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各大强国都变法,为何齐国没有?

战国时各大强国都变法,为何齐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3/12/31 7:00:10

主笔:江湖闲乐生

我们知道,战国时代各大强国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如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燕国燕昭王变法,而齐国虽有齐威王改革吏治,却并不见他怎么改革政治制度,那为何齐国能成为战国七雄排名数一数二的强国呢?

[var1]

这是因为,齐国的变法,早在战国时代三百年前的春秋初年,就已经基本完成了,这就是管仲变法。管仲可谓中国变法第一人,梁超先生甚至称赞他是“中国最大政治家”。后世诸葛亮也常自比于管仲,视他为自己的偶像。

通常以为,管仲在齐国主要进行的是经济改革,但事实上,他还搞了大量政治改革,比如,重新划定行政区域,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郡县制雏形。

周朝原本的行政区划很简单,以国都为中心,国都称“国”,国都郊内称乡,郊外叫遂。一般来讲一国有三乡三遂。但在管仲的改革之后,齐国把三乡变成了二十一乡,每个乡之下设“轨”、“里”、“连”等行政机构,三遂则变成了五属,每个属之下设“邑”、“卒”、“乡”、“县”等行政机构,使行政管理得以打破过去宗法制度的层层分封形式,能直达每一人户,从而形成了先进而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系统。

也就是说,在春秋时代其他国家还处于封建领主自辖其地、行政效率低下的时候,齐国已经形成了分级管理的现代化国家雏形,这就是管仲开创性的伟大成就举。当然,这毕竟只是春秋初年,卿大夫的势力还很强大,所以管仲所委派的行政官员,只负责教化风俗与维持治安,并未触及到卿大夫们的根本利益。直到三百多年后,秦国商鞅才将管仲的这套行政体系正式发展成了“郡县制”与“连坐保甲制度”,而齐国则在战国时代将该体系发展成了“五都制”,也就是将全国划分为临淄、平陆、阿、即墨和莒五大平行的行政区,既有集权的优势,地方自治的程度也较高,体制相较灵活。战国时齐国被乐毅打穿后还能凭借即墨和莒二都复国,靠的就是这五都制。

除了政治改革,管仲还进行了军事改革,即在行政组织中层层建立军事组织,由国君直接控制军权。

在西周时期,军事组织是寓于宗族组织中的,每逢战争,封建领主以宗族家长的身份召集本族成员组成军队,跟着国君去打仗。也就是说国家军队其实是由贵族私人武装组成,这不仅对君权是一种威胁,而且在管理上也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齐桓公的前两任君王先后被弑,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所以管仲大力改革军制,将全国的预备役军人也就是低级士人聚居在一起,平时种田,定期参加军事培训,从而形成了由地缘、血缘纽带结成的有组织耕战集团,这样就最终将贵族私人武装逐渐转化为了有强大战斗力的真正国家军队,人数共三万人,分为三军,中军由齐桓公直接统领,左右两军由国氏、高氏两位上卿统领。显然,这个改革是不够彻底的,也为日后的齐国内乱埋下隐患,但以春秋初年的政治局面,由国君完全掌控全国军队是不现实的,管仲必须做出妥协。

[var1]

在中国这样的农耕社会,土地改革是重中之重,所以管仲还开展“相地而衰征”,进行了中国最早的土地改革,即按照土壤质量来分级,以此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相应的赋税。“相地而衰征”第一次打破了周代井田制,从而大大削弱了齐国各地贵族的实力,同时提高了齐国中央的实力,为齐国接下来的称霸事业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var1]

我们看到,管仲极力将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事物纳入各级行政机构的管辖范围内,这就极大限制了贵族在自己采邑内的特权,且避免他们另立山头威胁君权,这样才能使得国君免于层出不穷的弑逆,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增强国君对国家的整体控制。

