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算得上是自己的爸爸。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所以人们的寿命普遍都很短,大家都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就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任务,而刘禅在那个年代很特殊,刘备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了刘禅,在现在也算得上是老来得子,更不用说在那个年代了,本来年龄差很大就容易有代沟,刘备还因为在前线打仗的关系,父子自然二人团聚的时间少,分开的时间多,所以只能让诸葛亮教育照顾刘禅,刘备临死前还交代如果刘禅没有能力但当一国之主的话他可以废帝自己来当,可以看出刘备很信任诸葛亮。
在刘禅的父亲刘备征战前线的每一天,都是诸葛亮陪在刘禅身边陪着刘禅读书写字懂道理,所以这段时间,诸葛亮就是刘禅的监护人。如果你是刘禅的话,会讨厌诸葛亮这样的人生导师和挚友吗,我想应该不会,更多的应该是依赖性,所以刘禅也一样跟诸葛亮的关系很亲密,并且很尊敬诸葛亮。
还有件小事,诸葛亮有一次决策失误用错了人,险些酿出了大祸,刘禅没有责怪他,诸葛亮就主动降三级,但只有诸葛亮立功,刘禅就让诸葛亮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做事了。
诸葛亮刚离世,刘禅悲痛欲绝,眼泪也嘀嗒掉在地上,萎靡不振了好一段时间,振作起来以后就立刻为诸葛亮处理后事,规模非常不一般,刘禅还做了很多事情都体现出他跟诸葛亮感情的与众不同,诸葛亮有个小儿子叫诸葛瞻,当时诸葛瞻才八岁,刘禅就像诸葛亮当初照顾自己一样照顾着诸葛瞻,这也算一种传承吧,诸葛瞻长大成人之后还迎娶了公主,但大家都知道刘禅只是换了种方式报答诸葛亮,刘禅很知恩图报,有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让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有坏下场的。
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违反规定帮诸葛亮安排纪念场所,毕竟诸葛亮只是个普通臣子,没有血缘关系,这种阵仗只有宫里亲眷才配拥有,但是在刘禅心中,诸葛亮就是自己的爸爸,所以也可以看出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感情,两个人的关系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一些外界因素都能证明诸葛亮是个值得刘禅信任的人,对待自己的每个君主都十分忠心,也十分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仅仅君主们信任诸葛亮,连百姓们都很信任诸葛亮,众所周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况且无数个群众,诸葛亮就算演演技也没有这么天衣无缝,他去世以后,百姓们想祭奠他但由于身份原因不能进入刘禅修建的庙宇,就自发在每年诸葛亮忌日的时候在路边烧纸,群众都如此真诚足以看出诸葛亮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作为一国之君也需要尊重群众们的意见。
普通群众都如此,更何况是聪明的皇帝,他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诸葛亮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所以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就如文章中所说,尊重,信任,不是亲父,胜似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