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和孝庄是否做过名正言顺的夫妻?

多尔衮和孝庄是否做过名正言顺的夫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61 更新时间:2024/1/26 9:21:12

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绝对藏着猫腻。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常年在外征战,立下军功无数;

孝庄是皇太极的庄妃,幽居深宫后院,不受宠,也不过问前朝之事。

两人只在重大典礼时有过几面之缘。

然而,1643年,皇太极驾崩,没有来得及留下传位诏书。

这件事,成了孝庄和多尔衮频繁相会的契机。

孝庄需要拉拢多尔衮,让他扶持儿子福临继位。毕竟,皇太极年幼的儿子有好几个,多尔衮扶持谁都可以,要让他选择福临,孝庄还是需要一番算计、一番讨好的。

而多尔衮呢?

反正自己也当不了大汗,前有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坚决反对,后有豪格虎视眈眈。孝庄能够陈情动人、以利诱人,和这样的人合作,排挤豪格会更容易,多尔衮自然愿意。

于是,这一年,29岁的多尔衮,手握两白旗,坚定地站在孝庄身边,支持她6岁的儿子登基,以一己之力把30岁的孝庄推到了皇太后的位置。

而孝庄也投桃报李,事情稳定之后,爽快地将摄政大权交给了多尔衮。

后来,在多尔衮的支持下,福临成了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即顺治帝。也因为多尔衮的殚精竭虑,小福临14岁娶妻,24岁去世,还能生下14个孩子继承皇位。

但必须承认,当年为了国家大事,孝庄和多尔衮进行了很多次秘密谈话。

他们避着众人,关门谈话,连儿子福临都被排斥在外。

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两人之间肯定有猫腻,说不定早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

我先表态,多尔衮和孝庄之间,就算做了夫妻之事,也很难名正言顺。

因为他们的身份太特殊了。

一个是小皇帝的亲生母亲,当朝皇太后,一个是摄政王,当朝皇帝的亲叔叔,

这两人,如果要名正言顺地当夫妻,至少得明媒正娶吧。

不说普天同庆,最起码也得有百官朝贺,有皇帝祝福。

当然了,从习俗上来说,孝庄完全可以嫁给多尔衮,这是他们的习俗。

旧时的满洲,一直有收继婚的习俗,即:父亲死了,儿子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娶寡嫂。

如果按照旧礼,多尔衮和孝庄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成婚,没有任何道德伦理上的阻力。

不过,到了皇太后、摄政王这样的地位,结婚与否,就不能只考虑可不可行了,还必须要考虑利益。

而我翻阅了史书,和大家想象中的两人你侬我侬不一样。

以孝庄为代表的太后势力,和与多尔衮代表的摄政王势力,关系非常紧张,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孝端文太后哲哲去世,多尔衮怂恿大臣不送梓宫。

孝端文太后哲哲,就是皇太极的正妻,也是孝庄的亲姑姑。

顺治六年,孝端文太后哲哲去世。

按照满清的规矩,凡是亲王以下,骑都尉以上的公主,和硕妃以下的两黄旗三等命妇,都必须在皇帝的带领下,穿着素服,进行祭拜。

两黄旗的固山额真必须率领本旗,亲自护送灵柩进入昭陵。

顺治特意强调,孝端文皇后的葬礼,要比照皇帝的规格来办。

这就相当于,所有的跪拜也好、送梓宫也罢,只能比之前规定的更浩大。

《清世祖实录》“一切典仪隆备,享祭丰腆,悉遵定制与文皇帝丧礼同。”

可是,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在多尔衮的怂恿下,跑到南山去打猎了,镶黄旗固山额真拜尹图和他的两个弟弟,也都没去送梓宫。

这无疑是重重地打了顺治的脸,也打了孝庄的脸。

毕竟,孝端文太后哲哲,可是孝庄的亲姑姑。

上位者的任何行为都不是随便做的,多尔衮如此不顾孝庄、顺治的颜面,无非是在向众人宣告,摄政王和太后有嫌隙。

其二:多尔衮的人曾轻蔑孝庄太后,痛打苏墨儿。

哲哲死后,孝庄成了后宫里唯一的皇太后,她可以和皇后一起,接受内侍大臣妻子们的侍奉。

有一次,御前侍卫席讷布库的妻子,听从孝庄旨意去侍奉皇后。

席讷布库知道后,非常生气,在半路上就挡住要前往公主府的苏墨儿。

席讷布库怪她在太后面前挑唆,才让自己的妻子去侍奉皇后,直接对着她拳打脚踢,差点把她打死。

苏墨儿是什么人?

她是孝庄的亲信。

显然,席讷布库的行为,就是摆明了不给孝庄面子。

他只是一个区区侍卫,哪里有这个胆子?

