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首先,作为宋朝的皇帝,他已经用自己当时的处境换来了自己,现在变成了敬畏金国的人。强文弱兵的政策与恐金风气密切相关。弯腰久了,想立刻直起身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从宋初到抗金再到后来的和平,也说明宋人还有赵构也有一定的骨气。
[var1]
二是金军的实力,即使有中兴四大名将,双方的兵力还是有差距,而且步兵本身对骑兵也有一定的劣势,即使打赢,没有办法造成太多伤亡,而在南宋初期,民心和经济问题也是一大障碍。
[var1]
第三,除了难以击败或无法击败之外,还有对赵构自身宝座的疑虑。一种转移国内矛盾和疑虑的手段。另外,最重要的是,真帝和太上皇还在金人手中,赵构的生母也在金人手中。他就不怕金人拥护这两个真帝拉着自己下马,就不怕金人辱杀他娘亲吗?
[var1]
所以,一个人的立场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毕竟战争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说出来的。毕竟就算赵构全力拼金,到头来也是要花南方人的钱。他们是南方的孩子,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这种好处不均的后果很严重。毕竟,赵构的正统地位本身就值得商榷。所谓爱国主义存在于国家灭亡或者强大到足以打败对手的时候,如果打不过对方还能站队,那么这种思想就会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