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被斩首肯定是受到了刑罚,如果斩首的时候这个人不死,恐怕没有人会信。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清朝时期,浙江吴兴县人朱翊清写了一本《埋忧集》,这本书中记载的全是奇人逸事。这本书都是根据真实事件进行记载的。
书中记载了清朝的一位高僧,与朱翊是同乡。一位高僧被记载在古籍中是很正常的,可是能够记载在《埋忧集》中,绝不是一位平凡的人。这位高僧被斩首时,侩子手砍了七刀才让高僧毙命。
这种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根本不会信。可是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全部都有。此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地点是归安西部丰登庵,这位高僧叫做可师。
可师非常有威望,而且是声名远扬的那种高僧。可师不喝酒不吃肉,这一点与现代的出家人是一样的。作为一位声名远扬的高僧为何会被砍头呢?《埋忧集》记载了原因,因为可师禅师也是人,书中记载了他“邻村一妇人素与僧通”。
这种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丰登庵庙会中,可师看到了一位浓妆艳抹的妇人,这位妇人前来上香。于是两人走到了一起,只不过这件事发生的匪夷所思。书中记载为“僧引入房,事已相抱而睡”。
可是这两位睡的太香了,把庙会的事情给忘记了。这可就坏事了。主办庙会的一个社长前来请示工作,却找不到可师大师了。此时的社长也不知所措。社长就派了一位小沙弥前去寻找,可是小沙弥犯了错,结果被杀了。
可师与妇人的事情被小沙弥撞见了,于是小沙弥就惨了。当天晚上,这位村妇没有回家,深夜之后,可师与妇人将小沙弥扔到了一口废井之内,又扔进去一堆砖头瓦块。这样做是为了让小沙弥“失踪”得“合情合理”。
后来小沙弥被发现了,可师被小沙弥的父亲告到了衙门。县衙的衙门审问可师,极有定力的可师大师心如止水法相庄严,面对县官的问话置若罔闻。最终衙门将可师与妇人判决为“可师斩首,村妇绞监候!”
妇人没有被斩首,但是一年多之后,她病死在了牢房中。可师大师被拉到十字路口斩首,可师大师一共被侩子手斩首了七刀才毙命。不过现如今来看,虽然这个事情被《埋忧集》记载了下来,但是它的可信度不高,需要人们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