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我们来了解唐代的茶政历史

让我们来了解唐代的茶政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08 更新时间:2024/2/10 14:51:17

要了解唐代的茶政历史,那么有关茶的奏疏、诏书等,是这方面重要文献。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中,王建平著《茶典逸况·中国茶文化的典籍文献》(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二章《盛世茶典话辉煌——唐代的茶文献》第三节的内容。

要了解唐代的茶政历史,那么有关茶的奏疏、诏书等,是这方面重要文献。我们从《全唐文》中查阅到专写茶的奏疏、诏书共有 20 余篇,如陆贽《请以税茶钱置义仓以备水旱》张滂《请税茶奏》、令狐楚《请罢榷茶使》、李珏《论王播增榷茶使疏》、李昂(唐文宗)《授王涯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榷茶使制》、李忱(唐宣宗)《停税茶敕》等。

唐代是我国税茶制度建立的时代,茶之课税与《茶经》行世、茶诗繁盛并称为唐代茶文化兴起的三大特征。茶税之建立,首先肇始于唐德宗时户部侍郎赵赞的一篇奏疏。建中四年(783)九月丁亥,赵赞上疏建议,为筹措常平仓本钱,“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钱”德宗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诏征天下茶税,十取其一。于是茶税之法由此建立,但到了第二年,,德宗改元为兴元,为示庆贺,大赦天下,也将新开不久的茶税也“赦”掉了。直到贞元九年(793)当时盐铁使张滂上奏恢复茶税:“伏请出茶叶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价钱,"于是茶税重新开始。从此每年茶税达四十万缗。所以《旧唐书》认为茶税正式建立是从张滂上奏开始的。

茶税制度建立后几十年,当时大臣王涯又上疏建议榷茶制度,得到唐文宗同意,于太和九年(835)命王涯为榷茶使,实行榷茶。所谓榷茶,就是茶的专营专卖制度,即规定凡民间所存茶叶一律焚毁,将茶的种植、制造、销售全部归官府掌握。此举一出,民怨沸腾。王涯十月榷茶,十一月就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杀。死时,人们向王涯身上掷石头,吐唾沫,可见人们对他和榷茶制度的愤恨。于是就有了令狐楚的《请罢榷茶使奏》和李珏的《论王播增榷茶疏》等文献反对榷茶,榷茶制度不到二个月就天折了。

茶税制度的建立,表现了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已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唐代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当然由于官府的横征暴敛,也给广大茶农带来深重的苦难。另一方面,由于茶叶贸易有巨利可图,在唐代长江流域出现了一批私茶贩子,专门打劫来往船只钱财,再将这些钱财入山购买茶叶,然后转入各地销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称其为“江贼”,他写了一篇《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详细论述了这方面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唐代的茶政史和茶叶贸易史的重要文献。

除上述茶著、茶诗、茶文外,唐代茶文献还有几个来源:一是一些随笔式的杂著;二是农书;三是药书。这些著作虽不是专写茶的,但其中论及茶的篇章段落,往往相当精彩,成为人们研究唐代茶文化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十卷,其中第六卷《饮茶》是最被人们看重的一篇茶文献。封演是莜县(今河北景县)人。大历年间中进士。德宗时官至御史中丞。《封氏闻见记》成书贞元年间(785—805)。其中《饮茶》说:

(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彷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段文字在茶文献史上极为重要。首先,它第一次详细介绍了我国北方茶文化开始与佛教禅宗在北方兴起有极大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中“茶禅一味”学说,也就在这段文献中找到了最好的事例。也就是说,正式将茶与禅联系起来,首先是从北方开始的;其次,它是明确记载有关茶馆的最早文献。虽然魏晋南北朝时的《广陵耆旧传》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的记载,这仅仅是出卖茶水的“茗摊”,是茶馆的雏形。而上述文字却详细介绍了茶馆在北方普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茶馆已形成一种行业遍及了不产茶的北方名地。

该书《饮茶》篇又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从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皎然《饮茶诮崔石君》一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但皎然却将茶道附丽于神话中的中丹丘子,显得虚无漂渺。封演这段文字虽是第二次出现“茶道”名词,但他认为茶道的产生,是因为陆羽《茶经》规范了煎茶炙茶之法和造茶具二十四事以后,这更符合史实,并更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中国茶道是经过陆羽总结而产生的。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封演这段文献,为我们梳理澄清茶道之源流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建平,资料来源:悦读茶书会)

编者注:

