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一忠臣被斩,锦衣卫落泪,刽子手羞愧自尽,皇太后也绝食数日

明朝一忠臣被斩,锦衣卫落泪,刽子手羞愧自尽,皇太后也绝食数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70 更新时间:2024/1/17 7:05:59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的名臣和民族英雄。他在土木之变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土木之变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朝贡贸易的矛盾,联姻的矛盾的不可调和。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北伐瓦剌,决定给这些蛮夷一点教训,然而事与愿违,大名雄狮却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被瓦剌首领也先的军队包围并俘虏。

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明朝顿时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不少大臣主张南迁以偏居一隅,是于谦坚决反对,他列举南宋的例子,据理力争,最终保留了大明的疆土。于谦在这个事件中立下大功,但也为他的未来埋下隐患。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终于南归结束“北狩”生活。一山不容二虎,一宫不容两帝。

此时的宫中已经有了明代宗,英宗的处境相当尴尬,于谦提议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让明代宗做皇帝,这使得明英宗对他不满。

事情在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发生转机,当天凌晨,石亨等人率死士攻入南宫,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并开宫门告知百官。

随后,英宗下令废除景泰帝的所有政令,并将其囚禁于西内。二十一日改元天顺。

可是明英宗复辟后被宦官擅权,政治腐败严重,于谦作为一个廉洁忠诚的官员,一直反对宦官的干政和贪污行为,引起了宦官们的不满。

同时,于谦也因与当时的大学士杨廷和产生矛盾而被陷害。

在明朝嘉靖年间,于谦担任兵部尚书,杨廷和则任礼部侍郎。

杨廷和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曾因与内阁大学士严嵩意见不合,被贬谪到云南任职。

而于谦则与严嵩关系亲密,受到严嵩的信任和支持。

后来,严嵩被罢免,于谦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广东任职。

此时,杨廷和已经调回京城,但二人的关系却因政治立场分歧而出现裂痕。

杨廷和倾向于维护皇权,反对宦官势力和权臣,而于谦则支持和依赖权臣和地方势力。

在于谦被贬到广东期间,杨廷和曾多次为他辩护、奏请恢复职务,但并未获得成功。

相反,于谦却因支持地方势力而得到了一些支持者。于是,二人的政治立场分歧愈发激化,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疏远。

杨廷和认为于谦是他的政治对手,于是就编造了于谦与辽东女真族联合叛乱的罪名,引导明英宗做出了处决于谦的决定。

而明英宗对于谦的态度也摇摆不定,有时候赞赏他的忠诚和功绩,有时候又怀恨他的推荐明代宗继位。

于谦力主固守北京,并推荐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为明代宗。这使得明英宗对他心存芥蒂,认为他是篡夺自己的皇位的元凶。

明英宗受到石亨、曹吉祥等奸臣的挑唆,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为储君。下令逮捕并处死于谦,这是他为了立威和证明自己承继正统而做出的决定。

明英宗在杀死于谦后,也曾表示过后悔和悲哀。他说当时局出现危难时,是于谦主持大局,挽救了社稷,但他被很多人所嫉妒,他实是忠诚之人。他还说如果有了于谦这样的大臣就不会有边境之忧。

可这一切终究是晚了,于谦终是含冤遇害。于谦死前没有留下遗言,只说:“我争得是万世之名!”

据《明史》记载,于谦被抄家时,“锦衣卫入其第,无所得。惟一蟒袍、一剑、一鼓及《孙子》、《吴子》二书”。

可见于谦为官清廉,没有积累任何财物。锦衣卫见此情景,“无不流涕”

于谦的死引起了京城百姓和朝中大臣的悲痛和愤怒。

据说刽子手杀了他后自杀谢罪,抄家的锦衣卫痛哭落泪,指挥官每天泼酒祭奠,孙太后更是绝食怒斥明英宗:“昏君!你怎么能杀于谦?谁都可以动他,只有你没资格!”于谦历经三朝,却最终含恨而死。

于谦枉死后,天下哀悼,百姓为他立祠祭祀。后来明宪宗和明孝宗都对他平反昭雪,并追赠其爵位、职衔和谥号,最终他被谥为忠肃,并允许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其赤子之心,日月可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出一字上联,难住众多皇孙,不成想6岁小孙子对出了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康熙一生的对联,康熙写的最好的一字,康熙在柱子上写的六个字

