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明朝似乎是因为李自成攻破京城而土崩瓦解,而且他还称帝仅42天。崇祯帝和朱由检也是吊死在梅山的一棵歪颈树上,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但是如果你看看之前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努尔哈赤就召集众多女真首领造反明朝。此后,双方不断交战。
当时的努尔哈赤敢于与兵多势众的明朝相抗衡,犹如以石打蛋,但事实证明完全相反。明朝几乎是所向披靡,每次都被只有三十万人的努尔哈赤打得元气大伤。这也与当时的国家状态有关。崇祯继位,明朝就不好做了。另外,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一半的士兵都没有守卫自己的家乡,所以心态松懈了。军事上已经不可能了。
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部族拥有强大的武器,而他本人对满清人也有着仇恨,这从努尔哈赤所列的“七大仇恨”中便可见一斑,恨不得亲手杀死明朝。当时明朝国库缺钱,经济匮乏。崇祯自己虽然有才智,有胆识,但任性,多疑,使他错过了一些可以利用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崇祯的一位名叫王士德的部下说的一句话中得到答案。
晚年,他写了一些文集,其中一本叫做《崇祯遗录》。谈到明朝的灭亡,他总结为四个字:有君无臣。的确,尽管崇祯下定决心要改变朝中局势,但帮派勾结现象太严重,君臣关系非常糟糕,真正关心的大臣几乎没有。有的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结盟,皇帝又没有可以齐心协力的大臣,那治国呢?
这四个字很有说服力。王仕德和崇祯帝有过接触,有资格评论大明。其实,如果崇祯没有杀死民族英雄袁崇焕,或许明朝就不会灭亡得这么快。可惜这位重臣并没有得到崇祯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