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中的杨贵妃和安禄山:互相“对食”,出入后宫如进自家后院

正史中的杨贵妃和安禄山:互相“对食”,出入后宫如进自家后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78 更新时间:2024/2/4 3:21:58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环肥”指的便是她了。唐朝时期以丰腴为美,这样的审美观念,是以大唐繁华盛世为基准养成的。

她被唐玄宗接到宫中时,二人相差34岁,可就算是有这样一个堪称鸿沟级别的年龄差,也没有阻挡李隆基想要得到杨玉环的心。这个皇帝的一生让人又爱又恨,年轻时的他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一手推大唐步入了繁华的盛世光景之中。

可与此同时他也同样有着任性昏庸的一面,政治上总是在讨论的辩证角度,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唐玄宗早年的确做了不少英明的决定,只可惜他好大喜功,四处征战想要扩张领土。晚年间又沉迷声色犬马,亲手将辉煌的盛世推向了下坡路。

不过凑巧的是,在唐玄宗在位的这44年当中,有一个男人一直都陪伴他左右,与他交往甚密。以心腹来讲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男人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是唐朝一员猛将,辅佐李隆基稳定江山的是他,最后叛国想要自立为王的也是他。

在正史中,甚至还有安禄山出入后宫如进自家后院,与杨贵妃互相“对食”的记录。

常看常新的桃色绯闻

有的时候我们不喜古时人们封建迂腐的思想,就现代社会开放的思想来讲,我们肯定是无法理解有些时候人们将女子的贞洁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

一旦出现了贞洁不保的事情,而这个范围大到包括但不限于:被男子不小心看到了衣服覆盖下的位置、以及与男子产生过密交往、亦或者无辜少女被强迫等等。

但有时我们也会被其过于开放的风气所震惊,杨贵妃与安禄山的“花边新闻”自唐朝以后便版本不断,虽然正史中对其描述不多,但并不能表示野史中记载的事件并没有发生。

就比如“禄山之爪”与“诃子”的典故。“诃子”原本指代的是流传于唐朝时期的一种女士胸衣。

它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相传这种衣物是由杨贵妃发明的。《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

两人玩笑间,安禄山不小心在杨贵妃的胸口处皮肤划出红痕,为了不让唐玄宗发现并起疑,杨贵妃便命令下人制作出了这样一款遮盖伤口的胸衣。

由此可见当时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熟稔,已经到了可以有肢体接触的地步。甚至于直到现在我们都会在玩笑中提及“禄山之爪”。可见它流传度之广泛。

可正史的意义不就是在于此,我们用它来分辨究竟那些古时的信息是不可信的。

野史之外的故事

但无论这类故事流传度有多广,它终究不会被史实承认。然而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当中也有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记录——“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以上的种种,都要从安禄山自降辈分认唐玄宗为干爹开始说起,当时的杨玉环在后宫中处于一个有皇后之实无皇后之名的贵妃,唐玄宗久不立后,因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就是变相的“皇后”。

于是按照辈分来讲,当时五十几岁的安禄山要称呼二十几岁的杨玉环为“干娘”。

史书中还详细地记载了诸多二人之间不检点的事,条理清晰逻辑缜密,让人不得不信服。

按照书中的说法,安禄山可谓是胆大包天,他不但出入后宫自由,还能与贵妃三番四次的接触,互相“对食”。而就算风言风语不断,但唐玄宗依旧表示接受良好,不曾对他们有所怀疑。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但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从古至今统治者就算有多么的骄奢淫逸,但对自己周边人物事物的占有欲向来只增不减。况且唐玄宗并非一般的昏君,他有所成就,甚至功劳抵得过他所犯下的过错,整体看来算是明君。

他对于杨贵妃的爱意不同于其他人,因此他贵为皇帝,享有天下,哪里可以容忍一个大臣觊觎自己的爱妃。于是我们便可以推断,这是史官们春秋笔法的基本操作。

虽然历史的结果由胜利者书写,但史官们仍然可以不着痕迹地对奸佞口诛笔伐,对忠臣大肆赞赏。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司马光用这样简单却信息量爆炸的言语,想要传达的思想却很质朴。那便是他希望后世的帝王,能通过史书达到真正的以史为镜。借鉴历史改正自己,但不重复历史的错误。

况且在撰写《资治通鉴》一书时,已经时北宋时期,对于没有亲身经历那一年代的司马光来说,各种野史的书籍也是他借鉴的内容,因此书中内容受野史的影响也在误差的范围内。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字的大肆渲染,以至于三人之间混乱的关系一直被人们当作茶余饭后的闲谈所津津乐道。

或许是觉得唐玄宗不再是自己曾经辅佐的那位英明的君主,亦或者是自己想要称王称帝的野心在作祟。总之原本关系亲密的三人,最后还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杨贵妃作为依附于唐玄宗的“菟丝花”,最后也是死在了这个号称最爱她的男人的手下。

而安禄山则更为凄惨,他一生征战沙场,可最终却被自己的嫡次子指使自己的亲信所杀害。

这样讽刺的一幕何尝不是在映射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唐玄宗信任他,可安禄山最后还是背叛了他。安禄山信任李猪儿,最后则是被李猪儿一刀通入腹部失血过多而亡。

