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唐朝进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呢?

安史之乱后,唐朝进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57 更新时间:2024/2/16 21:35:53

大唐王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无比辉煌的朝代,不只是在当时让人骄傲,即使现在大家也是津津乐道。安史之乱前大唐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极其发达,社会空前繁荣。我们以古代衡量经济的两个指标人口和粮食来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

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唐朝人口一共3700万,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891万,安史之乱爆发前总人口为5288万,而当时实际人口估计已经超过7000万了。粮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时人均占有量是700斤,这一数字在我国建国后直到1982年才达到。这一时期的粮食储备有一亿石,是当时四年的粮食总产量。经济之繁荣那是不言而喻的。

阶级矛盾加剧

然而,在经济繁荣下社会阶级矛盾却越来越严重。唐太宗时期,虽然赋税较轻,但是徭役却逐渐繁重。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不但徭役没有减少,赋税还越来越重。贫苦百姓在这样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下,纷纷起来进行反抗斗争。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中宗时期,就发生了六、七起农民起义,有的起义队伍甚至达到好几万人,影响深远。

唐玄宗时期,虽然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但是广大老百姓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程度却没有减轻,阶级矛盾还越来越严重,反抗斗争依然没有减少。

安史之乱后,大唐政府财政严重不足,经常是入不敷出。怎么办呢?就只能不停地增加赋税,对老百姓的搜刮和盘剥更为严重。南方江淮一带是当时朝廷最重要的税收地区,其盘剥程度已经达到了即使全家死绝,租庸都不得免除,还得让其亲邻交纳。

所以,有没有战争老百姓的负担都是最重的。老百姓负担的加重,导致社会矛盾一次次的升级,急需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缓和这一矛盾。

财政支出与日俱增

首先是官员俸禄的急剧增加。唐朝贞观时期,官员数量文武官员加起来总共642人。从武则天开始,官员队伍迅速壮大,到了唐朝中期,官员总数达18805人,是贞观时期的30倍。官员多了,费用就相应增大了。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从正一品到正九品平均每人每月的俸禄米是84石(唐朝一石大概60公斤),钱是900缗(一缗为1000文铜钱)。那么,唐朝中期所有官员的俸禄一个月就支出米160万石,钱1700万缗。一年下来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费用啊!不仅如此,到了唐代宗时官员俸禄还不断增加,权臣月俸9000缗,刺史月俸全都是1000缗,而大将郭子仪月俸有二万缗。这比前面支出又多增加了三分之一。

还有皇室费用随着奢侈之风越来越严重也是逐年增加。比如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用百鸟的羽毛织成的两条裙子,价值就在1000缗。唐玄宗本人也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一顿饭就是中等家庭十家的家产。杨贵妃的奢侈更是甚于唐玄宗,宫中专门为她织锦刺绣的工人就有700人,为她雕缕器物的也有数百人。据估计,唐玄宗时皇室各项费用每年实际支出就有100万缗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军费的开支、赏赐的费用、其他基础建设的费用,比如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工矿贸易等等。这些所有的支出光靠当时的税收是已经很难达到了,财政赤字极其严重。

税收逐渐减少

安史之乱前,藩镇主要是边境上的十方节度使。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内地也开始设置节度使,藩镇逐渐增多,甚至长安城附近也设置了藩镇节度使。随着藩镇权力越来越大,地盘也越来越大,与大唐中央政权的矛盾也逐渐尖锐化。节度使的设置,不仅急剧加大了财政支出,藩镇的不受管制也使财政税收大大减少。

安史之乱后藩镇的独立,不仅控制所辖区域的税收,对于本地区屯田的收入也加以控制,致使财政上地方富裕而中央不足。最后只有南方江南八道上交赋税,总共有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这个数字只有唐朝天宝年间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也比天宝年间减少了一半。

当然纳税人口的减少除了因为藩镇割据,战争的消耗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八年的安史之乱全国人口只有1699万人,比之前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的物价急剧上涨,一斗米从战争前不到20文上涨到400文,有些地方甚至涨到1000文到1400文,是之前的几十倍,百姓们是苦不堪言啊!

