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4/1/22 14:22:40

书接上

端了黑赌坊之后,董二人用奖金帮助了路边穷困的老人家,董卓提议去卖艺挣钱。

随后二人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董卓活动活动拳脚,打算施展一番。

“好多人啊,想不到你的一身好功夫没有用在战场上,反而用在了这里。”李清照感慨的说道。

董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用在这里反而好,说明是太平盛世,如果真用在了战场上,反而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随即董卓开始施展拳脚,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

“好!”人群中有人大喝一声,随即掌声热烈地响起。

“少侠好身手啊!”、“这般功夫他日必成大器~”……

李清照见大家这么捧场,很是高兴,慌忙去收客人打赏的钱。

人越来越多,逐渐拥挤起来,有母亲紧紧抓着孩子的手,生怕走散了。

董卓逐渐兴起,越打越激动,他好像又回到了凉州,和羌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酒足饭饱之后在草原上比试身手的时期,是那样的肆意豁达。

夜色渐晚,人群也逐渐消散,董卓突然发现李清照不见了。

他惊慌失措,四处寻找一番,可是还是不见李清照踪影。

无奈啊,没有手机的时代,董卓是无论如也没办法隔空找到她的。

他不好走远,只能在原地等待,心中布满焦虑。

独子咕噜噜地叫着,他想着先去吃点东西吧,进了旁边的饭店。

“姑娘好酒量!”董卓刚进店里便听到一个大汉大声赞扬道。

董卓抬头看去,只见大厅中央挂着一个“美酒比拼大赛”的横幅,李清照和几个彪形大汉围坐一团,面前摆了数个酒坛。

而李清照此时正在拿着一个酒碗大口大口的豪饮,旁边已经喝趴了一个大汉。

董卓见状,火气腾的就起来了。

“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如此行为成何体统?”他上前用力将李清照拉了下来。

李清照被他拉扯的踉踉跄跄,也生气道,“姑娘家怎么啦?谁规定姑娘家就不能喝酒了,我就要做这般女子,你能耐我何?”

董卓气得浑身颤抖,双手握拳,怒气腾腾。

李清照见状,有些瑟缩,“你干啥?你不会要打我吧?”

董卓沉沉的看她一眼,气得转身就走。

委屈随着酒劲遍布了李清照的全身,心想自己还不是看他打拳如此辛苦才想着分担一些的,“哼!这般古板的人不同行也罢!”

说完,立刻朝和董卓相背的方走了,两人不欢而散。

李清照走了一段路后,看着周围三两结伴的行人,心中落寞,“这个呆子,谁说他是年少聪慧的!”

越走越慢,终于,她停下脚步,往回跑去。

谁知刚跑几步,迎面撞向了一个人。

“哎呦!”李清照捂着头痛呼。

抬头一看,董卓双目含笑,定定的看着她。

两人相视一笑。

淡淡的月光下,微风徐。

“其实你真的和我认知里的‘你’差别太大了!”李清照说道。

“我也很疑惑,在你们那个时代里,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董卓目光灼灼的说道。

李清照看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你……史书上说你暴虐不仁,玩弄权术,满怀私欲和野心,后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

董卓满面诧异之色,久久不能回神,他大为震惊,“这……真的是我吗?”

“是的,史官是这么描述你的。”李清照看着他,沉重的说道,将自己知道的关于他的事迹讲述给他。

“我没想到,原来我做了这么多如此恶劣之事!”董卓垂下头,双目失神,“我不知我为何会做这些,从小被父亲师长教诲,苦读诗书,练就一身武艺,一直以为国效力为目标,甚至到现在,我都想的是如何大破匈奴,恢复边境安稳。哪曾想……”

“要知道,史书也都是世人修订的,继而为人,便难免有人情和私情。”见他这般受打击,李清照也不免心中不忍,“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事物是很难具有客观性的,毕竟这世上真正的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

董卓点头,静静地说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从小为之努力,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违背了自己的初愿,那我……愿意接受世人的唾骂和鄙夷,千千万万次。”

皎洁的月色撒下来,他们身上泛着淡淡的光。

“仲颖兄……你……”李清照还欲说道。

“姑娘!姑娘,你可是让我好找,呼,呼!”刚才饭店的酒保跑了过来。

董卓和李清照看向他,“发生什么事了,小哥?你慢慢说。”

“你忘了吗?你是拼酒大赛的获胜者啊!你前脚刚离开后脚他们就倒下了,我们喊了你半天,你就愣是不回头啊!”小哥埋怨道。

李清照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那——奖品是什么啊?”

