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会兵败高句丽?李靖说了5个字,李世民悔之莫及

李世民为什么会兵败高句丽?李靖说了5个字,李世民悔之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53 更新时间:2023/12/21 8:56:15

亲征高句丽,是李世民最后一次领兵出征,同时也是李世民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不同的是这次兵败不但是李世民过早去世的原因之一,也让后世发生了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李世民一生的转折点,从开明的贞观雄主,从此后变得穷兵黩武,其实跟杨广没啥区别了。显然这种观点,是反对李世民发动这场战争的。

另一种观点与之相反:认为征讨高句丽是必须要干的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杨广还是李世民,哪怕后面的李治,抛开成败,都堪称具有雄主素质!

其实此类争论,在李世民决定征讨高句丽时,身边的重臣们也曾形成两派,一派是以褚遂良为首的反对派,认为:大唐已事实上成为了霸主,李世民本人也被尊为“天可汗”,万一兵败给高句丽小国,会让其他已经臣服的国家,产生“不臣之心”。且如今太子李治威望不够,还有两位亲王蠢蠢欲动,万一李世民亲征真有个好歹,大唐内部也会不稳起来。所以坚决反对李世民亲征,却不反对派一大将领兵出征。

而另一派则以李靖、李勣等为首,认为早就看着高句丽不顺眼了,占着我们自古以来的国土,还耀武扬威的模样,不揍服他影响更坏!至于李世民是否亲征却不太关注,即,亲征了也是胜,不亲征还是胜,但好久没跟着老大一起出去打仗了,怪让人怀念的……

从这两派首领来看,显然回到了老套路上,以褚遂良为首的文官反对,以李勣为首的武将支持!但这次却有不同,因为褚遂良等反对的是李世民亲征!并不反对征讨高句丽。

所以,从史料来看,显然当时的大唐上下是支持征讨高句丽的,只不过把焦点集中在了李世民本人身上。可见后世的第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穷兵黩武,跟杨广差不多,实在有点没事找事的味道了。群臣一致认为应该征讨,已经说明了问题。

面对朝廷上的这两种意见,李世民思考再三后,毅然决定亲征!理由很简单,自己一去,哪怕啥也不干,就能极大鼓舞士气,加速胜利进程。但事实上李世民一厢情愿了,因为他的亲征,竟然是此次兵败高句丽的最大原因……

二、辽城望月

公元645年,李世民兵进高句丽!但在出征路上,却突然给大漠北部实力最强悍的夷男可汗,送去一封书信,直白地说:汝能为寇,宜亟来!即:我天可汗李世民,要去揍高句丽了,你小子想趁机搞事就放马过来,欢迎啊!

这封信吓的夷男可汗冷汗直流,急忙回信谦卑表示:老大您这啥话,我是你的忠心小弟,老大这次去揍高句丽,有啥需要帮忙的不?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只管开口。就这样李世民一封书信,就震住了最具实力的夷男可汗。

果然后来在征讨中,高句丽就派人约他一起动手,让大唐两线作战,但夷男可汗死活不答应——这就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威慑力。当年三月,李勣率军巧渡辽河,兵锋直指辽东城(今辽阳),李道宗趁敌兵混乱之机,也从南面渡过辽河,开始攻城拔寨,扫除外围。而张亮则从海陆出发,进行夹击!李世民率中路军,随后开赴辽河以西,辽东城就在眼前了!

辽东城,当年杨广三次东征,都在这里兵败而归,望城兴叹,如今李世民来了!这里有四万多敌军,也是誓死一战,想把李世民变成第二个杨广。但李世民不是杨广,他是千古一帝!

来到城下后,李世民就亲临前线,却跳下战马,就跟着兵士一起背麻袋,扛石头……这是要干啥?当然是要填平护城河了!很快护城河被填平!李世民又趁风势,火烧西南楼,辽东城里一片混乱,唐军发威一举攻克辽东,把这座在东晋410年,被高句丽夺走的城池拿了回来——这是我们的地方,被抢走了两百多年后,终于物归原主!