这实际上是由领主统治向封建官僚统治转变的开端,在推进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别看管仲出身贫贱,功利现实,似非仁厚君子,可他胸中确有万千沟壑,只欠足够大的舞台而已。小平同志尝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管仲就是只好猫,而且还是只猫中极品,堪称猫王。于是,齐桓公更加放手将国政全部委于管仲处理。在一般的看法,掌控权力对一个领导人而言非常重要,殊不知适度的授权才真正重要。一个只知道控制权力的领导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政客而已,他永远做不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在《管子》一书中,齐桓公有一句名言:“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谁能想到,在如今家庭婆妈剧中最常出现的一句台词,竟然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发明的。

另外,《吕氏春秋》和《韩非子》还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说有一次,某官员向齐桓公请示事情,齐桓公却说:“以告仲父。”意思是你找管仲去,不要来烦我。

于是那官儿只好去找管仲,过了几天,他又有一件事请示齐桓公,齐桓公还是那句话:有事找管仲,别惹我,烦着呢!

如此三次,桓公手下的官员们都受不了了,纷纷议论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意思是说桓公就知道叫我们找管仲,啥事儿不管,你这个国君当的也太容易了吧,简直就是个甩手掌柜!

齐桓公听说了这件事儿,大笑:“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这就是学会授权后的轻松和惬意。

当然我们要注意,这里说的授权是适度的授权,而不是不分轻重,统统授权下去,有些权力是不可以随便授的,比如人事任免与生杀大权。这样一来,国君便可以将国家政务全权委托给政府里那些专业治国人才,而国君自己除了各种军事、外交与祭祀活动,其他时间就可以任意吃喝嫖赌,随他高兴,因为他生活的自由并不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这也就是齐桓公与管仲政治改革中最关键的一项开创性制度——宫府分离制。

[var1]

但虽然如此,管仲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受到种种阻碍。因为各种改革都会触碰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奶酪”,特别是一些位高权重的贵族卿大夫,他们拥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只要他们坚决反抗,管仲的改革必然泡汤。韩非就为我们记载了当时新政浪潮下暗流汹涌的情景:“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竟要配备全副武装的战车,以随时防备有人闹事儿,可见阻碍之大。可管仲最终却为何没有遭遇吴起、商鞅的悲剧呢?

第一,管仲的改革偏温和,往往以“循古制”的名义来进行,而且注重秩序和政策的延续,讲究因势利导,并没有商鞅、吴起那样暴风骤雨。

第二,齐桓公与鲍叔牙鼎力支持管仲改革,用最大的信任来回击那些反对者。

第三,齐桓公即位之前,齐国接连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与公孙无知被杀这两次非常差权力更替,为管仲的改革清除了大量阻力,强横的公卿大夫们要么被杀,要么被废,要么被极力打压,而齐桓公与管仲上位后,让很多贵族恢复了权位,这些贵族久经变乱,也渴求国家的稳定与强大,所以愿意支持管仲,尝试变革,并为其提供助力。历史证明,所有成功的改革都在大乱之后,既得利益集团受到严重削弱与打压,给他们点甜头,他们就愿意做出改变。比如管仲就将齐国三军中的左右两军交给国氏与高氏管理,这便是对利益集团的妥协与拉拢,这体现了管仲非常务实与成熟的政治风范。

更多文章

  • 宋、卫、鲁、中山,哪个才是战国第八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第八雄谁最有潜力,宋卫王为什么称王,中山战国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盛的诸侯国。其实,战国远非这七个诸侯国,还有一大票中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中也不乏一些实力较强的国家,比如宋国、卫国、鲁国、中山国。这四个国家虽然实力比不上七雄,但也不弱,如果战国有八雄,那肯定有他们中的一个。那么四个国家中谁才是战国第八雄呢?[var1]如果真要评选出一个第

  • 战国七雄之中最弱一国,几乎未加反抗,便被一无名将领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第三强,战国七雄实力最弱是哪几个,战国七雄哪个最强大

