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脑洞三国:后主刘禅如果不投降邓艾,蜀汉帝国会一统天下吗?

脑洞三国:后主刘禅如果不投降邓艾,蜀汉帝国会一统天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3/12/18 3:28:22

本篇《脑洞三国》系列,我们做一个推导,如果蜀汉撑到西晋建国,对当时中国乃至东亚,有什么格局变化。

首先看看历史的时间线:

263年农历11月,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蜀汉天子刘禅举国投降。

264年9月,吴国第3个皇帝,孙休(孙权第六子)因为蜀汉亡国,格局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朝,北朝是曹魏,南朝是孙吴,压力不大才怪!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郁郁而终,积劳成疾,病逝了,年仅30岁。

孙休病逝前,以手诏命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太子名字为“上雨下单”,读音WAN,因输入法无法打出,为了行文方便,姑且叫他“孙雨单”)出来拜见濮阳兴。景帝无法说话,就紧握着濮阳兴的手臂,指着太子把他托付给他。

景帝驾崩后,因为太子只有十岁上下,诸臣请求改立长君,因此濮阳兴、张布违背了孙休的遗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但后来二人很快就被孙皓借口处死,而孙休的朱皇后和太子也孙雨单被逼死了。

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过了东吴百官的“试用期”后,孙皓露出“纣王转世”的真面目: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还学纣王搞“大清洗”,把孙吴皇室在东吴的民心都丢尽了,所以西晋灭亡后,江东士族宁可扶持司马睿复辟东晋,也不愿意扶持孙家的复辟东吴。

265年,晋王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位后,篡魏,建立西晋;觉得曹魏灭亡,就是因为曹丕不信任宗室,给宗室权力太小,才导致自己篡位那么顺利的,为了防止这个问题,所以司马炎恢复“封建制”:

封“四叔”司马亮(“八王之乱”参与者)为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

封“九叔”司马伦(“八王之乱”参与者)为琅邪王(后改封赵王)

封“堂兄”司马颙(“八王之乱”参与者)为太原王(后改封河间王)

封“堂弟”司马越(“八王之乱”参与者)为高密王(后改封东海王)

封“侄子”司马冏(“八王之乱”参与者)为王(后改封齐王)

封“五子”司马玮(“八王之乱”参与者)为始平王(后改封楚王)

封“六子”司马乂(“八王之乱”参与者)为王(后改封长沙王)

封“16子”司马颖(“八王之乱”参与者)为王(后改封成都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上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266年,司马炎立妃杨艳(曹魏通事郎杨炳之女)为皇后。

267年,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268年九月,西晋境内的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大洪灾”。

271年,安乐公刘禅在洛阳病逝。

275年,西晋的京城:洛阳发生瘟疫,人口死亡大半。

277年,发生大风暴,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五个郡国降霜,伤害到谷物。

278年,西晋境内连续发生多次地震。

280年,河东、高平、三河、魏郡、弘农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伤害到了庄稼。

281年,淮南、丹阳地震;东夷五国内附;郡国十六下了冰雹,大风拔树,破坏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发生洪水,流亡的人口有三百余家;上党又遇到了暴风冰雹。

说完历史的时间线,开始脑洞。

如果263年,刘禅听了第五子北地王的话,坚守成都,等待援军,而不是开城投降;那邓艾奇袭就会失败。

蜀汉避免亡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就继续维持,吴帝孙休就不会压力大,也不会郁郁而终,太子孙雨单就会继续成长,孙休264病逝的时候,才30岁,如果按50-60岁寿命,起码可以撑到284-294才病逝,那个时候太子孙雨单继位,做吴国的第四任皇帝。

到了265年,司马昭还是照常病逝,司马炎还是照常篡魏,然后建立西晋,分封诸王。

蜀汉这边,发生了邓艾奇袭、兵临帝都的事情,蜀汉肯定会加强防御。

历史上刘禅在洛阳安享晚年,肯定是被众人监视的,医疗条件和吃穿条件肯定不如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所以271就病逝了,在脑洞时空中,搞不好延寿十年,281年才死。