在这里,李世民写下了首诗歌,名叫《辽城望月》,其中最后两句是: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后来康熙平定三番后,于公元1682年也曾来到辽阳,为纪念李世民当年的功绩,和诗一首,其中最后一句是:旷然望九宵,妖氛尽殄灭!这等于是向李世民公开致敬!

辽东大捷后,李世民又攻克白岩城,大军直逼安市城!但可惜在这里遇到了顽强阻击,随着天气转寒,李世民知道自己无能无力,只得最终撤军,但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在临走前竟然赐个敌方守将“一百匹绸缎”,以奖赏敌方守将领忠于职守!

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战绩来看,其实在我等寻常百姓眼中,这应是场胜仗,尤其相比于杨广来言。但李世民的目标却是要扫灭高句丽,故而李世民认为,自己失败了……返回路上,李世民一直都在反思,我准备的这么充分,为何会败呢?

三、李靖说了五个字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依然不得其解:要大将有大将,比如李勣、李道宗、张亮,兵士更是出色,我也自认为指挥无误,咋就败了呢?终于李世民想起一人,这就是大唐战神李靖!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李靖曾要求跟着出征,但李世民考虑到李靖年老了——其实主要是有些轻敌,所以没有同意。如今李世民要听听李靖的意见,让他帮着分析自己失败原因。

显然李靖虽身处长安,却密切关注着对李世民亲征,对整个进程等是了若指掌,所以面对愁眉不展的李世民的询问时,李靖轻叹一声,只说了五个字:“此道宗所解!”即,这事李道宗曾经替万岁您解决过,潜台词就是,你没有听从李道宗的正确意见!

李世民当时就愣了,急忙找来李道宗问怎么回事,李道宗这才告诉李世民:我曾向万岁提议,给我五千兵马,我亲自率队,来千里奇袭高句丽的京城!但万岁您没有同意!

李世民更傻了,有这事?于是拼命回想,终于想起来了,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李世民仰天长叹:“当时匆匆,吾不忆也!”即,当时情况千头万绪,情况紧急,我竟然给忘了这事!痛定思痛后,李世民随后对征讨高句丽发生了转变,第一条就是:我再也不亲征了!理由是,虽能提高士气等,但却压制住了手下将领的正确意见,使他们不能放开手脚!

第二个就是,放弃了一鼓作气的想法,从攻坚战改为消耗战,比如令李勣多次出击,反正大唐块头大,不怕消耗,你高句丽就不一样了,就这么折磨你,消耗你!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改变策略,不断消耗高句丽,这才有了唐高宗时期的巨大成功,一举消灭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的遗愿,同时也更是历史的使命!

更多文章

  • 正史中的杨贵妃和安禄山:互相“对食”,出入后宫如进自家后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和安禄山图片,杨贵妃玉瑶和安禄山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环肥”指的便是她了。唐朝时期以丰腴为美,这样的审美观念,是以大唐繁华盛世为基准养成的。她被唐玄宗接到宫中时,二人相差34岁,可就算是有这样一个堪称鸿沟级别的年龄差,也没有阻挡李隆基想要得到杨玉环的心。这个皇帝的一生让人又爱又恨,年轻时的他无疑是一位

  • 唐玄宗虽然宠溺杨贵妃,可是因为3个原因,只字未提立皇后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对杨贵妃有多宠爱,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不同评价,唐玄宗怎样宠杨贵妃

    正是因为自己经历多了,人对很多事情的考虑,就会不一样,比如唐朝的花花皇帝唐玄宗就是这样,虽然自己比较花心,而且有了很多妃子,曾经试图立武惠妃为皇后,遭到大臣反对之后,再遇杨贵妃却只字未提立皇后之事。有人好奇这究竟是为何?其实真实原因无非就以下3点而已。以史为鉴正如开篇所说,人们都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

