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王朱榑:性格决定命运,明朝第一个两次被废的亲王

齐王朱榑:性格决定命运,明朝第一个两次被废的亲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43 更新时间:2024/1/29 6:51:53

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周礼·夏官·职方氏》

到了明朝,青州城一共分封过三位亲王,分别是太祖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及宪宗朱见深第七子衡王朱祐楎。三人之中,衡王是在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此时距离明朝开国已经足足过去了130年。衡王一脉在青州共传六世七王近150年,末代衡王朱由棷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投降清朝,并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被清廷杀害。

汉王朱高煦在靖难战争时多立战功,因此常有觊觎太子之心。最初朱棣给他封国云南之时,汉王在南京撒泼打滚不肯去。永乐皇帝拗不过他,又将其封国改为青州。这次汉王不好明着反对,但却长年待在南京,就是不去就藩。这一拖就一直拖到了永乐十四年,已经下定决心的朱棣让保定侯孟瑛和吏部右侍郎师逵修建汉王府和汉世子府,又改汉府中护卫为青州护卫。但是在永乐十五年三月汉王“阴养死士,招纳亡命”的密谋泄露,朱棣虽然最终在皇太子朱高炽的劝谏之下没有废掉儿子,但却把他打发到距离北京和南京距离都很近的山东乐安州。万一汉王作乱,朝廷可以迅速调兵予以剿灭,八年之后的宣宗朱瞻基用御驾亲征的方式验证了祖父的英明。

他日皇太子复屡言之,上曰:“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又曰:“今可寘之何地耶?既不肯往青州,决不可复留于京师,虽畿内之地亦不可容。吾今强狥汝意,不去其爵。处之近畿之地,一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于是有乐安之命。—《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

那么明明最先分在青州的是齐王朱榑,靖难之后朱棣为何会让自己儿子去青州呢?原来分封在此的朱榑又去了哪里呢?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这位齐王的生平。

军中猛将

朱榑,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11月29日,生母为定妃达氏。达氏,传说是元末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妃子,作为战利品被朱元璋纳入后宫。达氏一共为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即第七子齐王朱榑和第八子潭王朱梓。后世一直有谣言说潭王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其实从月份上来说齐王的可能性才更大,只是因为在他身上没什么可以用来诬蔑明太祖的地方,所以后世文人们就把“遗腹子”的头衔硬按到他弟弟潭王头上。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榑被册为齐王,封国在山东青州。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设立青州护卫。

对于这些第一批册封的亲王,朱元璋可谓下足了血本进行培养。对于王府内的文官,老朱不惜把在文华、武英二堂说书的国子生调拨王府,如齐相府录事就是监察御史李扩。齐相府长史则是国子助教胡隆。而在军事素养上,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月开始,齐王和几个哥哥秦王、晋王、燕王、吴王和楚王一起前往凤阳接受为期一年的特训。而在秦王、晋王就藩之后,齐王等诸王又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开始回凤阳特训,一直到次年正月才返回南京。

洪武十五年十月,齐王朱榑正式之国青州。洪武十七年,作为朱元璋云南政策的一部分,在当地显赫了数百年的大理段氏家族被迁往内地。其首领平章段世和宣慰段名,被迁往青州齐王军中效力。当时的齐王在山东地面,称得上是兵精将勇。根据洪武二十二年的数据,山东都指挥使司并青州左护等卫军士总人数,共计67410人。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齐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征。除了青州护卫以外,还有山东都司、兖州护卫及徐邳二卫精锐马步军士共计两万人,由齐王指挥出塞,配合燕王朱棣一起北征。次年三月,朱榑再次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朱元璋还特地告诫儿子不要和手下将领争抢功劳。

丙辰,命齐王槫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谕之曰:山东都司各卫骑士,皆从总兵官、颍国公傅友德调发,尔毋相参。遇有战斗,可自为队。或在总兵之左,或在其右,有胆略则当先,无胆略则继后。若奏凯之时,宁使诸将言功,勿自矜伐。八月终秋高水冷,人马入关,尔亦回京。—《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八》

第一次被废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在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已经和幕僚班底定下了剪除戍边亲王的国策。而齐王虽然在洪武年间颇有战功,但他粗暴的性格,注定了建文帝必然会对他下手。

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然性凶暴,多行不法。建文初,有告变者。召至京,废为庶人,与周王同禁锢。—《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齐王被废为庶人,随即在南京吃了三年牢饭。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攻破金川门杀入京师。为了保证周王和齐王的安全,朱棣特地派出一千骑兵飞驰而入前去解救二王(虽然笔者以为这队骑兵其实是去皇宫杀皇帝的,救二王只是顺手)。

