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历史选择与造就历史: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被历史选择与造就历史: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5 16:37:32

因此我对武则天这位权势之巅的女性是十分佩服的。但她这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并非全都是正确的、值得称道的。人无完人,武则天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她担任皇帝执政的功绩表现,在历史上其实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的。她继承并延续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政治保持清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人口增长迅速,老百姓安居乐业。

司马光对此也给予了认可,曾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到: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对于武则天这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她自己不做评价,她也十分人间清醒地明白到,一个人的功过与否并非是靠自己书写,而是由旁人、由历史来评定和证明。因此她死后只留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这也许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一种自信与骄傲。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也觉得自己的功绩能够承载得起世人的评说和批判,也不畏于别人的误解和诋毁。

武则天的一生是传奇而充满争议的,关于她的生平,历来有无数的作品进行过书写和创作。

由历史作家宗承灏所著的《武则天及其时代》一书,以正史资料为根据,通过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了武则天从民间少女到普通嫔妃,再到成为皇后,最终登上帝位的传奇故事。

书中全方位地对武则天个人的性格特质、行为表现、情感演变、权谋手段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解读,并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环境、政局关系、权力纷争等复杂的背景进行了剖析论述,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武则天,让我们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全景式地认识并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本是一名农民和商人,却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钻营积累了原始财富,并进入大唐权力中心,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带领家族翻身,实现人生的飞跃。

都说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武则天的家庭也可以看得出来。她跟着父母多年来东奔西走,有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拓宽自己的眼界。她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精于打算的行事风格,而父亲的为人处事、政治眼光和权谋手段对她的潜移默化也成为她日后攀爬权力巅峰的萌芽。

父亲的离世、族人的欺压,让武则天从小就在心中憋了一股气。14岁进宫,被封为才人,她也曾意气风发、锋芒毕露,有着许多期待。但是对于一个经历过复杂的政治斗争、拥有帝国最高权力的皇帝来说,不一定喜欢如此强势的女人。

因此她只能收敛锋芒,直到25岁唐太宗去世,在这段漫长的青春岁月里,武则天跟皇帝的关系并不亲近,没有什么上升的机会,离她想要的权力地位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她跟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走到一起,也许一方面有着青春少女的情感空虚之故,另一方面也是她寻找出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相对最好的选择。起码她没有认命地躲在感业寺怨恨命运、放弃努力安心做尼姑,而是尽自己的力为自己争取改写命运的机会。

在唐高宗的王皇后萧淑妃的争斗中,她聪明地避开后宫的刀光剑影,精心地经营人脉关系网,安身其中,并利用两人的家族利益和争斗关系逐步打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斗败群臣,登上皇后宝座,成为皇帝身边权力最大的那个人。

但她想要的并不只是皇帝的宠爱和皇后之位,她想要的更多。这时候的她已经31岁,离她的权利巅峰还有30多年的路程要走。

虽然唐高宗比他的父亲能力稍逊,但对于一个强盛帝国来说,能在朝廷中谋事的臣子们并非泛泛之辈,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接受武则天对朝政的干涉,武则天跟他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争斗。她一边为皇帝生儿育女,巩固自己的后宫地位,一边参与朝政,给皇帝出谋划策,清除异己,逐步建立自己的权力圈。

尽管老臣子们强烈反对武则天执政,这也不过是出自背后门阀世族各自的利益考虑,以及当时男权为上的社会对女性的一贯打压。

武则天也的确有着过人的政治才干。为了打破门阀世族的垄断和老臣子们的打压,她重视科举,还开创了武举,选拔人才,大力扶持寒门弟子,培养自己人。她还提出“建言十二事”,也就是十二条政策来切实改善民生,发展国力,用实力来证明她的治国能力。

武则天和唐高宗共同执政,并称“二圣”,此时大唐蓬勃发展,国力强盛,足以证明女性也有能力治国。

经过一路的打怪升级,苦心经营,甚至跟自己的儿子争斗,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并改国号为周。此时的她已经66岁。

直到公元705年81岁高龄时被迫退位,她以皇帝身份执政长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在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看到,作者对武则天是抱有一种正向善意的态度。比如一直以来,在很多史料中都记录武则天为了权力谋害子女,背负着恶名。作者在写到其长女安定公主的死时,并没有武断地判定是武则天下的手,而是客观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和事态,将几个版本进行了分析和推测,并且认为武则天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也相信她仍怀有母性善良的一面。

作者在梳理历史后发现,北魏至隋唐时期出现了大量暴烈女的形象,比如“女侠、女盗、女商”,女性已不再是像从前那般只躲在家里做怨妇,而是站起来为自己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权力,在历史上叱咤风云。

因此作者认为,武则天的出现有着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历史的必然选择。或者可以这么说,武则天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命运和历史,而历史也选择了她。