东吴这边,也会吸取蜀汉的教训,总结经验,做好长江一带的防线。

而曹魏被西晋篡国后,西晋肯定会继续想办法灭蜀汉和东吴的。

这个时候西晋境内天灾不断、北方的鲜卑族慕容部落的首领慕容涉归、慕容删两兄弟肯定会多次南下骚扰西晋的北方边境;

在原本的历史,司马炎统一三国,没有什么压力,活到了290年,脑洞时空中,面对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国内有天灾地震,北方的鲜卑族又入侵,

压力变大,搞不好会提前二十年早死,也就是270年病逝。

这个时候11岁的白痴司马衷继位,皇后贾南风勾结国丈,53岁的贾充,把持朝政。

司马炎死前分封的各个实权王爷们肯定就会不服气,然后“八王之乱”就会提前爆发。

270年,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命四叔司马亮及岳父杨骏共同辅政太子司马衷。

晋武帝病情加重时,杨后奏请让杨骏单独辅政,晋武帝点头默许。

晋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杨骏把持朝政,让皇帝看过后,交于杨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女儿,然后直接下发执行。杨骏知皇后贾南风有野心,为防贾南风阻碍自己,杨骏就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这个做法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

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藩王司马亮、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司马玮从带兵进入洛阳。杨骏向来恐惧司马玮,没有对此事加以阻止。

有了司马玮的支持,贾南风在271年三月让司马衷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要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简直就是曹爽第二,没多久就被杀了。

贾南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之位,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就是曹魏后主曹奂呆的地方。

贾南风又诛灭杨骏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杨骏被杀后,西晋的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曹操司空府的属吏卫觊之子)共同执掌,

贾南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

271年六月,她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司马玮杀了司马亮与卫瓘。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他的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而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又下旨杀了司马玮。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1阶段:两个外戚的内斗,以及之后的分赃不均导致的内斗。

第2阶段动乱规模比第1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

贾南风掌权后,因为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

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与贾南风一向不和。

271年七月,贾南风欲除太子。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南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

271年八月,司马伦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南风及其党羽,废贾南风为庶人,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272年正月,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

司马伦因为是篡位上台的,所以其他三个藩王司马冏、司马颙、司马颖也效仿,起兵讨伐,司马伦不久被毒杀。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三个阶段。

272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把持朝政,然后又走了司马伦的老路。

总之“八王之乱”的过程很复杂,西晋出于内战中,蜀汉可以继续北伐,姜维这个时候也才70岁,东吴也可以从荆州和合肥两路北伐,三路北伐大军,消灭军阀混战的西晋。

蜀汉与东吴灭了西晋后,可以瓜分西晋,可以参考《三国志》。

西晋的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属吴国。

西晋的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属蜀汉。

“五胡乱华”是“八王之乱”导致的,脑洞时空中,“八王之乱”还没结束,就被蜀汉与东吴联军消灭了,这样也就没有“五胡乱华”了。

“南北朝”也就没有了,反而是“东西朝”,西蜀与东吴。不管是哪个统一中原,都不会有“五胡乱华”以及长达几百年的“南北朝”了。

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如果。

更多文章

  • 三国时3位神童横空出世,2位下场凄惨,还有1位与曹操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史上三大神童,三国中最有名的神童,三国中最悲惨的武将

    三国承接东汉,下启西晋,这段混乱的年代,魏蜀吴呈三足鼎立之势。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尽可能招揽足够多的人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都城迁往许昌,打着汉献帝的名号招揽了不少能人异士。刘备贵为中山靖王之后,凭着刘皇叔的身份,同样于乱世中站稳脚跟。三国期间,诸如诸葛亮、郭嘉、许攸、周瑜,等谋士名号真

  • 三国中,如果诸葛亮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不要拿我和曹操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评价诸葛亮四句话,诸葛亮如果跟了曹操会怎么样,新三国曹操第一次听说诸葛亮

    而有些野心之人与此相反,董卓进京挟持汉少帝,本来他是想直接自己称帝的,但是因为城外有大量的诸侯势力虎视眈眈,他不敢占山为王。于是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大权,便改立了汉献帝。其实曹操的做法与董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做的更为温和一点。因为董卓死了之后,汉献帝处境极为尴尬,各路诸侯其实都想学董卓