当年七月,朱棣下旨重修齐王府。八月,封其三子分别为乐安王、长山王和平原王。九月,命其复国青州,并赐以乐人、彩币及钞。十二月,命户部岁给齐王禄米一万石。

癸未,修周、齐二王府宫殿。二王建文废徙之后,宫殿荒阤,故命有司修葺之。—《明太宗实录卷十》

第二次被废

齐王在复封之初,表现地还挺正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五月,朱榑还派指挥钟信进京,进贡石床和龙纹棕靴。朱棣也大手笔地以檀香、降香、真香、乌香、速香、乳香等香料回赠。永乐二年齐王来朝,朱棣还特意在华盖殿设宴招待弟弟。齐王诸子来朝,则由皇太子朱高炽在文华后殿设宴招待。

但是事情在永乐三年的时候起了变化,当时齐王用王府护卫兵接管青州北门的城防,又在城门到王府广智门之间筑墙横截。这样一来青州北门一带完全成了齐王的独立王国,当地有司根本无法进行监管。朱棣对此特地赐书齐王,点出其建文年间被废之事进行警告。

戊午,赐齐王榑书曰:…弟亦备尝艰苦矣,宜勉自饬励,以副同气至爱之望。…—《明太宗实录卷四十六》

对此齐王先在当年十一月上表悔过谢罪,又于次年四月派长山王朱贤焌来朝表示想亲自来京“面达其情”。在得到朱棣同意之后,朱榑于五月抵达南京。按理有了前面那么多铺垫,朱榑本次南京之行只是走走过场,朱棣本不会对其进行苛责。但是当朝堂上文武群臣争相弹劾齐王之时,被激怒的朱榑脱口而出一句彻底改变他命运的话:“奸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时杀我耶?会当尽斩此辈!”

齐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把朱棣的臣子比作朱允炆的“奸臣”,岂不是诅咒朱棣也将会是亡国之君?于是朱棣在一怒之下将朱榑软禁在南京,其随侍护卫及长史等官都被罢免。青州中护卫和左护卫被革去,齐府长史司、仪卫司,官军、校尉分调附近卫所。

其实此时朱棣尚未决定是否废除朱榑的王位,但他在南京之时不能反省自身,反而口出怨言。于是在八月份的时候朱棣召其子至京师,并废为庶人。

癸丑,免齐王榑为庶人。仍命所司录其所为过恶示搏,俾览省而改行。—《明太宗实录卷五十五》

青州齐王府

根据《太祖实录》中洪武三年七月工部尚书张允的上言,青州的齐王府是以原益都县治为基础来修建的。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年底,朱元璋让齐王的老丈人,开国元勋江阴侯吴良前往青州,亲自为女婿督修王府。吴亮在青州一待就是两年,甚至最后以身殉职,死在了青州。

根据考证,齐王府南墙当在松林书院以南,东萧墙紧邻察院巷,西萧墙在城隍庙以北,东西宽度相等。前文提到的广智门为齐王府北门,该门和青州城北门之间有一座花园,被齐王圈入王府,也成为他最终倒台的重要诱因。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齐王府承运殿、存心殿及宫门两庑发生火灾。三年后山东三司官员提出齐王府或被烧毁,或已朽敝,请罢其看守军夫。到了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王府中剩余的铜铁器皿都被运往京城,齐王府彻底废弃。

齐王家事

齐王的正妃在史书上的记载是非常矛盾的。根据上文所述,朱元璋早早就为儿子定下亲事,王妃应是江阴侯吴良的女儿。这在老朱给吴良的敕书中说得很清楚:

丙午,敕江阴侯吴良曰:…前以第七子榑封为齐王,与卿结姻,就命卿如齐肇造工宇。今逼新年,遣使赍酒醴劳卿。齐王尚幼,未有所知,亦能遣人行礼。卿可体朕父子之心而自爱重焉。—《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七》

齐王在临近新年之际,已经能想起来给未来老丈人送礼,可见这门婚事已经铁板钉钉。但诡异的是就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二月,实录上却突然记载安陆侯吴复的女儿被册为齐王妃,此时距离江阴侯吴良的去世,刚刚过去了三个月。

这到底是实录记载有误,还是老朱另有打算?查《明史齐王本传》,对于王妃何人只字未提。查《吴良传》,倒是说到其女为齐王妃。

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而查《吴复传》,则并无其女为齐王妃的记载。此外在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的焦竑所著《国朝献徵录》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妃吴氏先卒,葬青州”。此外综合建文年间镇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吴良之子)之所以能被朱棣用反间计轻易罢黜,恐怕和他是齐王的大舅哥脱不了干系。故而笔者以为《实录》的记载有误,齐王的王妃应该还是吴良的女儿。

根据《实录》记载,齐王在洪武年间共生二子,长子朱贤烶生于洪武十七年10月2日,封乐安王。次子朱贤焌生于洪武十八年12月30日,封长山王。从二人的爵位来看,都是齐王庶子,并非王妃吴氏所生。至于上文提到的平原王,应该出生在建文年间。

齐王复爵之后,由于王妃吴氏此前已经去世,朱棣于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七月,册已故卫国公邓愈的女儿为齐王继妃。话说邓愈也是挺悲剧的,女儿不是给秦王做次妃,就是给齐王做继妃,堂堂开国六公爵的女儿,怎么就捞不到一个正妃呢?

