的面积越大,某种意义上十分强大,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朝代里控制面积最大的五个朝代,那时候也是巅峰时刻哦!第五名,明朝,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最大面积东起朝鲜,西至吐蕃,南至安南,北至大碛,据推算,明朝的疆域面积大约1200万平方公里,还包括

  • 唐朝宰相问:我寿命多久?高僧:吃完了1万只羊,便是你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鬼怪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许多风水大师还专门编写了《驱鬼手册》。有着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不说,还有一些毁三观的驱鬼之术,比如秦朝时期。驱鬼流程在当时成为了人人必备的“特殊技能”,整个过程看起来十分复杂,这是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局限。因为人们所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

  • 大明首辅张居正太妖孽!敢对皇帝破口大骂,更是和李太后有一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给李太后下跪,张居正死后李太后的表现,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

    张居正5岁识字,7岁通读六经大义,12岁就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因为张居正实在太帅,所以甚至和李太后有一腿。而且几乎是万历皇帝的第二个亲爸爸了,从小教万历如何做皇帝,时常对万历破口大骂。这点我就很佩服了,因为做到最极致的赵高和曹操也并没有敢明面上骂皇帝

  • 历史剧《天下长安》将播,秦俊杰演李世民,张涵予李雪健戏骨云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长安》讲述的是隋末唐初,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辅佐下,成功建立了唐朝的故事。唐朝建立以后,百姓迎来了平稳的生活,可朝堂之上却风波不断,原来李渊早早立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李建成文韬武略样样不如弟弟李世民,皇位之争愈演愈烈。最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开启了大唐盛世。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

  • 崇祯梦到朱元璋写了一个“有”字,首辅周延儒解梦,大呼不祥之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大明一朝,入选《奸臣传》中的奸臣数量众多,崇祯一朝的首辅周延儒赫然在列。周延儒,他自幼聪颖过人,熟读经书。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周延儒会试、殿试都考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史》里对周延儒评价,“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意思是说周延儒反应灵敏,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想听啥他就说啥,拍马屁

  • 大明风华:朱瞻基废后,善祥痛诉9个字,皇上瞬间懂了若微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风华》里,邓家佳扮演的女二号胡善祥,既是孙若微的亲妹妹,更是情敌与对手,胡善祥被胡尚义收养后,长大成为一个女官,后来被张妍太子妃看中后,从选秀女开始,一路开启了逆袭之路。胡善祥这个女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不过,经过电视剧的改编,让她的这个角色彻底改编,成为了和女主争斗的最牛的角色。胡

  •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他时多望了一眼,忽然伏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78年吐蕃地区里,吐藩王活捉了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他,但是在行刑之前,吐藩王不经意地看了这个大将一眼,突然一惊,就伏地痛哭。站在他一边的士卒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在此时,一名将领上前询问吐蕃王。吐蕃王说,这名大将长得和自己去世的父亲,父亲生前很疼爱他,吐鲁番王见到,便想起了父亲,哭了起来。这个

  • 唐代的科举制度与诗歌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文化上来就被中国成为第五大发明之一,并且这样的发明影响了世界,致使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采用考试制度来录取人才,当然这样的科举制度是产生在中国的唐代。最开始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其实是通过考试,或者是一些诗歌的形式来选拔人才那么这样的一种科举风气给当时的一些文学上带来的影响?或者是与唐代的诗歌发展究

  • “剥皮”究竟有多残忍?凌迟都得靠边站,朱元璋用于惩治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若是没有酷刑的震慑,百姓肆意犯罪,社会岂不是乱了套?而古代的破案手段又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即便是犯了案,犯人也有很大可能性会逃之夭夭。而最简单粗暴的降低犯罪率的手段,就是震慑这些犯人,让这些犯人不敢犯案了。因此,各种残忍而又不人道的刑罚在古代才会如此盛行。而一提到酷刑,想必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凌迟

  • 唐朝灭亡之祸竟源于桂林?一场兵变如何将大唐推向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的编撰者之一,北宋著名大儒宋祁在论述唐朝的灭亡时,写下一句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始于桂林。”这里的桂林,指的是发生于公元886年的“桂林兵变”,也被叫作“庞勋起义”。庞勋京剧形象庞勋起义远没有黄巢起义那样名声响亮,前后持续不过一年零两个月,很多不熟悉唐史的人,估计都没听说过。那么,它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