更多文章

  • 因为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朱元璋下令将这些官员一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的故纸堆与以往的帝王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在少年时那些四处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见过太多州县官吏鱼肉百姓,贪财好色,饮酒渎职,漠视百姓的事情。因此,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针对大小官吏实行最严厉的律法,对贪官污吏祸害百姓的事情,无论大小,绝不宽恕。为了加强对贪官的威慑

  • 一次失败的鸿门宴:隋文帝杨坚夺位前和北周五位王爷的最后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出名的鸿门宴就是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谋士范增设宴意图加害刘邦,在项伯和樊哙相助之下刘邦脱险而去,除了这个,历史上还有一场鸿门宴也比较有名,只是因为刘邦项羽珠玉在前知道的比较少,其实他的惊心动魄一点也不在其之下,他就是南北朝时北周五位王爷宴请杨坚时摆下的鸿门宴。自西晋灭亡之后,从五胡十六国到东晋

  • 宋太宗的亲家李谦溥为何死后仅留下一座府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勇力绝人”的北汉武将刘进被北宋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李谦溥收服后,为感激李谦溥知遇之恩,忠心耿耿为宋廷拼死效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北汉视其为心腹大患,精心设计反间计企图除掉刘进。宋太祖见到部下捡到的“刘进密约北汉里应外合夺取隰州”的蜡丸,惊出一身冷汗,急令逮捕刘进押至京师审讯。李谦溥惊闻变故

  • 李世民诛杀了哥哥、弟弟及所有侄子,却为何想立弟弟正妻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彻底战胜了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李世民称帝已成定局。 李世民一箭穿心李建成,手下尉迟恭射杀了李元吉。可谓是果断出手、毫不留情。 其实李世民从年少时就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心中有了远大的目标,他博览群书,英勇善战,广纳贤才,深得人心。 玄武门之变根本不是什么一时激愤的兵戎相见

  • 大明第一军师:朱元璋的首席谋臣,明朝建立后却被束之高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自幼也是非常聪明,曾仕元朝,因为与心中理想与现实不符,因此归隐家乡,如同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般,当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的传奇事件后,对此也是惊讶不已,于是在1360年,朱元璋特地请来刘伯温充当自己的军师,刘伯温到来以后也是大展宏图,在朱元璋对战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最后成立明朝的过程中付出了相

  • 秦琼到底有没有威胁到李世民的统治,招来猜忌和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秦琼(?-638),生于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本名包叔,隋末唐初名人。起初,秦琼是隋朝的赫尔将军、张须陀将军和裴将军。他因勇敢而出名。后来,裴投奔瓦岗军首领石密。瓦岗军战败后,投奔王。齐威王见他背信弃义,就同程等去了。加入唐朝后,他在南方与李世民作战,他是一个勇敢的将军,可以在数千匹马的军队中击

  • 朱元璋临终前,身旁一个4岁女孩笑个不停,看到后:给朕刀下留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朱允炆继位为帝后,马上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命命令后宫中除了“二妃”之外的38名妃嫔殉葬。据史籍所载,最终有58名后宫女眷成了朱元璋的殉葬女。而实际上,与这些“被迫牺牲”的后宫女眷结局截然不同的宫妃倒还真有一个,她之所以能够“逃过一死”皆因为她生了一个特别受朱元璋喜欢的小公主,为着这个讨人喜爱的公主能够

  • 李世民最小的弟弟一辈子没干一件好事,修了座楼却至今还名扬四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李世民的这些弟弟李元亨和李元方死了,李元昌被赐死,李元景,因为谋反被唐高宗杀了,李元嘉、李灵葵、李元轨则是被武则天杀了。这些有点本事的亲王,基本上是非正常死亡,倒是有一位正史里说声名狼藉的傻子王爷滕王李元婴,他却能富贵善终,还在南昌留下一座至今还在名扬四海的滕王阁。 李世民这位最小的弟弟就

  • 为什么赵匡胤拒绝了美丽的京娘,42岁却娶了一个17岁的小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赵匡胤深得后周皇帝柴荣赏识,率军四处征伐。后来柴荣病重,任命赵匡胤为宫前巡视员。少帝即位后,赵匡胤权势太大,流传民歌以查造反。赵匡胤当时很害怕。恰逢北方契丹叛乱,赵匡胤被年轻的皇帝派去平叛。正是这一次,赵匡胤让天下之主改名改姓。当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陈桥时,终于所有的将士都站了起来,穿上了黄袍。

  • 赵匡胤攻下四川后,为何要放弃近在咫尺的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随后转而东进,歼灭了江南的南唐政权。南唐的继承者、著名诗人皇帝李煜被迫投降。后来,东边的吴越投降宋国。赵匡胤奋发图强,终于在今广西、广州攻陷南汉政权。至此,赵匡胤几乎统一了除大理以外的南方所有地区。在这里,有一个问题。赵匡胤攻克四川、后蜀后,云南近在咫尺。他为什么不继续南攻大理,夺取云南呢?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