朱槫被废之后,继妃邓氏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去世。当时礼部官员提出应葬以庶人礼,朱棣于心不忍,仍命以王妃礼葬之。

丙辰,礼部言庶人槫之妃邓氏卒,亦当以庶人礼葬。上曰:“槫虽以罪削爵,亲亲之谊,宁过。”命仍以王妃礼葬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十八》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长山王朱贤焌去世,朱棣依然命有司为其治丧。

乙未,礼部言长山王贤焌薨。上恻然曰:“皇考之孙也。其父有罪,不得相及。其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六》

至于朱槫本人,传说死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当年浙江奉化人楼濂在福建起事造反,称七府小齐王。此事被福建行都司平定之后,宣宗朱瞻基又株连其同党数百人。《明史》随即指出齐王及其三子暴卒,仅幼子被安置庐州,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齐王之死,和明宣宗有直接的关系。

宣德三年,福建妄男子楼濂诡称七府小齐王,谋不轨。事觉,械至京,诛其党数百人。榑及三子皆暴卒,幼子贤爀安置庐州。—《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到了景泰五年(公元1453年),齐王幼子并眷属六人被安置于南京,并被赋予部分的自由。这位齐庶人活得挺长,一直到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还在实录上看到他的消息,并且还生了三个孩子。从《孝宗实录》可知其子的名字为朱能增,符合齐王一脉的起名规则。齐王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根据《明史》的记录,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的时候,朱能增之子、朱槫曾孙朱长鑋被彻底赋予了自由。此后齐王后裔在南京横行霸道,官府也不管。

结语:作为明朝历时上唯一被废了两次的亲王,齐王的悲剧可能更多地还要从其自身性格上找原因。在明初大内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命周、楚、齐三王驻凤阳以阅兵练武专读圣贤之书。去未数月,闻齐轻薄生焉,惨酷萌焉。又违长者之言,特召回责之。其母居妃位,闻子有过,日夜惶惶,无心饮食,旬日时勿再拜而奏,其辞曰:“幼儿无知可善加责罚,徐以教之。”吾谓妃曰:“汝知之乎?昔者帝王,自、舜至于唐、宋,子多不才,以辱父母。教而不驯故弃慈而杀子者,出于无奈。今此子轻薄惨酷,安得不致之以法?”妃曰:“敢问轻薄其事何?惨酷其事何?”曰:“吾闻轻薄之事,有鹁鸽自东舍飞于西舍,指鸽口出非礼之言乃曰‘敢飞这里来!’遂抽甲士刀砍之,斯轻薄也。其惨酷之事,舍檐有雀雏。人已取之,此子令人将去活烧,此无仁心惨酷也。”数其事而名之,妃乃默然。

其实砍砍鸽子,烧死小麻雀,如果是小孩子所为,虽然略有残酷,倒也尚可教训。但做出这种行为的齐王,此时已经15岁了。朱元璋恐怕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把他召回京城来教训。但是显然成果并不显著,最终朱槫两次被废,可以说都说倒在了自己暴虐的性格之上。

更多文章

  • 晋定王朱济熺:太祖朱元璋长孙,惨遭四叔朱棣和弟弟们联手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晋定王墓,朱雄英追着朱棣叫四叔,朱元璋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内幕

    洪武皇帝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这40个子女之中,最受朱元璋喜爱的无疑是他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那么除了太子以外,老朱最喜欢的儿子是哪一个呢?朱棣在靖难之后修改《太祖实录》,给自己脸上贴了许多金。彷佛在老朱心中朱标最大,他朱棣第二,甚至偶尔还会暗戳戳地表示其实老爹更欣赏的是自己。然而实际上

  • 金军已经灭了北宋,为何要匆匆撤回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军灭北宋路线,金军入侵北宋的电视剧,北宋是金军灭亡的吗