“奖品就是——本镇唯一的神秘大奖!”小哥神秘兮兮的说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影视剧

作者:嘉禾

更多文章

  •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探究明朝的文武关系,发生过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重文抑武吗,明朝为什么不能轻武,俄罗斯是重文还是轻文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历史上历代君王都深知这个道理。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后,一方面知道防止侵略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需要利用文臣的学识来管理。而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历代君王灭亡的经验教训,既要重用武将来增加军事实力,也要广纳贤才,提升国家的管理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迁都西安?因为西安有一大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迁都计划真相,朱元璋是怎么迁都的,朱元璋迁都到哪里

    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国都暂时定在南京。后来出于某些层面的考虑,朱元璋决定迁都,而他相中的最佳迁都选择便是西安。只不过在朱标巡查完陕西之后,朱元璋便放弃了迁都西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定都南京事实上朱元璋最初定都南京并不是因为看上了这座城市,而是

  • 岳飞真容长啥样?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和影视剧里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种认为宋朝朝廷积贫积弱,尾大不掉,置百姓利益于不顾;怯懦首鼠,在外邦的威胁下无限让度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求苟且偷安。 一种则认为宋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 当时的宋朝文化艺术高度发达,对当代乃至亚洲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宋词”就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世界文化高峰。除此以外,市场经

  • 杯酒释兵权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赵匡胤最应该剥夺权力的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赵匡胤二次杯酒释兵权,对赵匡胤的评价

    北宋初年,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杯酒释兵权”。很多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这一点和很多开国皇帝相比,不知道仁

  • 明朝灭亡时,李自成若能早到三天,中国后三百年历史或许并非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是李自成灭掉的吗,李自成对明朝灭亡的评价,假如没有李自成清朝能打败明朝吗

    可是明朝百姓的心散了,不向着朝廷了,大把人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阵营。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千疮百孔的大明朝,不是缝缝补补能把骷髅眼堵上的。李自成不是什么好人,打一路抢一路,可依然收获了大把人心,大家都想赌一把,看他们能不能重建一个国泰民安的天下。可惜这些人押错宝了,逼死了崇祯,李自成却并没有能如人所愿,扛

  • 朱棣让儿子减肥,厨子却偷偷给他好吃的,结果被朱棣发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世间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吗?其实不然。朱高炽是嫡长子,在古代,嫡长子要是继承家业的,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超越的优势,可在父亲朱棣心里,这个儿子身上没有一点杀伐果断的帝王之相。小时候胖嘟嘟很是可爱,长大之后,你看看那身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连磕个头,都还需要侍卫搀扶,侍卫不累,他到累的气喘吁吁,这哪有一

  • 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定为卖国贼呢?只因他做的这几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不杀袁崇焕能维持多久,前清秘史 崇祯杀袁崇焕,崇祯杀袁崇焕的真正原因

    袁崇焕文士出身,毫无军事背景袁崇焕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考中进士时他已经35岁了,年龄不算太大,若做个文官还能高枕无忧几年。但他的志向却不在此,他向往金戈铁马的生活。每有闲暇之际,他总会翻阅一些兵书,若是碰到老兵便会与他谈论边塞的生活,这就是袁崇焕在参战前的所有军事背景。可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书生,只是多

  • 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为何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成功临死前下令处死妻儿,历史上郑成功死前为何要杀掉妻儿,郑成功临死前为什么下令处死妻子

    然而就在收复台湾不久,他却突然暴病而亡,在其临死之前,还曾下令要将妻子、长子和孙子都处死。都说虎毒不食子,究竟是何原因让,此人对至亲痛下杀手?抗清名将郑成功的纨绔之子此人乃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抗清名将——郑成功,年少的他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在他14岁这年考上了秀才,后来又继续悬梁刺股成为廪膳生。这样

  • 南明危局:小福王南京登基,为何要恢复朱标父子和朱祁钰的帝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攻破洛阳,福忠王朱常洵被杀。朱由崧缒城逃脱,暂住怀庆府(府治为今河南省沁阳市)避难。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朱由崧袭封福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由于怀庆有警,福王朱由崧前往卫辉府投奔堂叔潞王朱常淓。但是义军随即逼近卫辉,福王又与潞王

  • 铁铉到底做了什么,朱棣要割下他的耳朵鼻子,还要油炸他的尸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燕军一路高歌猛进,次年四月就包围了济南。可是在济南,朱棣却碰了个“铁钉子”。这个铁钉子就是铁铉。铁铉是朱元璋在国子生中选出来的佼佼者。他为人刚直,能力突出,朱元璋对其十分欣赏,还赐他“鼎石”为字。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任用铁铉为南军押运粮草。当看到朱棣大军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