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向以仁厚君子的形象赢得了百姓们的支持以及读者们的喜;就连他手下的大将也大多非常忠于他,即使刘备输得再惨,像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依然对其不离不弃。不过在原著中刘备手下有两人投降了魏国,一个被封为大官得到了善终,另一个还杀死了位魏国名将。
[var1]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结义的兄弟,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二爷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不但武艺超群而且义薄云天,可是他为人有些太过骄傲,因此看不起别人,故而与蜀将糜芳、傅士仁以及江东孙权等人关系不太好。后来关羽攻打襄阳、樊城,战争初期关羽节节胜利,可是后来东吴却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关羽不幸败走麦城,被吴将活捉杀死。
[var1]
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刘备与关羽结义时曾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三人的深厚情义不是他人可以比拟的。为了给二弟报仇,刘备不顾赵云及文武百官的反对而兴兵伐吴。关羽死后,刘备听说孟达、刘封两人曾不发救兵去支援关羽,一怒之下杀了刘封,孟达见状偷偷跑到了魏国投靠了曹丕。
[var1]
曹丕似乎非常欣赏孟达,马上封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曹丕对孟达的厚待引起了其他人的眼红,特别在曹丕死了以后,孟达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恰逢这时候诸葛亮对魏国发动了北伐,孟达与诸葛亮约为内应准备举事,可是孟达的计划被司马懿得知,司马懿率领大军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但是孟达却在临死前一箭射死了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
[var1]
刘备兴兵伐吴水陆并进,蜀国从水路进兵是顺水而下,然而想要撤退就是逆水行舟。刘备本来打算自己镇守在长江北岸,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一旦蜀国兵败连个退路都没有,黄权为了刘备而代替他去镇守了长江北岸。后来果然蜀国兵败,黄权落了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后来他选择了投降魏国。
[var1]
黄权投降了魏国以后,曹丕封其为镇南将军。有人谣传说黄权的一家人都被刘备给杀死了,可是黄权却对刘备深信不疑,表示刘备绝不可能会杀死他的家人。后来刘备果然赦免了黄权的家人,还非常善待他们。当时黄权投降魏国属于无奈之举,因此没有人怪他,而刘备与黄权之间有着深厚的君臣感情,两人相互信任。黄权最后在魏国不但做了大官,而且还得到了善终。
(资料来源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