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官杀手”两度丧妻,却获李鸿章赏识嫁女,其后代子孙名动中外

“高官杀手”两度丧妻,却获李鸿章赏识嫁女,其后代子孙名动中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3/12 13:09:33

张佩纶何许人也,竟得晚清两大实权派人物赏识,尤其是在自己倒霉透顶的时候,竟得李鸿章嫁出爱女。

说起张佩纶和李鸿章的关系,也是渊源久长,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一度以清廉著称,在安徽任职的时候结识了李鸿章,而李鸿章对张印塘为官清廉名声和深受百姓爱戴这两方面的印象特别深。张佩纶在治理方面政绩也是出众,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张印塘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备战,让英国人无机可占灰溜溜撤走,保护了一方民众。在浙东洪水期间,张印塘广施米粥接纳灾民,带头捐款号召绅士救民,使得10万灾民得以援救,但在太平天国镇压运动中,张印塘不幸病逝,而那个时候张佩纶刚刚年满5岁。前面说到张印塘一生清廉,所以在其病逝之时,家中并无积蓄办理后事,这个时候,李鸿章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银两帮助张佩纶葬父,张佩纶与李鸿章两人交际开始建立。

张佩纶后随母亲返乡学习,其与父亲张印塘一样聪明好学,在同治年间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中得“举人”,在第二年殿试中得“进士”,更是在光绪年间参加翰林考察中获得二等第三好名次。张佩纶也和其父亲张印塘一般,关心百姓疾苦,多次为了百姓生计上书朝廷,呼吁做出相应的安排,比如在1877年北方发生大旱的时候,张佩纶带头谏言,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解决百姓生存,比如在1879年,张佩纶建议进行山东等地区盐碱地治理,就地改善种植环境,从而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比如在1880年,与张之洞一起呼吁开展洋务运动。张佩纶像其父亲,李鸿章不禁是多看一眼厚爱一分,而且张佩纶还支持洋务运动,更是深得李鸿章心意。

张佩纶以谏言谏官自居,让其声名大噪一个外号就是“高官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张佩纶在光绪十年内上报奏折多达一百二十七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弹劾权贵和直接进谏的。在他弹劾大臣的故事当中,第一次成名就是大战工部尚书贺寿慈,贺寿慈与某个老板保持着“亲戚关系”,这个老板的老婆就是贺寿慈的干女儿,后来贺寿慈还把自己丫鬟送给这个老板当小妾,老板也呈情买了一个漂亮女人送给贺寿慈做老婆,这期间关系复杂又绕头,张佩纶直接一顿谏言就把工部尚书贺寿慈送回了老家。

后来,张佩纶因为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的官声不好,就上书弹劾,顺手还把办案过程中充当“保护伞”的左都御史给告了,一次性送走了三位高官。张佩纶对外输出火力,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与吴可读做邻居,形成了谏言朋友圈,与吴可读等人并称为“翰林五把刀”,因为居住在南横街,还与张之洞等实权派官员结为“十友”,好事之人就把他们这十位大咖称之为“南横党”。再到后来,慈禧越见张佩纶越喜欢,就把张佩纶封为左副都御史,专职从事监察等工作,而作为老佛爷面前的红人李鸿章,见到此种景象,也是对张佩纶敬佩不已。

张佩纶的官运亨通,但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在中法战争爆发前夜,张佩纶积极主张备战应战,其在谏言中阐述三个理由:第一就是普鲁士与法国刚刚爆发大战,法国因为战败国力受损,其战力与清朝不相上下;第二就是法国远途运输兵力,从本国出发需要十多天才能抵达战场,而清朝大军几天内就可以完成布防,而且在兵力人数上面占据优势;第三就是法国在越南实行殖民统治,导致越南国内怨声载道,如果能激发越南国内抵抗情绪,法国将多战线战斗,势必影响战力。

张佩纶积极应战策略赢得朝廷上下支持,他也被慈禧委任为海疆大臣,负责福建沿海的对法作战任务,但因其文官出身未能处理好军务大事,一直坚持“不开第一枪,要做好反击的准备”,法国军队摸清楚军事部署后,就开始偷袭港口和舰队,导致清朝军队战败。而张佩纶落得一个“避战逃跑”的评价,事后被朝中大臣上奏弹劾,张佩纶自然而然就被处理了。