很显然,他的胆子,是多尔衮给的,他是多尔衮的人。

苏墨儿被打,孝庄心疼坏了,可她知道两方局势紧张,不能因为一个侍女乱了方寸,只能忍气吞声,称苏墨儿是坠马受伤。

《北游录·纪闻上》:“托言苏墨尔坠马,令医调治,三日始愈。”

这两件事情,一大一小,两方势力的紧张程度,让人无法忽视。

这样紧张、寸步不让,也不顾彼此颜面的势力,怎么可能和“联姻”二字搭上边呢。

其三,“太后下嫁”的传言,至今没有拿出来实据。

太后下嫁的传言,来自于明朝遗民张煌言的诗。

张苍水诗集·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但张煌言的话,其实没有可信度。

张煌言是明朝遗民,更是反清人士,不曾入清为官。他对宫中太后下嫁的细节描写,根本没有说服力。

近代学者刘文兴写《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一文,在文中表示:他的父亲刘

瑞,曾在宣统元年担任内阁侍读学士,收拾内库档案时看到了“太后下嫁”的诏书。

可是,至今为止,这封诏书也还没有面世。

也就是说,孝庄嫁给多尔衮的证据,至今没有。

所谓的“太后下嫁”,极有可能子虚乌有。

没有明媒正娶,自然算不上名正言顺。

当然,这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有个问题是,他们没有当过名正言顺的夫妻,那么,是否做过夫妻之事呢?

这个答案,我认为,可能性很大。

传言不可能空穴来风,我从史书上还找到了以下细节,请大家一起来判断:

第一,顺治5年,顺治改口称多尔衮为“皇父”。

多尔衮在扶持顺治皇帝期间,一直都非常威风。

顺治5年,他掌控了朝廷势力,所用的仪仗、侍从也基本达到皇帝规格。

也是在这一年,顺治皇帝将对多尔衮的称呼,从“皇叔父”,改为了“皇父”。

有人说,这是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示好,但说实话,多尔衮掌控了朝廷权势,也很难去谋反,因为当时反清势力猖獗,南明在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多尔衮不敢拿江山冒险,来一场“名义上的篡位”。

在这种情况下,顺治帝喊不喊多尔衮“皇父”,他的位置都不会有任何撼动。

那么,他为什么要忍着屈辱做这样的改口?

顺治是非常讨厌多尔衮的,后来亲政后,还对着多尔衮挖坟掘墓。

但如果多尔衮和孝庄有私人感情,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多尔衮可以是顺治的“后爸”,但这个“后爸”不能名正言顺,为了安抚他,孝庄才让儿子改口“皇父”意思一下。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李朝实录》上一些记录,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释了。

当时,朝鲜臣子在问起清朝使臣,为何多尔衮会是“皇父”的称呼时,清朝使臣有一场点到为止的话术。

《李朝实录》:“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

言下之意是,虽不能直接公之于众地说破,但可以自行体会。

第二,孝庄的住所之谜。

顺治十七年,乳母去世,顺治在下旨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

即,多尔衮摄政的时候,顺治和母亲孝庄分宫居住,经常好几个月才能见一面。

孝庄非常想念顺治,但是却没办法见到。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后,他俩想要见面,谁能控制?

恐怕只有多尔衮。

顺治贵为帝王,必须是住在皇宫里面的。

那么孝庄在哪里呢?

如果她也一直待在后宫里,至于被控制到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儿子么?

当时的多尔衮,对朝堂势力的控制,是碾压式的。

顺治想要救自己的哥哥,都只能靠绝食去抢人。

正常情况下,多尔衮无需如此分开一对孤儿寡母。

所以,孝庄到底在哪里?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或许是多尔衮和孝庄同居过一段时间,多尔衮不让她去见顺治,这才引发了后来顺治对母亲心中的埋怨。

第三: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临死前,以“卑不动尊”为理由,表示不想要打扰已经埋葬的皇太极,拒绝葬在沈阳的风水墙之内。

孝庄的这番说辞,看起来很合理。

可仔细一想,又不太合理。

孝庄是顺治的母亲,是皇太后的身份,皇太极的所有妃嫔都葬入了风水墙内,单单就孝庄不愿意?

孝顺的康熙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给祖母葬在风水墙内吧,违背了她生前遗愿;给祖母葬在外面,又违背了祖宗先例。

就这样,孝庄的棺材一直在清东陵的地面上,摆了30多年没有下葬。

直到雍正继位,他觉得这事情不能再拖了,就把孝庄葬在了风水墙外。

从这曲折的过程,我们也能看出这事有多棘手。

孝庄向来明事理,顾全大局,她不知道这个要求很为难人吗?