面对这种情况,唐肃宗提拔了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的身份主抓人事与经济的工作。

刘晏,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东明)人,唐朝著名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生于唐朝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从小就聪慧过人,七岁便被称为“神童”(唐朝的神童可真多,那个挽救大唐命运的道士宰相李泌小时候也被人称为神童)。

在宋朝人编的《三字经》里也提到过刘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

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刘晏的家乡,刘晏拿着自己写的一篇《东封书》半路见驾,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悦当场出题考刘晏,刘晏对答如流,被唐玄宗授予秘书省正字,即掌管校正书籍的官员。杨贵妃也很喜欢刘晏,把他抱在腿上亲自为他画眉。刘晏还没成年就成了朝廷的公务员。

刘晏任宰相后培养民力,发展生产,开辟财源。对于战乱造成的灾害,积极恢复,使人民生活逐步安定。他还改革赋税,平衡社会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改革漕运,使运输通畅。整顿盐铁政务,实行盐铁专卖。推行常平法,调节物价,解决财政困难。他实行稳定货币政策,创立两税法,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刘晏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唐王朝的危机算是解除了,平安渡过了安史之乱后的危险期,使大唐国运又多延续了140多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死前想杀了诸葛亮是真的吗 刘备会心甘情愿让位给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禅,诸葛亮,历史解密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临死前到底是怎么想的?刘备真的想要杀死诸葛亮吗?刘备有没有这么做?若嗣子可辅,辅之;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对诸葛亮说了这句话,大家一直以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信任,却从来没有想到这其实是刘备在给诸葛亮的一个考验

  • 二战爆发前为什么除了波兰周边国家都怕德国?波兰为什么不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国,波兰,历史解密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作为二战的主要发起者,德国实力强大、野心勃勃,不管是英法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等周边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怕他。当然有一个国家不在这个行列,这个国家就是波兰。波兰不仅不怕德国,而且叫嚣要三天占领德国。当然,结果是波兰在二战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被德国轻松的从地图上抹掉。很多人不

  • 古代的“九锡”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九锡”到底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河东公主,至尊亲女,竟然下嫁此等人,真乃皇族之不幸!”同为皇室驸马的王敦看到孙会那个鬼样子,忍不住对身边发愣的刘琨抱怨。“民谚所谓鲜花插粪,恰如其分啊。”岂料,刘琨也愤愤不平,附和着王敦。王敦心中稍安。一个人威柄在手,在短

  • 段云鹏和燕子李三相比谁更厉害 他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李三,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整个社会都很是混乱,“飞贼”更是成了唯恐天下不乱的角色,他们凭着高超的身手,飞檐走壁,穿堂入户,虽然不见得个个都行侠仗义,但必然是有着一定的传唱度。燕子李三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是个练武的好地方,民间习武风气盛行,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自从开始练武,李景华

  • 宋朝灭亡只是因为军事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灭亡只是因为军事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朝军力并不弱,北宋的疆域自宋建立之初起就几乎没有减少。宋徽宗年间宋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宋朝设陇右都护府,完成对西夏的迂回包围。从北宋赵匡胤一统五代十国,檀渊之盟迫使辽国签订了一百多年的合约,穆桂英挂帅,南宋岳飞,韩世忠,虞允文,辛弃疾,

  • 糜芳为什么要叛蜀投吴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糜芳为什么要叛蜀投吴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以常理度之,糜芳跟了刘备很多年,终于混到了刘备事业巅峰期,结果跑去投降了,这太不可思议了。糜芳的哥哥还在蜀汉,妹子还是刘备正妻之一,除非生死大事,不然怎么也不可能投敌吧。即使是生死大事,投敌也不是第一选项。糜氏一族在蜀汉恩宠无比,战死的收

  • 上官婉儿为什么会效忠自己的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为什么会效忠自己的仇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幼的婉儿眼看着家人被处置,看到亲爱的爷爷被这样对待,心中应该是比较愤恨的。但是结局并不是这样的,上官婉儿长大之后并没有找皇帝报仇,反而是成为了她的大臣。为什么上官婉儿不为自己的家族报仇?小编觉得有以下的原因。1、母亲的教导当初因为顾念

  • 朱元璋那么多儿子,为何非要传位给皇孙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缺少儿子的皇帝,而且还多达二十六个之多。在这么多的儿子中,难道就没有找到一个媲美太子朱标的吗?以至于在他死后,非要传孙不传子,把皇位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其实,其中虽然有着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的偏爱在里面,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古代皇位的继承,是不能完全任由皇帝个人喜好去的,是有一套基本

  • 诸葛亮为什么要组织北伐?他有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北伐,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曾发动五次北伐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奠基者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按照诸葛亮构建的蓝图,刘备应当占据益州和荆州,联合东吴孙权势力与北方的曹魏抗衡。这个战略从夷陵之战大败后就濒临破产。除了失去了荆州这

  • 为何魏晋时期如此盛行男色风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魏晋时期如此盛行男色风气?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史上的魏晋时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那就是男性超过女性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对于男性容貌仪表的关注评品蔚然成风。通过文献记载,可以发现那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帅哥美男子的故事。东汉的何晏,受到曹操的宠爱,据说他长得十分俊美,脸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