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生活有多惨?任凭太监欺负,竟不敢吱声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生活有多惨?任凭太监欺负,竟不敢吱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89 更新时间:2024/1/31 21:55:26

之后的他一直沉迷于他开创的盛世之中,甚至因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当时的交通可没有今天这样发达。他不顾舆论的压力,做出了劳命丧财的事情,下令快马加鞭将茘枝送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茘枝来”。

也正是因为他对贵妃的宠爱,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最终在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引发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在这场战乱中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反而成为唐朝第一位带着贵妃出逃的皇帝。

在逃亡途中由于军土在马嵬坡哗变杀了杨国忠,并要求赐死杨贵妃。万般无奈之下他为了自家性命赐死了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为了不被叛军追上他们日夜不停的赶路,对于沿路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顾。

而太子李亨却主动留下安抚百姓,组织军队与叛军周旋,勇敢的担起了唐玄宗没有的担当。他在朔方军大本营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得知消息的大臣们纷纷赶到灵武为大唐出力。

756年,李亨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在灵武称帝,史称唐肃宗。当唐玄宗逃到四川成都后却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自己被尊为太上皇。此时的唐玄宗是悲喜交加,喜得是太子李亨担起了收复大唐江山的重任;忧得是自己再也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了。

此时的他和当年自己的父皇李旦一样被迫成为太上皇,没有了权力,没有了爱妃,一个人孤孤零零的。在成都期间他也感慨自己不听宰相张九龄的劝告,没有杀了安禄山才会落得如此狼狈。

当唐肃宗收复了长安后,便派人迎回了逃亡在成都的太上皇唐玄宗,当唐玄宗经过马嵬驿站时想要去看看贵妃杨玉环的墓地,却遭到来人的拒绝,作为太上皇的唐玄宗竟然不敢说话,只得放弃去爱妃墓地看看的想法。

之后保护唐玄宗的几百士兵也被解散,因为唐肃宗李亨害怕自己的父亲会对自己不利。毕竟唐玄宗在位时任凭他身边的人打压陷害太子李亨多次,让李亨不得不小心提防老父亲身边的人,对此唐玄宗也是无可奈何。

他回到长安后,住在兴庆宫,兴庆宫是长安的闹市区,唐玄宗经常站在城楼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路过的人看到唐玄宗时都会笑着喊“万岁”。而这也是唐玄宗最快乐的事,他总是兴奋地像人们挥挥手。

然而他这唯一的乐趣也被唐肃宗身边的太监李辅国所利用,他在肃宗跟前说太上皇在兴庆楼收买人心,意图不轨。而肃宗本就害怕玄宗会抢走他的皇位,对老父亲心存芥蒂,不过他并没有为难太上皇。

可是当肃宗患病时,李辅国却假传圣旨让唐玄宗去太极宫游玩。当时的他根本无权拒绝只能前往太极宫,正当唐玄宗走到半路时,李辅国带着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拦在了玄宗面前,玄宗吓得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以为自己将要死于非命。

毕竟他从小可是在尔我诈的皇宫内斗之中见惯了刀光血影,父子兄弟相残也是司空见惯。幸好为他牵马的高力士看到了他的不安,在他身后扶稳了他,让玄宗有了安全感。而李辅国却为玄宗的惊慌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他接着宣布:“为了太上皇的安全,皇上请太上皇入住太极宫。”面对颐指气使的太监和凶神恶煞的士兵,唐玄宗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的儿子在捣鬼,可他堂堂太上皇在太监面前却吓得不敢吱声。

若是普通百姓家,也不允许如此对待一个70多岁的老人。更何况唐玄宗曾经是扛起唐朝半璧江山的天子,如今却落得被太监欺负,可见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幸好他身边的高力士看出了玄宗的不安与恐惧,他大声喝斥李辅国不得在太上皇面前无礼。

然而李辅国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并且嘲讽高力士,事到如今你高力士还想耍威风吗?但是高力士却并不在乎李辅国的嘲讽,反而大声喝斥那些带刀的侍卫:“你们在太上皇面前拔刀,是不是不怕死了。”众将士才纷纷放下佩刀跪下拜见太上皇。

李辅国也是做贼心虚,竟被高力士吓到了,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乖乖地跟在高力士身边一起把唐玄宗送到太极宫。此时的玄宗明白他现在已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之后李辅国又借机报复玄宗把高力士流放了。

玄宗身边最亲近的人都被借机弄走了,这样玄宗在太极宫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虽然唐肃宗美其名曰为太上皇安排了许多宫女太监侍候,但是他们却无视玄宗的真实须求,此时的玄宗最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

