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何我认为嘉庆皇帝当政时期的大清就已经无法抵挡西方列强的进攻?
一、嘉庆帝时期历时九年之久的白莲教起义,大大削弱了大清的国家实力,让其元气大伤、由盛而衰。
清朝嘉庆元年至嘉庆九年(1796——1804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是乾嘉时期一系列农民起义中最大的一次,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五省,涉及的府、州、县、厅、卫等204个。
川、陕、楚等五省几百万农民、矿工参加了起义军。清政府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军,征调了来自全国16个省的兵力,其中动用的八旗军、绿营军有10多万,并招募了50—80万的乡勇助剿,历时九年才最终平定。
平定白莲教起义,清政府总共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四年的财政收入。
在这次白莲教起义之前的1786年,大清人口3亿9110万,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清军与白莲教起义军之间的战争,导致大清直接、间接损失了1亿1千多万的人口。(数字出于清朝的官方户籍档案,但有争议)
二、在平定白莲教起义过程中,暴露出大清军备松弛,其正规军“八旗、绿营几无作战能力。”
八旗兵丁到嘉庆白莲教起义时已腐败不堪,八旗军成为一支徒有其名、不能打仗的老爷兵。
嘉庆四年总统勒保曾上奏曰:“健锐、火器两营不习劳苦,不受约束,征讨多不得力,距达州七十之地,行两日方至。与其久留糜饷,转为绿营轻视,请全撤回京,无庸续调。”
健锐营是乾隆十三年建立,是清朝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健锐营建立后,在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等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视为清军中的精锐部队。
火器营,是清朝八旗军中全部使用枪炮等火器作战的部队,也是清军中的精锐部队。
健锐、火器这两支八旗精锐部队,在征剿白莲教农民起义军的战场上表现都差强人意,以致让清军前线统帅有了把他们调回京的想法,其他的清军部队在战场上表现可想而知。
当时不论满人八旗兵还是汉人绿营兵在战场上都是贪生怕死、临阵观望不前,八旗兵让绿营兵冲在前面,绿营兵又让乡勇冲在前面。
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具体战场表现有多糟糕,我们看看《川湖陕白莲教起义资料辑录》中的部分记载:“今则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每派一路剿贼,无不以兵少为词,不得不益之以乡勇,乃至遇贼接仗,则以乡勇为冲锋,以精兵为自卫;乡勇退,而兵即从之,遂致自相践踏,不战而溃。
至派往各处堵御官兵,原恐有贼窜来,便可带兵夹击,岂知闻贼一至,闭营自守……贼不畏兵,兵反避贼……”
三、嘉庆帝时期的大清正规军不仅陆军毫无战斗力,水师同样不堪大用。在镇压广东沿海渔民起义中由于清朝水师屡战屡败,嘉庆帝不得不放下天朝上国的面子,请求当时船坚炮利的英国、葡萄牙等国战舰助剿。
嘉庆初年,内地川、楚、陕等省爆发白莲教起义方兴未艾,沿海闽、浙、粤三省也出现了被清朝官方诬为“海盗”的渔民起义。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七月,广东海上义军船队巧施埋伏,将清右翼镇林国良率领的战船围住,击毙林国良,俘获十五艘兵船。同年八月,义军船队与清参将林发所带领的水师船队发生激战,击沉清兵船六艘,打死清官兵数十名。
嘉庆十四年(1809年)二月,广东海上义军在其首领郑一嫂带领下,在广州湾大败清水师提督孙全谋,俘获官船十四艘。同年六月,义军船只与拥有六十艘船只的清水师遭遇,义军奋勇争先,击毙清总兵许廷桂等十七名将领,击沉敌船二十五艘。
义军战船驰骋海上,屡次击败清军水师,清政府虽调集大批战船围剿义军,但收效不大。于是清广东地方官员就希望得到船坚炮利的西方国家的帮助,以扭转不利局面,然而起初嘉庆皇帝对此却极力反对,原因是借外国之力镇压国内民众,会导致西方国家轻视大清王朝,损害“天朝上国”的尊严。后来由于官军水师节节溃败,义军对广州城步步紧逼,嘉庆帝深感局面严重,才同意借葡、英等国战舰助剿。而当时海上义军与葡萄牙、英国的关系紧张,并影响了葡萄牙、英国在广州的贸易,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很愿意帮助清朝镇压“海盗”(义军)。
关于当时清朝请求葡萄牙、英国等国一起围剿“海盗”的事情,马士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有记载:“据确实消息说,皇帝(指嘉庆帝)已下令对海盗进行最有效的清剿,甚至还授权请外国人帮助加入此事。”
嘉庆十三年(1808年),广东香山县知县彭昭麟为防备“海盗”(义军)对该县的袭击,请求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两艘巡船予以协助。他还通过粤海关监督向英方再次提出上述请求。于是英国在八月二日,派遣“倨傲”号战船和另外两艘巡船到东面海上巡逻,但没发现海盗。
1808年十月二十九日,清朝水师在五艘葡萄牙战舰的协助下,与张保仔、郑一嫂的“海盗”力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关于清朝广东水师与葡、英等国打击“海盗”(义军)的联合行动,马士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年表,1635—1834》是这样记载的:“这一年(1808年)两广总督接受了葡萄牙人的援助,于是澳门当局按照外国款式装备了六艘小船,配备了一些从商船私逃出来的水手,总督区华龄嘉写信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委员会,请求提供火药、大炮、刀剑和短枪等等,将这些军用品送交他。中国当局使世界知道,允许葡萄牙人附属于无敌的中国军队之下,并获得胜利果实的相当部分;他们每月给为之服务的葡萄牙战船18000两,行商每月捐输30000两。这个舰队出巡海上,而海盗则因此陷于困难的境地,后来(十二月三日)他们逃跑了。”
这段记载表明,这次联合行动是清朝两广总督百龄和澳门葡萄牙总督区华龄嘉
这两个地位显赫的人物共同促成的,不但有葡方的直接参与,而且有英国通过提供武器和弹药间接卷入。清广东方局每月还为这六艘葡船付出了相当大的资金。
最终清朝在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帮助下,加之其又采取怀柔的招降征策,终于平定了义军。
以上三点正是我认为嘉庆帝时的大清已经不足以抵挡西方列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