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想一统江南被长江挡住,一个钓鱼人让他轻松渡江

赵匡胤想一统江南被长江挡住,一个钓鱼人让他轻松渡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00 更新时间:2024/2/8 7:56:19

每到改朝换代之际,长江作为军事天险的重要性就会显露无疑。奔涌咆哮的长江水,挡住了曹操大军下江南的铁骑,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西晋被北方游牧部族灭亡之后,长江再度挺身而出,挡住游牧部族的大军,使得代表中华传统化正朔的东晋得以幸存。靖康之变后金国灭掉北宋,长江再次被推上历史前沿,庇护南宋得以在江南不绝如缕地生存下来。

对于古人来说,渡过长江的难度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三五商旅行人要过长江,尚且可以坐上艄公的渡船过江。而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想要过江,在古代实在是一件困难重重、难度极高的大事,极富有挑战性。

古代军队为了渡江,大部分时候都会本能地选择乘船。然而大部队要想乘船渡江,必须要解决两大困难:第一是要有足够的大船。仅靠长江边渔翁的小船或者来往普通渡船,远远不够,必须要大批量制造具有极大装载量的大型船舶,这就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购置木料、雇佣民夫工匠,无论时间成本还是财力成本都会极为高昂,让很多雄心勃勃的皇帝们知难而退。

其次,要想渡过长江,往往会遭到对岸敌国的水师战船阻击。这就要求不仅要有运兵船队,还要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水师,担任掩护和作战任务。建造数量浩繁的船队已经困难重重,组建、训练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水师,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有这两个拦路虎,北方军队的渡江行动往往会就此被迫停止。宋朝建立后,赵匡胤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江南一带被南唐占据,南唐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赵匡胤空有一统江南之心,却束手无策,无法渡江。

这时,长江边的一个钓鱼人找上门来,赵匡胤献上一条6个字的建议“造浮梁以济师”。说白了,就是在长江上造一架浮桥,让军队通过浮桥顺顺当当渡江。这个钓鱼人是谁?原来此人名叫樊若水,是南唐人。他早年勤学苦读,寒窗十载,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结果时乖命蹇屡试不中。樊若水从此愤世嫉俗,对南唐视若仇敌。

他听说北宋有意渡江南下,于是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决心用自己的计策帮助宋军渡江,一来报仇出气,二来可以博取富贵。于是,樊若水乔装改扮成一个钓鱼人,每天驾一叶扁舟往来长江南北岸之间,仔细勘测两岸地形、大江宽度与深度、水流走向等关键问题,制定出了一个巧夺天工的长江渡桥方案。

在樊若水指挥下,宋军选择在采石矶为渡江地点,此地段长江宽度较窄、水流平缓,而且江中还有一个江心洲,可作为临时据点和中转站。先在两岸之间架设粗大绳索,然后再把准备好的数百艘木船顺着绳索依次摆开,每艘船都固定在绳索上,同时下锚钩住江底。固定好木船之后,再在船上铺设竹排木板,一条坚固稳当的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三日之内就大功告成,赵匡胤大军顺利渡过长江,一举灭掉南唐。

樊若水设计的这条浮桥,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在类似大江大河上成功制造大型浮桥的先例,被永远载入世界桥梁建筑史。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宋史》《横江图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口气看懂隋朝历史!隋朝为何二世而亡?真的是杨广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的历史,还得从南北朝中期的时候开始说起。话说南北朝中期的时候,北方由北魏统治,南方则是由南梁政权统治。当时北魏已经建立了很多年,内部的民族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都很严重,所以就开始爆发起义。在这个起义的过程当中,有个叫杨忠的普通士兵,逐渐开始崛起,成为了一个将军。再后来,北魏彻底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 皇帝给太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4个字让他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公元1355年,朱元璋继承了自己死去的岳父之职,也就是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继承首领之位的朱元璋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此时,朱元璋就很重视自己身边的文臣谋士,朱元璋身边的武将很多,但是文臣却只有朱升和李善长等寥寥数人,通过朱升的推荐,朱元璋知道了刘伯

  • 为何西晋如此混乱,司马家三取代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土崩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司马家族列表,西晋司马氏王朝,西晋后有姓司马的名人吗

    不过,后来士绅们发现了这个制度的漏洞,于是开始钻空子使坏。官员不想上进,反而开始堕落腐败。上位者确实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下位者的生活却很悲惨。将军事权力移交给宗王是一个政策错误。曹魏被打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氏族太弱了。于是司马炎吸取了教训,认为国王应该肆意加冕,军权也应该分给每个国王。司马炎时期,因为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学赵匡义饮酒放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少年从军,善骑射。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战略家。李世民18岁时,率军征战。他打败了薛仁杲、王世冲、窦建德、刘黑塔等,他打倒了大唐。秦王,开文学馆。秦王府里有一群文臣武将,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各行其是。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上帝的宝座,天下所有的军事大权都在他的

  • 背着文物去旅行丨定窑白瓷的出生地-定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座河北省直管的县级市春秋战国时期定州属于中山国而现在这座城市也是河北的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我们就到这里看看那些被历史遗落的珍宝“定州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便是今天的定州城。▼雅昌艺术数据打造数据可视化管理驾驶舱万物虚拟墙实现

  •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朝,繁华安定的富足生活,带给西方无尽的向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275 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的神秘的东方古国,并在元上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在递呈了教皇的书信之后,他还进奉了圣墓灯油,忽必烈很是喜欢,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马可·波罗给忽必烈留下很好的印象,并因此受到他的格外关心和青睐

  • 浅析:唐代政治概念中的“清议”与“公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在唐代,政治概念中的“清议”与“公议”政治思,发展日益成熟,政治概念也不断丰富。其中,“清议”与“公议”是两个重要的政治概念。清议与公议的内涵在唐代,清议与公议是两个常被提到的政治概念。首先,我们来看清议,清议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齐时期,最初的含义是指反对吏治腐败、清除政治上的污浊。到了唐代,清议的

  • 与范仲淹苏东坡“见字如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与范仲淹苏东坡“见字如面”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提到北宋范仲淹,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他流传下来的名篇诗句,比如《岳阳楼记》,还是史书中对他的描述,那个年过半百奔赴战场、披荆斩棘推进庆历新政的形象?亲眼看到范仲淹亲笔留下的书信手迹,你会不会觉得与他更拉近了一些距离?2023年春天,广西师

  • 状元进京写了一个字,朱元璋居然下令处斩,原因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临终前批语,状元进京图,朱元璋弟弟汪二宝进京

    ▲朱元璋流传许多恐怖的行径。(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评价两极,他一直以来都是以猛治国,认为“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在当皇帝期间,也曾诞生过类似文字狱的情事。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自小经历了多次战乱,对于统治权力的渴望可谓是十分强烈。当他登上皇位之后,他采

  • 杨广的孙子在喝毒酒前说了一句话,日后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广真的杀父霸母吗,杨广赐毒酒,宇文化及杀杨广

    杨坚建立隋朝后,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足,最重要的是还重新统一了分裂的国家,隋炀帝虽然昏庸残暴,可是却出台了很多有益于后世借鉴的好政策,最重要的是,他劳民伤财建立的大运河,成为了后世交通运输的枢纽,他罪在当朝,功在千秋。也许杨广做了这么多,是因为太想证明自己了,也导致了民生载道,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