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向前,朝代的更替也一直不间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是努力发展明朝,可惜明朝依然没有阻挡历史的车轮,大明王朝最终还是灭亡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晚期的明朝早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搞得老百姓剥树皮,古代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没有了粮食吃,自然会发动起义。这样一来明朝晚期发动了很多农民起义,他们之中最厉害的就是李自成。李自成的起义也给了满清入关的机会。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终于攻破了北京的城门。这时候李自成可以说是到达了人生巅峰,让李自成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42天的时间,自己就会被迫离开京城,而且还踏上了逃亡之路。
李自成刚入京时,普通百姓人家都不敢出门,街上商铺也都是关门的。李自成进入京城时,也是一个百战之将,为何在统领京城42天之后就败走了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从对待尸体的角度来看,就能够看出问题所在。
李自成和满清对待崇祯遗体这一事件上就可管中窥豹,高下立见了。战争不仅仅反映在军事上,而且还反应在了百姓身上。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对待百姓还算是可以,他宣布要减轻百姓赋税,仅凭这一点就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可惜好景不长,起义的农民军看到各种珍宝、美女之后,就开始大变样了。很显然,李自成的农民军没有禁受住诱惑。很快这支农民起义军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这样一来,京城的百姓开始畏惧李自成的军队。
这只是对待百姓上,从李自成和满清来看,他们对待崇祯帝的尸体同样大不一样。崇祯帝在生前留下了一封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遮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也许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最好见证。崇祯帝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崇祯帝继位时,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千疮百孔了。李自成对待崇祯帝这位亡国之君,连一副棺材都没有给他,这么可能笼络人心呢?
李自成此举可谓是让有识之士给寒心了。满清入主北京城后,他们对待崇祯的尸体又是另外一番做法。他们重新厚葬了崇祯皇帝,而且将其墓地改为“思陵”,意思很明显,让人们感怀崇祯。
满清的做法笼络了明朝很多读书士人的心,这样一来也就看成李自成为何会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