可她还是这么做了。

我想,孝庄和皇太极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不打扰皇太极,孝庄可能干不出这样的事。

她应该还有其他的考量。

而如果她和多尔衮有过夫妻之实,就可以理解她最后的决定了。

由此,我认为,孝庄和多尔衮大概率有夫妻之实,但是绝对不可能名正言顺。

他们两个人所代表的势力,所站的位置,就决定了两人不可能融合。

当然了,如果多尔衮没有在38岁坠马身亡,或许,一切就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只可惜,天纵英才多尔衮,一直到死都没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儿子,若他有儿子,恐怕这皇位,早就不属于孝庄母子了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更多文章

  • 清朝银库看守,用伤害身体的方式偷银,年入上百两,晚年痛苦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银库一览表,银库图片,大清银库真品图片

    而这笔钱本来是道光需要用银库的钱去修筑被黄河冲毁的河堤,这下出现了大问题。这不禁让人好奇,国库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情,道光怎么没有去查清楚,反而隐瞒了下来,是不是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让皇帝都不敢继续查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国库的上百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这件事情肯定和看守白银的官兵有关系,莫非是他们监守自盗

  • 蔡元培想请爱因斯坦做演讲,爱因斯坦答应了,最后却没来,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蔡元培之所以找梁启超,主要是因为后者在柏林游学期间跟爱因斯坦有过一面之缘,次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比自己有钱。年初的时候,蔡元培托人找到爱因斯坦,表示想邀请他来中国访问并在北大给学子做演讲,为此愿意支付1000大洋作为酬劳。没想到爱因斯坦一口拒绝了,“少了1000美元,这件事免谈。”这个回答,让蔡元培喜忧

  • 他是嘉庆最宠爱的皇子,14岁封亲王,还差点挤掉道光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嘉庆皇帝有几位皇子,嘉庆想把皇位传给谁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储君继位都没再出什么幺蛾子。到了嘉庆时期,突然就出了个意外,嘉庆突然驾崩了。而按照惯例,应该是找到嘉庆生前立下的传位诏书来确定继承人是谁,但是无论怎么找都没有。这下皇位的人选可就令人发了愁。最受疼爱的儿子,却没有继承皇位很多人都认为当时会立最受宠的皇子爱新觉罗·绵忻为皇帝,或者

  • 清朝闭关锁国仅仅是盲目自大?中西文明的礼仪秩序碰撞是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清朝闭关锁国多长时间,清朝闭关锁国是什么时期

    其实还真不全是,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面临来自海外的、历朝历代从没有面临过的危机。中西方礼仪制度的碰撞和矛盾。明朝之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直是引领世界的最先进国家之一,中国的强大,除了国家力量上,文化制度上也几乎是最先进的。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是先进文明的代表,是中

  • 清朝末期居然靠这种方式延续香火,是生活所逼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的香火有多旺,老爷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农村小伙帮别人延续香火

    其实在当时大清的时候,清朝前期还好,国家虽然当时战事不断,但是好在皇第治理到位,国家依旧是一片和平的状态,在前期也是积极治理国,禁止以前的一些旧习俗再盛行,也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的天下。百姓们也是安居乐业,日子过得也是相当的不错。但是随着新皇帝的上位,到了清朝的后期,皇帝不作为,导

  • 清朝的女子为什么要在脖子上系白布,看完之后明白了,真是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女子脖子上的白布,古代女子被白布勒住脖子电视剧,白绫脖子上系二圈就会死

    就比如最近清宫剧可以说是在电视上播的相当的火热,在网上掀起了很大的舆论,引起广大网友极大的关注度,而且一直到剧播完还是深受观众朋友的议论,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看清宫剧的时候,皇宫里后宫的妃子所穿的衣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服饰上都有白布条,这白布条就会一直系在妃子的脖子上,大家是不是很纳闷,这条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早的护照,清朝护照图片大全,清代护照是印刷的吗

    我国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赢得了高速发展,也奠定了我国富强的基础,正是因为有改革开放,我国与国外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为了方便需要出境的同胞们,我国政府开通了公民护照,只要出境就必须办理护照,它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还可以得到国际保护。《战狼》2中是这样形容护照的意义:当你在海外遭遇危

  • 康熙曾用30名宫女做“种痘”试验,致四人死亡,试验成果受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用30个宫女做实验,康熙十大预言真实故事,康熙对妃子很残忍吗

    这时候,作为清朝统治者的康熙,便采用了一种方式,他选取30名宫女来做实验,但最终导致其中四名宫女死亡,不过康熙这次实验的结果,竟还一直受用至今。康熙做的这场实验,究竟是什么?康熙用30名宫女做天花病毒实验自满清入关以来,清朝时而被一种病毒所笼罩,皇帝派遣神医妙手,也难以将其根除,这种病毒便是在当时让

  • 清军入关后封了四位藩王,为何后来只有“三藩之乱”?谁没参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藩之乱多少年,三藩乱叛最忠诚的藩王,康熙撤三藩完整版

    他们可以得到一时的荣华富贵,却一辈子难以得到内心的自我救赎,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钉在民族的耻辱墙上。满清最终能够定鼎中原,有四个贪生怕死的败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充当清军的急先锋,屠杀百姓,攻城略地,将南明政权赶尽杀绝,为了让这四个“奴才”更加卖力为清朝效力,清朝不但给予他们无尽的荣华富贵

  • 京剧名伶刘喜奎,胆大包天敢拒绝五位民国大军阀的骚扰,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她的唱法特别,嗓音圆润细腻又饱含能量,同时她还是当时中国第一位现代戏演员,她将自己的理解融合自己所学,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唱腔,再加上她精致的容颜,柔美的身段,一时之间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一个明星,世家公子人人都想得到美人芳心,成为她的心上人。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的曾有五位著名的军阀将军,社会名流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