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74 更新时间:2024/1/20 13:43:22

唐太宗将500驮种子、1000驮农业工具和几百名工匠作为成公主的嫁妆随她入藩。

文成公主的到来也为吐蕃地区带来了冶金、农业生产、农具制造等多方面的先进生产技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藏族人民当时的生活。

这一次和亲为当时大唐朝和吐蕃的友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关系。但是文成公主却不是正统皇家出身,而是唐太宗后封的宗室之女。

追溯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唐朝嫁出去的和亲公主鲜少有真公主,大多都是和文成公主一样后封的假公主。唐代历朝君王用假公主来糊弄,难道就不怕被发现吗?

假公主待遇宛若真公主

根据古籍记载中,自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与外藩和亲后,唐朝已有19位和亲公主。

然而,这19位公主中出身皇家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大多都是皇上后封的宗室女或侍女。

这些假公主在前往和亲前会被皇帝授予公主的封号,皇帝对外宣称她为自己的“义女”和亲生女儿一样。这样,她们虽然并不是出身于皇家,但对外却能享受和公主一样的地位和待遇。

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文成公主。她虽不是皇家女,但在她前往吐蕃和亲时,唐太宗赠与她500驮粮食、1000驮农业工具和百余名工匠。

出于礼数,皇帝对这些和亲的假公主也许不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周到,但也肯定不会厚此薄彼。

既然不论公主是真是假,外藩都能获得他们想要的福利待遇。那么,对于外藩而言公主身份的真假也就没有意义了。

和亲有助于社会稳定

和亲这一政策始于汉代,一直延续至唐朝。对于和亲,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一政策持有一个比较负面的态度。然而,和亲作为历朝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和亲政策在唐朝的对外政策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遣妾一身安社稷”这样的事情在唐朝层出不穷。可以说和亲在稳定唐王朝与吐蕃等民族的关系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唐朝初年是受后人交口称赞的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国力强盛。唐太宗战胜东突厥后,便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大场面。然而自贞观之后,随着吐蕃实力的提升,唐朝对陇右和西域区域的控制逐渐动摇,这使得唐王朝与吐蕃等国的关系悄然变化。

贞观年间,唐朝边境屡屡受游牧民族的攻击。在大唐与西域进行商业交流的必经之路上,吐谷浑经常骚扰经过的商队,大唐商人深受其害导致国家经济有所下滑。对此局面,唐太宗出兵征伐吐谷浑。战胜后,唐太宗将弘化公主“出降”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在唐朝与吐谷浑一战中,唐朝拿下了战局的胜利,却最终仍选择和亲之策让人不由得困惑。究其原因,不过是俗话说得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在与唐王朝和亲后,游牧民族吸收唐王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发展带来好处。唐王朝扶持游牧民族促使双方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样就可以避免后续战争的爆发。

由此看来,和亲对于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政策。双方成为亲眷后,对于一些纠纷就可以不必动刀动枪的,极大程度上促使社会稳定。花极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利益,这对于唐王朝的皇帝来说可谓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吐蕃对此乐得其成

在唐朝繁盛时期,吐蕃等国为了能与唐王朝建立联盟关系不会过多地探究公主的身份,也不会在意公主身份的真假。

和亲作为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联姻只是双方交互的媒介,最终的目的却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往来。

唐朝和亲的场面多盛大热闹,这是对各国暗中表示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短期内不会爆发战争导致社会大乱,且在日后双方会有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

唐朝出嫁的公主,不论是否是君王的亲生女儿,最终都是以最高礼仪出嫁,甚至假公主的出家礼仪和嫁妆方面要比真公主更加丰厚。唐王朝凭此表示对和亲国家的重视和尊敬,和亲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免要注重身为皇家的颜面。和亲公主此时便成为了被和亲国家手里的人质,不论是真是假,这公主都是经过皇帝认证的。若是他们拿和亲公主来威胁皇帝的话,皇帝为了保全自身的颜面自然不会当作没看见。

公主出身皇室,皇帝对亲生女儿自小多娇纵,因此养成许多娇生惯养的病。她们面对一点的不如意,可能就会大发雷霆。所以,古代男子当驸马虽有着无限荣光,但实则压力与之对应。

面对娇纵的公主,自然是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还要宠着。毕竟公主到皇帝面前说几句坏话,也许就会遭到处罚。

对此,藩属国的国王也是敬谢不敏。本身北方条件便不如南方,真公主嫁过去自然是要受苦受难,这样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麻烦。

而假公主便不同,她们大多是宗室女子。自身与皇帝关系不太密切,若是有些小冲突,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她们自知身份不如真公主,所以在言行方面更是谨小慎微,鲜少像真公主那样娇纵。藩属国国王对此也是乐得其成。

总结: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他国友好的象征,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使得日后双方能够和谐共处。具有政治作用的联姻,其主要目的是两国之间互相牵制。对于和亲公主身份一事,藩属国国王大多心知肚明,且乐得其成。

首先,假公主虽不是自身出身皇家,但拥有了皇帝的亲自认证,对外便与真公主无异。甚至,皇帝为假公主准备的嫁妆比真公主还要更为丰厚。

其次,真公主多被皇帝娇惯,自身脾气不算太好。然而,假公主自知身份,言行举止多谨慎。这对藩属国国王来说是省了个麻烦,因此唐王朝对于和亲公主身份一事也不怕人家发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高僧故事晴空突响霹雳,原是天启高僧,建佛像护佑此福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更是宝地福天,造化,海通和尚念叨了两句后,刚想离开,突然,一声巨响几乎同时,一道闪电击中了对面的山顶。海通大吃一惊,这晴空万里的,又是大白天,居然能清晰地看到那道闪电。徒儿吓坏了,拉着海通的衣角说:“师傅,我听说霹雳是老天爷擒杀妖怪呢,不会是有妖怪吧。”海通说:“胡言乱语。此地是宝地福天造化非常

