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终的结局,可能还是因为两个人在做事和用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项羽和刘邦相比,自然是出身高贵。家中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军,从小得到高门望族的照拂的项羽,在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个出身破落的刘邦放在眼里。直到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自己已经没有了能力来阻拦他时,项羽才知追悔莫及。
而刘邦自知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遇到萧何、韩信等人时便重用起来,生怕他们被别人抢了去。而在当时,刘邦的形象是能够迎合人心的。因为底层人民普遍地反抗秦王朝的酷吏统治,所以对于那些豪门望族也不由得心生一种憎恨的态度。刘邦的起义一开始,就有很多人来云集景从。在陈胜吴广起义结束之后,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起义。这无疑给刘邦创造了大好条件。
而项羽自大自傲,对他后来的影响很大。更可以说这个性格的弱点,成为了他后来的失败点之一。项羽常常会在快刀斩杀人后,大喊一声:“还有谁?”光是这样的阵势,就足以震慑住许多兵卒。这样的言语在别人口中说出来,可能就是过于轻敌的表现。但是从项羽嘴中冒出来,就不会显得过于意外。项羽这种要强的性格,适用于带兵打仗的疆场,并不适用于指点江山的朝堂。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就注定了项羽的乌江自刎。
而随着项羽故事的流传,他的一句“还有谁”,也被人们搬进了日常生活中。酒席之上,酣畅淋漓地大放豪言,而一句“还有谁”则成为了酒友们之间互相调侃的用语。反思历史,还有谁能够替代项羽在时代的地位,还有谁能够如项羽般勇猛无敌。可能是再也找不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