    肥累之战后,秦王嬴政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因为第一:肥累大捷后赵国军民抗秦的士气高涨,在尚未制定出对付李牧的万全之策之前,绝不可仓猝攻赵。第二:目前并吞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国一下,对其他五国的震慑力是不可估量的。秦王嬴政与李斯早已拟好统一天下的通篇大计,那就是先灭韩,再灭赵魏燕,最后灭楚齐,由近及远

  • 抓捕忠义之士,攻打无辜之国,齐桓公伟大霸业上的无耻污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老婆,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五次拜访东郭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56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也就是日后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则因为晋国内乱开始了流亡,而在此前三年,另一位日后的霸主秦穆公即位,在此后五年,又一位不久后的霸主宋襄公即位,而与此同时,现任霸主齐桓公正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

  • 秦国为何能够统一天下,因为他们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天下,白起不死秦国能提前统一吗,历史秦国统一全国手抄报

    现代科学家们对于秦朝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根据已有的信息他们分析出秦朝当时所拥有的科技水平远超其他各国。数千年前秦朝的兵器,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想要复制也并不简单。由此可见这就是秦国为什么能够横扫六合的原因之一了,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var1]当时大部分武器还是利用青铜炼制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韩信萧何的诗句,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

    [var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是投奔了项梁,可无奈只能当一个小兵,一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跟随了项羽,却依旧没有受到重用。韩信对此非常愤懑,于是又改随到了刘邦麾下,随后在夏侯婴的推荐下做了一个治粟都尉,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治粟都尉只是一个管仓库的小官。直到在萧何的力荐下,

  •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中的墨家消失了,墨家思想却没有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墨家思想为什么叫墨家,百家争鸣时期的墨家的思想,百家争鸣墨家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有名的,在百家思想中占据不少份额。[var1]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这些都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秦国统一后,法家、道家、和儒家并存发展,此起彼伏

  • 少年天才军事家马服子赵括的自信与决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括为何叫马服子,赵括的精神品质,纸上谈兵的赵括有哪些品质

    长平之战,赵国朝堂上对是否替换廉颇为赵括争吵不休,赵孝成王意未决,乃招赵括上朝问对。“廉颇将军长平之用兵,马服子以为然乎?”“不然。”“何以?”“兵法曰:‘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臣以为长平之战,当速战速决!”“善!既如此,卿能为我击秦军乎?”“臣若与白起对垒,胜负居半,如王

  • “嘴炮”达人姚贾:凭一张嘴破四国合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姚贾对秦国到底有多重要,秦国姚贾,秦国合纵四国完整版

    比如像说白起、廉颇等等这样的乱世之名将,帮助自己的国家在战场中无往不胜,立下赫赫战功,在天下彰显着自己的威名。但很多人觉得战国时代那么混乱,那肯定是以武将为主,文臣对于各国之间的争霸作用就相对小一点,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战国时代外交官作为文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var1]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外

  • 此人何德何能竟然与商鞅、屈原并称为战国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何德何能经典语录,屈原商鞅,屈原与商鞅有交集吗

    [var1]那么,您知道战国三杰是哪三位吗?第一位是商鞅,这个没得说,主持变法,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根基。第二位是屈原,投汨罗江的那位,咱们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能放假一天,还得感谢他老人家呢。[var1]至于第三位,大鹏相信知道的人一定不多。他就是辅佐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重要助手肥义。公元前325年

  •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黑棺墓主人,曾侯乙的墓出土什么文物,曾侯乙大墓完整版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而被吴军攻破了老窝的楚昭王,则带着他留在郢都难舍的情结,以及一帮文武大臣,徒步渡过雎水(位于今湖北当阳市),流亡在楚国西北部的荒泽之中。吴军统帅伍子胥当然不会放过他们,他派出了追杀部队,四处围追堵截楚昭王,一定要将这个极具威胁的流亡政府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