  • 空前绝后的场面,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在金銮殿上,在皇帝前面,接受数十位官员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定安史之乱过程,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将士

    原来此刻的安禄山已然有了反心,请甄济那是把甄济当成为招揽人才的“广告”,大肆宣扬出去。果然甄济归附安禄山的消息传出后,安禄山人气暴涨,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大。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决定出奇招,谋杀唐玄宗。。这天,安禄山亲自来到甄济房内,一通东拉西扯后,安禄山说道:“再过月余,就是万岁寿

  • 李世民最难堪的两件事,为何儿子喜欢上了尼姑,女儿却爱上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少林和尚与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不娶尼姑

    所以,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位成功者。但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苦恼。对于李世民来言,最让他难堪不已的,恐怕就是关于子女的问题,为何儿子李治喜欢上了尼姑武则天?而女儿更狠,爱上了一位叫辩机的和尚。李治跟武则天怎回事,许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却并不清楚,在李世民去世,赐武则天出家为尼后,李治就忘记了自己这位曾经的“小

  • 她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女弟子,武则天做尼姑时,她就称帝当女皇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当尼姑时的法号,武则天秘史尼姑,武则天是否曾经出家当尼姑

    此刻的大唐,已经在李世民手中开创了贞观之治,正是蒸蒸日上之时,即无有突厥之威胁,更无玄武门喋血的机率,李治只需要守住这局面便可。哪料也就5年后,即:公元653年,一则消息自江浙传来,有人反了大唐,且还是个女人,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名叫:陈硕真!皆知,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后,曾玩了命般追溯祖上。最终言称

  • 隋唐18条好汉威震天下,为何仅秦琼一人能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史真实的秦琼,隋唐十八好汉排名及下场,隋唐历史秦琼有多厉害

    但无论18条还是13条,其中的前11条好汉稳坐其位,而从第12条好汉开始就经常被换人。比如,秦琼在《说唐》中是第15条。但到了《隋唐演义》里,就跟尉迟恭并列为第13条。所以,本文还是遵循《说唐》的排位,毕竟隋唐18(13)条好汉的概念是来自《说唐》。参看这隋唐18条好汉,可谓是威震天下,其中又尤以第

  • 一个超级逆袭的胖子:记靖难战争中真正的胜负手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高炽简介资料,朱高炽赦免靖难遗孤,朱高炽评价历史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建文帝朱允炆的逼迫之下起兵靖难,经过三年的苦战最终成就大业,登基称帝。靖难战争的功劳,历来是记在朱棣本人的头上,乃至于朱高煦的风头也比朱高炽要强劲得多。但是实际上在这三年中一直担负坚守北平城任务的朱高炽,才是靖难战争真正的胜负手。但凡朱高炽不堪重任的话,迎接朱棣

  • 靖难之役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朱棣痛哭道:父皇你害的我好苦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在元朝皇帝的压迫之下,各地的农民纷纷选择揭竿而起。朱元璋为了生计,选择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随即便凭借着自己出众的能力,从众多的将领中脱颖而出。由于组织调动军队得到,因此带领队伍打了很多的胜仗,朱元璋也因此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这一举动也间接地巩固了朱

  •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孙数量足有一个连,这些天潢贵胄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是怎么考虑他的皇子皇孙的,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了的小说,胡军版朱元璋和皇孙

    即使同为太祖后裔,这些龙子龙孙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高开低走,有的逆境重生,有的心比天高,有的安分守己。笔者今天就来捋一捋发生在太祖诸孙中的轶事。为了方便阅读,笔者按照太祖按诸子进行分类。太祖诸孙:一个连的名单懿文皇太子朱标5子:追封虞怀王朱雄英、建文君朱允炆、吴庶人朱允熥、衡庶人朱允熞、瓯宁哀简王朱

  • 朱元璋给建文帝留一张底牌(耿炳文),建文帝为何没用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是怎么从乞丐变皇帝的,建文帝为什么会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朱元璋建文帝结局

    这里有三个问题,一个是朱元璋不杀耿炳文,一个是耿炳文的能力如何,一个是建文帝为何没有用好。朱元璋的确留下了耿炳文,没有杀。但这与给不给建文帝留,是两个概念,不能说朱元璋不杀的人,就是留给接班人的。朱元璋虽然是为了孙子的帝位,大肆屠杀功臣,但不见得就一定要杀完才算。耿炳文是开国功臣,但人家还是比较低调

  • 李自成为啥没成为第二个朱元璋?只因他没有朱元璋身上的这种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与朱元璋,李自成跟朱元璋比差在什么地方,李自成挖了朱元璋墓吗

    李自成其实跟朱元璋的开局非常一样,也是一个“纯正”的草根层!这位出生在陕西米脂的汉子,自小就在地主家放羊。虽言称他是西夏太祖党项人李继迁的后人,但如今祖先的荣耀,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了手中这赶羊的鞭子,甩得脆响!恐怕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给地主放羊的苦孩子,在日后会扔下放羊的鞭子,甩响了马鞭,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