从1884到1888年,张佩纶不仅失运丢掉了乌纱帽,一度两次丧妻,首先是自己的原配最先离开自己,后来接着就是续的小妾也撒手人寰。1888年张佩纶进入李鸿章府中谋事,李鸿章本就熟知张佩纶的人品与才学,刚开始让张佩纶做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后来就直接准备把自己唯一的女儿下嫁给张佩纶。

当时张佩纶已年满40,而李鸿章的掌上明珠刚刚年满20,这个年代差太明显了。李鸿章为了能够达成婚姻介绍,就制造了一场“偶遇”。李鸿章故意把女儿安排在自己办公室里面,就安排人去请张佩纶过来汇报工作,张佩纶一进李鸿章办公室屋内,就见一个小家碧玉的女子,顿时觉得很尴尬,连忙退出办公室。李鸿章一见,就说不要紧,这是我家的女儿李菊耦,然后就提醒自己姑娘先出去不要妨碍工作,待自己女儿出去后,李鸿章就开始海阔天空闲聊一番,突然话题回到自己女儿身上,就说担忧女儿未来夫婿选择的问题。张佩纶忙着接过话,就问李鸿章的女婿条件,李鸿章也不说明,就说只要和张佩纶一样的人品和学识就行,张佩纶一听哪里还不明白李鸿章的意思,回家之后就安排周到,请人备下聘礼去李鸿章家中求亲。

李鸿章夫人听说此事,还在家中吵闹一番,拿着张佩纶年龄说事情,就说女儿命苦,张佩纶已经40岁了,而自己女儿才20岁,这么大的年龄差会导致婚姻不幸福,并且张佩纶两度丧妻也不是有福气之人。而李鸿章站在张佩纶过往功绩和才干学识的角度,力劝自己夫人接受这门亲事,还说女儿都已经同意了,不要再反对。李鸿章夫人询问过女儿意见,确定不是李鸿章强制安排,最后无奈也接受了,随后,张佩纶成为李鸿章的乘龙快婿的新闻,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那为何李鸿章赶着要把自己女儿嫁给张佩纶呢,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传统的人情世故,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联姻罢了。而作为清闲之人的张佩纶又有何门路呢?这一切,还是要回到张佩纶父亲张印塘的身上说起。

当朝太后慈禧的父亲名叫惠征,曾经与张佩纶父亲张印塘是同僚,曾经一度惠征是张印塘的属下,而且这两个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既有同事同窗之谊,更有战友之情。后来两个人在战斗中相继离世,同是丧父的慈禧与张佩纶同病相怜。后来张佩纶进入翰林院工作,时常与慈禧打交道,每每慈禧看到张佩纶,就觉看到了自己的弟弟,这种过往患难情和姐弟情,谁能割裂开,所以张佩纶在1874年到1884年这一阶段,官运真正亨通,官职直接如火箭一般,被提报了四级,从七品的芝麻小官吏成长为三品的省级要员。

而且张佩纶的侄子张人骏先后担任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实实在在的实权派,张佩纶这个侄子是袁世凯的亲家。袁世凯是李鸿章之后清朝训练的新式军队的掌权者,最重要是袁世凯对张佩纶评价颇高,就说这关系硬不硬?李鸿章能成为慈禧跟前的红人,这一点跟脚和关系门路还是知道的,所以李鸿章全力促成这一门亲事。

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李菊耦成婚之后,两个人婚姻比较幸福,育有两个子女,一个男孩子名叫张志沂,一个女孩子名叫张茂渊。张佩纶和李菊耦还是因为年龄差距过大,张佩纶先过世,李菊耦在37岁那年开始守寡。后来,李菊藕培养儿女成才,尤其是儿子张志沂娶黄素琼为妻,张志沂和黄素琼结合诞下中外文明的才女张爱玲

都说李鸿章慧眼识英才,毫不犹豫将良婿引入门,殊不知“高官杀手”声名在外,关系门路才是人情世故的硬通货,两两结合算不是对与错,唯独留下张爱玲美名在传播。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军功卓著,称得上文武双全,却为何不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多尔衮有机会称帝吗,多尔衮称帝的成功率大不大,清朝多尔衮大权在握为什么不称帝

    老朽说事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多尔衮军功卓著,称得上文武双全,却为何不敢称帝呢?很多人讲是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的皇位是不对的。满族信奉强者为尊,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也就十四岁。排队也轮不到他。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死亡,多尔衮的机会来了。当时争位的有皇太极长子豪格,弟弟多尔衮。八旗中,分为多股势力。皇太极亲统