而肃宗从来不去看望太上皇,孤独的玄宗只能天天对着贵妃的画像发呆。虽说这一切都是唐玄宗是咎由自取,但毕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过最终肃宗也没有谅解他的父亲唐玄宗。

762年孤独的唐玄宗终于去马嵬坡找她的贵妃作伴去了,享年78岁。然而作为儿子的肃宗竟然也在13天后也驾鹤西去了。

更多文章

  • 正史记载,唐朝人砸毁了狄仁杰的祠堂,老百姓为什么讨厌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只有当他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才能回顾他的一生,才能对他做出更中肯的评价。比如每一位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在生前,其实在世上都有很多的见解和看法。那么他们死后,每个人都可以判断他们个人的身世是怎样的,而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社会环境和我们不同,评价他们的时候有

  • 朱元璋万万不会想到,一时心软,六百年后差点让中国遭受亡国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的脾气为啥那么刚烈,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电视剧,朱元璋女儿

    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优秀的皇帝之一,朱元璋从一介布衣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一切都是非常不易的。小时候的朱元璋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着苦难的生活,到了之后朱元璋选择了乞讨,后来到了皇觉寺中当和尚。也就是在皇觉寺中,朱元璋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此时的朱元璋受老乡汤和、常遇春的影响,选择了加入红巾军

  • 赵匡胤想一统江南被长江挡住,一个钓鱼人让他轻松渡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每到改朝换代之际,长江作为军事天险的重要性就会显露无疑。奔涌咆哮的长江水,挡住了曹操大军下江南的铁骑,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西晋被北方游牧部族灭亡之后,长江再度挺身而出,挡住游牧部族的大军,使得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正朔的东晋得以幸存。靖康之变后金国灭掉北宋,长江再次被推上历史前沿,庇护南宋得以在江南不绝

  • 一口气看懂隋朝历史!隋朝为何二世而亡?真的是杨广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的历史,还得从南北朝中期的时候开始说起。话说南北朝中期的时候,北方由北魏统治,南方则是由南梁政权统治。当时北魏已经建立了很多年,内部的民族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都很严重,所以就开始爆发起义。在这个起义的过程当中,有个叫杨忠的普通士兵,逐渐开始崛起,成为了一个将军。再后来,北魏彻底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 皇帝给太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4个字让他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公元1355年,朱元璋继承了自己死去的岳父之职,也就是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继承首领之位的朱元璋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此时,朱元璋就很重视自己身边的文臣谋士,朱元璋身边的武将很多,但是文臣却只有朱升和李善长等寥寥数人,通过朱升的推荐,朱元璋知道了刘伯

  • 为何西晋如此混乱,司马家三取代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土崩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司马家族列表,西晋司马氏王朝,西晋后有姓司马的名人吗

    不过,后来士绅们发现了这个制度的漏洞,于是开始钻空子使坏。官员不想上进,反而开始堕落腐败。上位者确实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下位者的生活却很悲惨。将军事权力移交给宗王是一个政策错误。曹魏被打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氏族太弱了。于是司马炎吸取了教训,认为国王应该肆意加冕,军权也应该分给每个国王。司马炎时期,因为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学赵匡义饮酒放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少年从军,善骑射。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战略家。李世民18岁时,率军征战。他打败了薛仁杲、王世冲、窦建德、刘黑塔等,他打倒了大唐。秦王,开文学馆。秦王府里有一群文臣武将,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各行其是。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上帝的宝座,天下所有的军事大权都在他的

  • 背着文物去旅行丨定窑白瓷的出生地-定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座河北省直管的县级市春秋战国时期定州属于中山国而现在这座城市也是河北的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我们就到这里看看那些被历史遗落的珍宝“定州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便是今天的定州城。▼雅昌艺术数据打造数据可视化管理驾驶舱万物虚拟墙实现

  •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朝,繁华安定的富足生活,带给西方无尽的向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275 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的神秘的东方古国,并在元上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在递呈了教皇的书信之后,他还进奉了圣墓灯油,忽必烈很是喜欢,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马可·波罗给忽必烈留下很好的印象,并因此受到他的格外关心和青睐

  • 浅析:唐代政治概念中的“清议”与“公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在唐代,政治概念中的“清议”与“公议”政治思,发展日益成熟,政治概念也不断丰富。其中,“清议”与“公议”是两个重要的政治概念。清议与公议的内涵在唐代,清议与公议是两个常被提到的政治概念。首先,我们来看清议,清议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齐时期,最初的含义是指反对吏治腐败、清除政治上的污浊。到了唐代,清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