  • 从五品才人到武周女皇,浅谈武则天的夺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武周,武则天为什么称自己的朝代为武周,武则天为什么改国号为武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了正式登基、更改国号的女性皇帝,虽然历史中实际掌权的女性并不少,可也只有一人完成了这样的壮举。和很多女性掌权者相比,武则天的晋级之路难度更高,甚至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所有人在作对,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最终成为一代女皇呢?一、早早布局(一)入宫武则天的

  • 李渊目睹李世民除掉自己2个儿子和10个孙子后,无奈选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十个孙子,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李渊有几个儿子,李渊登基后与李世民的关系

    可惜尽管如此,依旧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时候,可能一个不小心,还是会小命不保,并且失去大权,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玄武门之变,还有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有人说李渊退位其实是自愿的,他退位之后的晚年生活也很惬意,实际上真的如此么?我喜欢拨开现象看本质,所以今天也带随大家

  • 李世民的妹妹房陵公主,和自己外甥杨豫之在一起,还能离婚又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房陵公主资料,房陵遗爱,房陵公主杨豫结局

    在古代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古人特别保守,恰恰相反,在某些方面反而不比我们现代人差。比如唐朝的公主,她们的感情生活极度开放,房陵公主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房陵公主及受父亲李渊的喜爱,在她到了婚嫁年龄之后,就给他选择了当时河南的窦氏家族的窦奉节作为驸马。这个家族也是一方豪强,而且此时的家族也算是

  • 武则天哭着说了一番话,确保武家平安,吕雉2个决策导致吕家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雉和武则天简介,武则天对吕后的态度,武则天和谁一同治理天下

    武则天到了70多岁的时候,她还没有决定好立谁为太子,也就是还没选好接班人,朝中大臣可急坏了。别看武则天表面冷静,其实她心里非常着急,这要是在她驾崩之前,还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选,岂不落得和西汉吕后一样的下场?李唐皇室和武氏一族少不了一场厮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武则天就想办法平衡李武两家,一边是自己的

  • 专挑“雄主”毛病,远胜魏征、海端,却近乎籍籍无名的刚直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句话评价魏征,评价魏征的正确方式,历史上脾气倔强认死理的武将

    他就是五代之末的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周世宗柴荣曾经在百官面前出过一道论题,名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说的是做天子之艰辛,做臣子的也极为不易。因为历朝历代当中,忠臣遇暴主,良材逢昏君之事屡见不鲜,而圣主也难免会遇到一此谄媚之臣,或误国之臣,甚至“圣主”本人也会言过其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今天小编并不想

  • 十个唐朝冷知识,“脏唐”一直为世人诟病,连儿媳都要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历史趣闻,唐朝公婆儿媳规矩,带你看完唐朝历史

    “脏唐”一直为世人诟病,于是就有了这篇,这篇主要是以性开放空前强大为核心撰写!1、李渊前后有22个儿子,称帝前他总共只有5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云。也就是说他剩下的17个儿子都是称帝之后发生的,可见他是在称帝之后是多么的放飞自我,一个劲地造娃。多说一点,李渊称帝那会已经5

  •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而要等到他去世,才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死前为什么不杀武则天,武则天秘史韩夫人和李治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杀人是讲究动机的,除非是误杀,没有动机,你去取别人的性命,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况且,李治可是皇帝,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皇帝几乎是被万民膜拜的神,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杀皇帝呢。那么,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一下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李治。第一,武则天的发迹史,其实就是与李治的感情史。众所周知,武则天原本是

  • 大唐战神李靖,65岁时还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大喜过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唐李靖个人简介,大唐李靖李世民,大唐名将李靖传奇人生

    李靖出身于北周的一个官宦之家,在家庭的熏陶之下,从小就有着很强的进取之心,文武才略也极为出众。他的舅舅是隋朝的名将韩擒虎,每当与李靖谈论军事的时候,无不拍手称绝。长大后,李靖在隋朝先后做了几个小官,虽然官职卑微,但李靖却在每个职位上,都能用自己的才智,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做的闻名于朝堂之上。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