  • 乾隆的"真容",被意大利画师偷画下来,颠覆我们对乾隆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耻辱的事情仿佛在倾诉着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而实际上,清朝也有盛世出现的一段时间,那便是“康乾盛世”。谈及康乾盛世,便不得不说到乾隆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这位十全老人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至4亿,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几年前的中国人口普查,人口数目已经达到了十几亿这样的大数目,这片广阔的国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华夏人民。但是在这片中华大地之上,一直都是维持着如此巨大数目的人口吗?自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的时候,人类数量便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当然不是简单地呈现出直线上升的态势。在古时候,诺大的中国也不过只有几万号的人口,中国

  • 乾嘉学派几乎与清朝相始终,罗素将之比为文艺复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嘉学派研究,乾嘉考据学派最重要的贡献,清朝为什么会兴起乾嘉学派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范文澜说:“自明清之际起,考据曾是一种很发达的学问。顾炎武启其先行,戴震为其中坚,王国维集其大成,其间卓然成家者无虑数十人,统称为乾嘉考据学派。”乾嘉学者搜集钩沉,辑佚许多亡佚的文献典籍,例如马国翰

  • 滴血认亲时,为何雍正不用自己的血?端妃这句话起了很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为什么要亲端妃,滴血认亲完整版,大唐长孙皇后滴血认亲

    皇上闻讯后,自然是来到了皇后处,想必甄嬛当时真的是担心极了。因为一旦皇帝滴血认亲就会暴露出六阿哥不是皇上的孩子,也会暴露出自己与果郡王的私情。但是接下来端妃的一句话,让这一切有了多少的转机。甄嬛党的端妃就说了,皇上龙体怎可损伤。我们都知道,端妃作为皇上身边的旧人了,在宫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而且皇上

  • 此女生于外戚世家,17岁被封贵妃,生下一子,继承大清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钮祜禄氏乃满洲大姓,又是著名的皇后世家,清朝先后有六位皇后来自这一家族,分别是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和孝贞显皇后。这六位皇后中只有一位是原配皇后(元后),她便是孝穆成皇后,孝穆成皇后是道光皇帝的结发妻子,而道光最宠爱的却是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 大清后宫中唯一因养子被追封为皇贵妃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清贵妃影像资料,万贵妃养子,大清史上唯一被废的皇后

    文\萧梦大清后宫中有些女子一生无子女,但却深受皇帝宠爱,也是恩宠不断,富贵荣华享尽。还有一些女子,自身没有子嗣,因曾抚育过未来的皇帝,而被追封为皇贵妃,乾隆帝的庆恭皇贵妃就是这样的妃子。庆恭皇贵妃陆氏,她的父亲是陆士隆,因为前面没有官阶,可以判断这位陆氏应该是出身不高的汉家女子,她一生无子女,她的后

  • 清朝亡了111年,至今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死后谁在守皇陵,清朝皇陵还有守陵人吗,清朝灭亡了为什么还有人守护皇陵

    但其实不然,清朝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皇陵各项事务,人员选拔要求极其严格,不是说随便一个宫女都能过来的。“守陵人”的待遇十分优厚,可以算得上是一份美差。图1 不过在当时,“守陵人”隶属于皇家管理,吃的是皇粮。现在大清早已经亡了,但“守陵人”这个职业却保留了下来,仍然世世代代守卫着皇陵。 到底是出于信仰

  • 曾国藩手握30万重兵,控制清朝半壁江山,竟没有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权力有多强,曾国藩在清朝哪年权力最大,曾国藩被哪个皇帝重用

    首先他创立的湘军,在这里面清政府其实也是给予了支援的,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会有清政府在其中帮忙的影子。而且若是没有朝廷的许可,曾国藩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能够亲手创建一支部队。再加上,他能够在朝廷站稳脚跟,其实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因素。此话怎讲?就是说为了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急需一个领袖出来领兵作

  • 清朝末年,外国人拍下了清朝的真实影像,别再被电视剧忽悠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清朝真实影像18个视频,外国人最害怕的清朝人,外国人看清朝地图

    乾清宫大气磅礴,金碧辉煌。在宽大的宫门前,文武大臣左右排开,仪仗队、礼乐队以及迎亲队汇集在门前,热闹非凡。随后隆裕皇后走下凤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花轿之后,有人跪着从皇后的手中接过苹果,然后呈递一件宝瓶之后,皇后捧着宝瓶缓缓走入皇宫。按照《清史稿》的记载,这场婚礼一共花费了550万两白银。清朝末年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