历史有成千上千种可能性,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一旦这中间有一环无法紧扣,也许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有关于他们三人之间的传说与史实,假亦真真亦假,可以罗列的不知凡几。正是这种真实性待考证的故事,才会让人有欲罢不能想要往下继续探索的想法。

更多文章

  • 唐玄宗虽然宠溺杨贵妃,可是因为3个原因,只字未提立皇后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对杨贵妃有多宠爱,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不同评价,唐玄宗怎样宠杨贵妃

    正是因为自己经历多了,人对很多事情的考虑,就会不一样,比如唐朝的花花皇帝唐玄宗就是这样,虽然自己比较花心,而且有了很多妃子,曾经试图立武惠妃为皇后,遭到大臣反对之后,再遇杨贵妃却只字未提立皇后之事。有人好奇这究竟是为何?其实真实原因无非就以下3点而已。以史为鉴正如开篇所说,人们都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

  • 从五品才人到武周女皇,浅谈武则天的夺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武周,武则天为什么称自己的朝代为武周,武则天为什么改国号为武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了正式登基、更改国号的女性皇帝,虽然历史中实际掌权的女性并不少,可也只有一人完成了这样的壮举。和很多女性掌权者相比,武则天的晋级之路难度更高,甚至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所有人在作对,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最终成为一代女皇呢?一、早早布局(一)入宫武则天的

  • 李渊目睹李世民除掉自己2个儿子和10个孙子后,无奈选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十个孙子,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李渊有几个儿子,李渊登基后与李世民的关系

    可惜尽管如此,依旧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时候,可能一个不小心,还是会小命不保,并且失去大权,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玄武门之变,还有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有人说李渊退位其实是自愿的,他退位之后的晚年生活也很惬意,实际上真的如此么?我喜欢拨开现象看本质,所以今天也带随大家

  • 李世民的妹妹房陵公主,和自己外甥杨豫之在一起,还能离婚又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房陵公主资料,房陵遗爱,房陵公主杨豫结局

    在古代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古人特别保守,恰恰相反,在某些方面反而不比我们现代人差。比如唐朝的公主,她们的感情生活极度开放,房陵公主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房陵公主及受父亲李渊的喜爱,在她到了婚嫁年龄之后,就给他选择了当时河南的窦氏家族的窦奉节作为驸马。这个家族也是一方豪强,而且此时的家族也算是

  • 武则天哭着说了一番话,确保武家平安,吕雉2个决策导致吕家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雉和武则天简介,武则天对吕后的态度,武则天和谁一同治理天下

    武则天到了70多岁的时候,她还没有决定好立谁为太子,也就是还没选好接班人,朝中大臣可急坏了。别看武则天表面冷静,其实她心里非常着急,这要是在她驾崩之前,还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选,岂不落得和西汉吕后一样的下场?李唐皇室和武氏一族少不了一场厮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武则天就想办法平衡李武两家,一边是自己的

  • 专挑“雄主”毛病,远胜魏征、海端,却近乎籍籍无名的刚直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句话评价魏征,评价魏征的正确方式,历史上脾气倔强认死理的武将

    他就是五代之末的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周世宗柴荣曾经在百官面前出过一道论题,名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说的是做天子之艰辛,做臣子的也极为不易。因为历朝历代当中,忠臣遇暴主,良材逢昏君之事屡见不鲜,而圣主也难免会遇到一此谄媚之臣,或误国之臣,甚至“圣主”本人也会言过其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今天小编并不想

  • 十个唐朝冷知识,“脏唐”一直为世人诟病,连儿媳都要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历史趣闻,唐朝公婆儿媳规矩,带你看完唐朝历史

    “脏唐”一直为世人诟病,于是就有了这篇,这篇主要是以性开放空前强大为核心撰写!1、李渊前后有22个儿子,称帝前他总共只有5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云。也就是说他剩下的17个儿子都是称帝之后发生的,可见他是在称帝之后是多么的放飞自我,一个劲地造娃。多说一点,李渊称帝那会已经5

  •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而要等到他去世,才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死前为什么不杀武则天,武则天秘史韩夫人和李治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杀人是讲究动机的,除非是误杀,没有动机,你去取别人的性命,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况且,李治可是皇帝,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皇帝几乎是被万民膜拜的神,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杀皇帝呢。那么,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一下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李治。第一,武则天的发迹史,其实就是与李治的感情史。众所周知,武则天原本是

  • 大唐战神李靖,65岁时还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大喜过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唐李靖个人简介,大唐李靖李世民,大唐名将李靖传奇人生

    李靖出身于北周的一个官宦之家,在家庭的熏陶之下,从小就有着很强的进取之心,文武才略也极为出众。他的舅舅是隋朝的名将韩擒虎,每当与李靖谈论军事的时候,无不拍手称绝。长大后,李靖在隋朝先后做了几个小官,虽然官职卑微,但李靖却在每个职位上,都能用自己的才智,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做的闻名于朝堂之上。35岁

  • 隋文帝是如何整治恶钱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节俭的表现,隋文帝赋税改革,隋文帝统一货币的影响

    但全国统一之后,对于出现的恶钱问题,此时的隋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统一全国之前来说更为激进。隋文帝整治恶钱问题既有积极的效果,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他对整治恶钱问题有较大的贡献。一、隋文帝面临的恶钱问题及其由来公元581年二月,杨坚定国号“隋”,定都长安。隋文帝刚刚登基就下令铸新钱。这一举措不仅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