    ▲康熙曾出一个对联要考验孙子们的才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在康熙的时代文治武功,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康熙皇帝继位很早,他继位时只有6岁,身上稚气未脱,因此,很多决定必须要由朝中大臣来决议。尽管年幼,但是他却有一颗帝王之心,他在少年时代就设计擒获了当时的重

  • 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一《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明。引子: 阅览岳钟琪曾孙岳炯所著的《岳襄勤公行略》,岳钟琪历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王朝驱逐准噶尔丹西藏动乱立奇功;雍正年间平定罗布藏丹津青海叛乱建功勋;乾隆年代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留痕不朽之

  • 宋江在正史中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上的宋江确实比较猛,但是在历史上,宋江手下一共只有36人,并不是小说中描述的108名将领。另外,在小说中,宋江主要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然后到处开疆拓土。真实历史上,宋江确实曾在水泊梁山逗留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以此为根据地。说白了,历史上的宋江其实就是个无赖,到处打仗,经常在苏北和太行地区打仗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临终含泪讲出“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历代格格列表简介,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逝世,清朝最正宗的格格现状

    一夕之间,金枝玉叶改头换面,再也没有一丝音讯传出。直到清朝的最后一个格格临近去世才含泪回忆往昔,向后人娓娓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看似金尊玉贵的生活背后所掩埋的罪恶。 出生末代,零落成泥 这位末代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显琦,是清朝皇室最后一位血统纯正的格格。虽然出生在爱新觉罗皇室,但她一出生就赶上了清朝灭

  • 每日名言 | 王夫之:义者,心之制也,非天下之名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宋论》《读通鉴论》等。此句意思为,义就是约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为了外界的名声。 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为何清朝刚一灭亡,满人就赶紧改成汉姓?满清贵族后代说出了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族改汉姓对照表,回族为什么有很多汉姓,清朝灭亡后的姓氏现状

    其实,这得和清朝的建立说起,虽然清朝的第一姓氏是爱新觉罗氏,可是没有其他大姓,例如叶赫那拉氏、钮钴禄氏等的支持,仅仅靠爱新觉罗氏,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八旗子弟为清朝入关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但在清朝稳定了之后,八旗子弟变得骄傲自满,开始欺

  • 为什么说没有张居正,明朝早就灭亡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居正不死明朝有救吗,明朝为什么不打张居正,明朝怎么没有张居正

    根据当时明朝的政治风气,张居正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推行科举办法,以达到整顿朝政的目的。对于要做的事情,从内阁到下面六司,从六司到衙门,层层检查,了解情况,提高各级部门办事效率。官府的法令下达,官场的严厉整顿,让各级干部都不敢松懈。大家安定下来,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改变了过去拖欠税款的局面,

  • 雍正驾崩第三天,乾隆发布圣旨,六个字揭示父亲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官的记载,雍正是突发疾病,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不到三天,而且病因不明,或者说是不能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身体健康的雍正突然死亡?如果不是得了当时医疗水平无法查明的病,就是雍正的死因不便公开,而从雍正死后乾隆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雍正死后的第三天,刚刚继位的乾隆下了一道圣旨,大意就是圆

  • 《大明风华》有毒?丑陋的朱元璋形象引网友吐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这是丑还是写实?看着很不舒服。有人说这画像是清朝伪造的,故意丑化前朝,实在丑陋。据了解,剧中出现的朱元璋肖像曾出现在中学课本中,但目前的中学课本已不再使用这幅肖像。目前,中学历史课本已更换为朱元璋中年画像,此前收藏于故宫南诏殿。《大明风华》讲述了明朝永乐元年,御史大夫景清被成

  • 一个乞丐要娶吴三桂的女儿,说出父亲名字后,吴三桂:明天就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妻子简介,广西平南县吴三桂祖坟,吴三桂杀了彝族多少人

    吴三桂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他脚下的山海关和手中的数万关宁铁骑,将在不久的将来影响中国300年的历史走向。李自成的百万大军逼近京城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做好了入京勤王的准备,可他等来的却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消息。崇祯死了,他舍身保护的大明亡了,吴三桂瞬间失去了精神支柱。关外的满清八旗,紫禁城的新主人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