    12世纪初,称霸北方的辽国已然开始衰落,境内狼烟四起,风雨飘摇。北宋见有机可乘,试图夺回幽云十六州,因此派人联络刚刚崛起的女真(金国)准备趁火打劫。1120年,金和北宋达成了海上之盟,约定共同夹击辽国。得到金国的承诺后,金和北宋共同发兵攻打辽国,不过金军和宋军的表现却出现云泥之别。金军势如破竹,很快

  • 沈庄王朱幼:明代最长寿亲王,辈分和当朝皇帝爷爷的爷爷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随着当今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中青壮年越来越少,这种辈分上的巨大差异,也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今天笔者就来讲一个明朝最长寿亲王的故事,看看到他离世的时候,和当朝皇帝的辈分相差多少。明太祖的曾孙朱幼,大致可能生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是沈康王朱佶焞嫡长子、沈简王朱模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至于为什

  • 南诏曾屡次侵扰大唐边境,为何大理和宋朝却一直相安无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诏与大理历史文化,南诏公主,南诏攻打大唐

    大理是我国宋朝时期割据西南的一个强盛少数民族政权,他是唐朝时期西南地区霸主南诏的继承者。不过虽然南诏和大理一脉相承,但南诏和大理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大理比南诏安分的多。唐朝时期,南诏曾屡次侵扰大唐边境,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唐朝的灭亡就和屡次征伐南诏有很大关系。而大理和宋朝却不同,两国关系非常好,

  • 宝庆公主: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哥哥朱棣特意为她找了一位帅哥老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的宝庆公主,朱元璋小女儿宝庆公主丈夫,朱元璋是怎么宠宝庆公主的

    该墓虽已被盗,基本没有值钱的陪葬品遗留,但足以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圹志却保存完好。在雕满精美云纹饰的圹志盖内壁上,雕刻着八个清晰可见的圆体篆字:宝庆大长公主圹志。在明朝,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姐妹称长公主,姑母以上辈分统称大长公主。宝庆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她的去世时间是宣德八年,当时的皇帝是明宣宗

  • 宋朝周边那么多国家,为何宋朝就照着西夏可劲的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西夏,宋朝辽国金国西夏地图,西夏是宋朝分裂的吗

    西夏,是我国宋朝时期盘踞在西北地区一个强盛的地方政权。北宋初期,党项人首领、夏州节度使李继捧归降了宋朝。但李继捧的族弟、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迁不满宋朝吞并夏州,所以联络党项各部起兵叛乱,宋朝弹压不住,结果让李继迁一步步做大,最终党项人建立西夏,和宋朝长期分庭抗礼。西夏叛宋独立后,宋朝对西夏屡屡兴

  • 明宪宗朱见深的困扰:嫡母和生母,两宫皇太后地位孰高孰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宪宗朱见深简介,明宪宗朱见深留下的大臣,明宪宗朱见深什么关系

    己巳,上大渐。召皇太子及太监牛玉、傅恭、裴当、黄顺、周善至榻前,谕之曰:自古人生必有死,今朕病以深。傥言有不讳,东宫速择吉日即皇帝位,过百成婚。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德王等王,俱与善地俾之国。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敛时须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

  • 明英宗南宫复辟后,景泰帝朱祁钰及其家人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景泰朱祁钰,景泰皇帝朱祁镇朱祁钰,明朝皇帝朱祁钰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钰是宣宗次子,生母贤妃吴氏。朱祁钰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被封为郕王,皇位原本和他并无任何关系。但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为了对付犯境的瓦剌太师也先,朱祁镇亲率大军前往大同讨贼。明军于班师途中被困于土木堡,结果在水源断绝之后军

  • 凉国公蓝玉集团,明太祖朱元璋拿来为皇太子朱标殉葬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蓝玉对朱标死心塌地,朱元璋处死蓝玉,朱标蓝玉

    在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痛苦之余,这位开国皇帝还要考虑的是太子死了,选谁作为大明帝国的下一任接班人。朱元璋的儿子很多,秦王、晋王、燕王等皇子既早已成年,又戍守一方。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另选一个儿子,原则是什么?立长还是立贤?接班人困局立长的话,老二秦王既是嫡出,诸子之中年纪又最大。可这位秦王殿下从来就不是一

  • 瘸子帖木儿妄图东征大明,英明神武的朱棣能否挡得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帖木儿为啥要东征明朝,帖木儿与朱棣的决战,瘸子帖木儿

    帖木儿,是14世纪称霸中亚和西亚的帖木儿帝国的皇帝,被誉为“世界征服者”。帖木儿自诩为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一直梦想着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他带领着他的部下南征北战,几乎打翻了当时亚洲大陆除明朝以外的所有军事霸权,奥斯曼帝国、蒙古白帐汗国、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全部被他踩在脚下。帖木儿的野心极大,在晚年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