  • 嗜血的魏王:曹操缘何无法一统天下?屠城或是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三月,曹操终于离开长安,沿褒斜道穿越秦岭的莽莽群山向着汉中进发了。可是,此时距刘备在建安二十二(公元217)年冬天进攻汉中都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距夏侯渊阵亡于定军山也都过去两个多月了,他来得是不是太晚了?虽然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公元218)年三月就派了曹洪前去支援夏侯渊作战,但

  • 武圣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曾派四大武将辅佐他?其中一位投降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斩杀关羽,诸葛亮关羽谁最忠义,关羽投降过孙权吗

    刘备取川受阻,诸葛亮等人入川支援,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关羽作为留镇荆州的一把手毋庸置疑,但刘备和诸葛亮是否有为关羽配备相应的文臣武将辅佐其共同镇守荆州?历史上似乎没有统一说明。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临行前确有一番安排,留下了一批文臣武将辅佐关羽的,这批文臣武将虽说算不上刘备集团当时一线文武的顶级

  • 武圣关羽一生最耀眼之战?曹魏两大名将一死一降,背后还藏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关羽,关羽武圣,关羽武圣高清壁纸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迫使曹操放弃了汉中,至此,刘备集团达到最鼎盛时期。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夺取汉中并没有改变刘备集团在三方中最弱的地位。且不说势力最强的曹操,人家此时完全消化了北方和西凉的战果。就是孙权方面,把岭南纳入了势力范围,当初刘备辛苦打下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也落入孙权之手,

  • 三国看人最准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此人,一句话概括一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正史诸葛亮,三国诸葛亮配音视频,三国诸葛亮第一次用兵

    一般来说品评人物,这都是那些文官们做的事情,这些人不管本事怎么样,反正说大话是可以的。而在三国之中,诸葛亮也曾经培养或者推荐过不少的人才,比如说马谡、姜维。说实话,诸葛亮看人的水平有一些不稳定,在选举接班人的时候选的蒋琬还算是比较准确,而用兵的时候用的马谡和魏延,就表示诸葛亮的水平明显下降了,不过吕

  • 刘邦最亲密的兄弟卢绾,为何要背叛他呢?《史记》:他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和卢绾苦肉计,刘邦杀卢绾,卢绾与刘邦的关系

    是呀,卢绾是刘邦从小的玩伴,一直都跟随在刘邦身边,当他的左膀右臂,为刘邦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为何要反刘邦呢?据《史记》记载,答案很简单,卢绾是被逼无奈的。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亲御驾亲征,到邯郸去平定陈豨,并且下令让卢绾攻打陈豨的东北部。陈豨在这个危机时刻

  • 汉武帝后宫美人无数,为何他偏偏爱上歌女卫子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喜欢卫子夫吗,从歌女到汉武帝身边最受宠的皇后,歌女皇后卫子夫的小说

    开玩笑的,但是细数汉朝,尤其是西汉的公主们,有许多都做过这件事儿:窦太后长女刘嫖,就对给景帝进献美女乐此不疲,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送去身家清白的良家子,供景帝挑选。景帝的儿子刘彻,甚至娶了刘嫖自己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鄂邑盖,亲自为弟弟挑选皇后,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皇宫,要知道,那个时候,小皇后才有六岁,

  • 历史上虞姬确有其人吗?为什么她的姓名、生平全部不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羽老婆虞姬个人资料,虞姬启明星皮肤裸眼照,虞姬真人照片

    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并不多,而且可信度有待考证。项羽死后五十多年司马迁出生,他的父亲又是史官,杜撰可能性不大。《史记》中对虞姬描述如下:“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虞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2、良马是战将的半条命,和项羽的爱马并列,说明虞姬非常受项羽宠爱;3、又

  • 三国志12:曹操最快统一天下需要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志12 袁绍曹操,三国志12官渡之战曹操怎么玩,三国志12曹操怎样打刘备

    魏武帝曹操作为三国中距离统一最近的种子选手,有诸多遗憾。因此首先选择曹操,看最快统一需要多久。时间来到251年1月,作为假象的各路英雄都已经登场。曹操来到许昌,首席谋士荀彧已经前来拜见,向曹操说明了许昌的基本情况。荀彧,乃曹操手下的王佐之才,一路扶持曹操到魏公的宝座,前期的荀彧是曹操的重要支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