1、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2、热忱欢迎广大茶友投稿,投稿请发至: admin@chinadarktea.com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士廉⑤:孙子高岐牵连谋反,儿子高真行心狠手辣,杀子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高真行儿子高岐牵连谋反案,导致家族里人对他恨之入骨,在高岐回到家里后,一人给他来了一下,残忍被杀死。高氏家族从高士廉祖父到高真行一代,基本上没有犯过大错,家族都是忠诚孝顺闻名。高真行,本名高素,字处道,627年出生,十几岁时,成为当时太子李承乾的通事舍人,封乐安公,跟祖父乐安王高劢的封号一样,都是乐

  • 李世民的弟弟3岁封王,54岁被儿子霸占姬妾,后来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背后传来一声怒喝:逆子。吓得李茂赶紧把怀里的美人松开,迎头就被自己的老子李元礼揪住领子打。受够了的李茂终于还是还手了,推了一把便把人推到了地上,而就在不久后,李元礼竟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李元礼是李世民的弟弟,同别的皇子不同,这个小儿子从来不觊觎王位,而且性格很好,李世民和唐高祖都很是喜欢,更

  • “物欲之蔽,以复其性”,略论程朱理学与南宋官学教育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程朱理学简介,宋明理学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元明清与程朱理学

    南宋许多理学家都有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教育的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

  • 《大明王朝》为何会被“雪藏”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王朝总结和结局,大明王朝为什么会圈粉无数,大明王朝有多长时间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一拍完就被湖南台买断五年放映权,《大明王朝》被安排在了晚上十点的播出时间,错过了黄金档。可想而知这部剧收视惨淡,收视率甚至还不到0.5。为了及时止损,湖南台紧急选择了冷冻处理,剧还没播完就被下架改播韩剧《达子的春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产品和平台以及受众的错位。200

  • 从“九五之尊”到俘虏“太上皇”最后又成为“皇帝”——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1427年11月29日,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父亲明宣宗朱瞻基,母亲孙氏。年号正统。为什么朱祁镇会是明朝的两任皇帝呢?朱祁镇又有怎样的历史呢?一起了解明英宗朱祁镇的历史吧!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后,他的嫡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 ,朱祁镇继位的时候才9岁,主少国疑。重臣请求太皇太后张氏(朱

  • 滕州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滕州书院创建于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书院小学校史馆,聆听了学校百年历史,观瞻了史料实物,重温了书院厚重文化。仪式上,孟子研究中心、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柴巨伟,荆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启顺,联合学区主任颜拓共同为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揭牌。滕州书院由时任滕州知州尚敏创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

  • 原创高句丽乃一弹丸之国,100年内隋唐两代倾其国力都打不过,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看看现在的国内国际形势就知道原因了。那么在战争的过程中,其实宾利钱币等物资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在战斗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实力就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国家越是富强,越是不敢主动出击。但是,越是国民经济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面对战争就越是无所畏惧。然后隋唐就没有和高句丽打过仗。这个国家主要是因为在隋

  • 原创1亿明朝人为何败给30万清朝人?崇祯手下一锦衣卫用四字概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表面上看,明朝似乎是因为李自成攻破京城而土崩瓦解,而且他还称帝仅42天。崇祯帝和朱由检也是吊死在梅山的一棵歪颈树上,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但是如果你看看之前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努尔哈赤就召集众多女真首领造反明朝。此后,双方不断交战。当时的努尔哈

  • 青龙衍月刀是唐代以后才出现的,那么关羽当时用的是什么武器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偃月铲,关羽的青龙刀从哪来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不是存在

    根据有关军事和武器的书《武经总要》,我们可以找到相关资料。关羽使用的武器应该叫做“遮月刀”。月亮有点像今天京剧里武士用的刀。唐代以后,这种长柄大刀被称为烟月刀。这是一把比较重的武器,但是相应的,它的攻击性也是比较强的,只是一般人拿不住而已。因为它体积庞大,制造起来非常昂贵。如果真的用来作战的话,实用

  • 高宠、曹宁、岳飞、张宪,岳家军十大用枪武将之落幕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说岳》中,岳飞带领众将北伐,欲直捣黄龙府迎还二圣。那段铁马金戈的岁月里,有着一段段传奇,王佐断臂入金营可歌可泣,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威震天下。不过,岳家军中最出色的还是使用枪这种武器的武将。高宠、岳飞、余化龙、杨再兴等猛将,持枪大战四方,扬威名于天下,也谱出一曲曲悲歌。 岳家军十大用枪武将之悲歌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