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屈原“善治乱,善言辞”,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提出了非常精辟的建议。可惜被小人陷害,落得“信而疑,忠而毁”的下场。
[var1]
最终,在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都营后,屈原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跳汨罗江自尽。相传,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划船抢救这位诗人的遗体。他们怕河里的鱼虾咬到屈原的身体,就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到水里,希望用大米喂鱼虾,保护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var1]
屈原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也是悲壮的一生。他以“九死不悔”的精神抗拒一个充满迷茫和绝望的时代,最终被那个时代吞没。他的命运是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所以他的悲剧具有共性。探究屈原的生平事迹,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历代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和命运,这也是屈原的魅力所在。
《史记·屈原传》载:“屈原字平,与楚同姓,楚怀王左弟子,博学多才,志存高远,善于治乱,善于治乱。进则与王图议政,发号施令;出则接见宾客,周旋诸侯,王必办事。屈原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全面参与楚国的内政外交。楚怀王非常看重屈原的才能,楚国的大政要与屈原商定,委托他起草。
此时的屈原其实正处于国家的中心,这正是他大展宏图的最佳时机。屈原也意气风发。为了报答淮阳王的信任,他一心致力于国事。每一个宪法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他觉得安全了才敢写。屈原对这段时间也很满意。被诽谤贬职后,仍不时怀念。他无限深情的怀念在《九章·惜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