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谜底,因为一桩恐怖意外,在清朝初年已经揭晓

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谜底,因为一桩恐怖意外,在清朝初年已经揭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2/8 7:58:11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故事也并非罗贯中凭空想象,早在南宋时,这个传说已经甚嚣尘上,当时的参知政事俞应符,就此写诗评论道: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

直到清朝初年,这个千古之谜,因为一桩恐怖的意外,才似乎有了答案。

清朝时的许城,即为现在的河南许昌,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洛阳迁都于此,是以又被称为许都。

许城外有条河,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靠近崖岸之处,更是深邃幽冥,人不可测。

时值盛夏,农忙之余,附近村民都爱去河中洗浴,涤尽一天的疲惫。畅游之后,个个龙精虎猛,白日的辛劳早就抛诸脑后,开始追逐嬉戏。

其中就有人嫌不够刺激,要往崖壁水深处游去,还想着来个恶作剧,一个猛子又扎进水里,想仗着水性精熟,吓唬一下紧随其后的同伴。

没想到这一去,却横遭惨祸,枉送了卿卿性命,还惹出一桩千古官司。

只见那人没顶之处,河水忽然染红了一片,随即好几截尸块漂出了水面,犹如刀砍斧削一般,也不知道水底下潜藏着什么妖魔鬼怪,竟然如斯恐怖!

紧跟在后面的同伴吓得面无血色,三魂已经不见了两魂,有那么一瞬间竟然忘记自己还在水中,甚至忘记自己还会游泳,全身僵直就那么直愣愣地沉了下去。

待到水面没过头顶,饱饮了几口血水,他才发狂似地手脚并用,要拼命逃离。可水底下却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吸力,还没等他思索到底是何原因,整个人也被吸进了水底。

随即水底下又是一阵血色翻涌,这个同伴仿佛被人大卸八块的尸身也浮出了水面。

远处其他村民见了,个个惊声尖叫,逃命似地游回岸上,更有光着屁股就狂奔回家的。待众人惊魂稍定,赶紧派人前去报官。

如此惊悚恐怖的事情,委实骇人听闻!

县令亲自带着大批捕快衙役赶到现场,只见河面上仍不时看见随波浮沉的尸块,众多围观群众也屏住了呼吸,没人敢上前打捞,更别提有那自告奋勇者,能潜入水底一探究竟。

县令皱紧眉头,细细思索一番后,召集上千民夫,连夜在上游筑起了堤坝,随着堤坝的合拢,下游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了下去,没多久,就露出了河床。

只见河底淤泥之中,靠近崖壁一侧,竟然敞着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之中,不知道何人设置了个机关转轮,转轮上整齐地排列着刀片,历经岁月兀自白刃如霜,犹如猛兽口中的獠牙。

失去了水流旋涡冲刷,这个害了不知几条人命的机关转轮,现下也只能静静躺在那里,被县令派人轻松将其拆除。

随即又派人进到洞中,入洞曲折处就发现一个甬道,将石门砸开后,竟然进入了一间偌大的墓室。

墓室里面竖着一面石碑,上面用汉时篆体刻着一行字,虽然时日浸久,字体斑驳,可架不住县令也是饱学之士,细细辨认后,不禁又惊又喜,原来此地竟是三国时的枭雄、魏武王曹操之墓!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保护文物的概念,可惜多智如曹孟德,埋藏千年,仍免不了被破棺散骨,里面陪葬的金银珠宝尽被取走,一小部分用以抚恤惨死的村民、犒劳衙役民夫,其他自然被县令喜滋滋地名曰收入县库,至于上交多少,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蒲松龄将此事记录在他的《聊斋志异》中,末了还感叹道:

“此前说是“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不想什么邺城出殡,四门大开,七十二疑冢全是假的,真正的墓地,竟然在许昌郊外河底!”

邺城,乃曹魏时的都城,也即《三国演义》中所谓的彰德府,彰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在正史《三国志·魏武帝纪》中,曹操的墓地记载如下: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二月丁卯,葬高陵。”

直到2009年,随着一座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墓葬被考古发掘,根据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铭文来判断,目前历史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里就是《三国志·魏武帝纪》中提到的高陵,也即饱受争议的曹操的真正的墓地。

不过以曹操的智谋,如果真的不想死后被人打扰,在历史上留下个幌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说不定这也只是曹孟德的疑冢之一,毕竟又不做不了DNA鉴定。

是以,曹操的墓地,究竟是在邺城外、漳河畔,那座被考古发掘的高陵呢?还是蒲松龄笔记中,远在许昌的河底深洞之中?这就见仁见智了。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统一六国的秦朝为什么会在短短15年就快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有人说秦朝“苛政猛于虎”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可是从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在这样的“苛政”下不但没有亡国,反而越来越勇,卷天下,吞八荒,完成国家统一;有人说秦朝穷兵黩武,不知体恤民力,是秦国灭亡的原因,但与孝公之后的秦国也不相符?那到底什么是秦朝二世而斩的原因呢?其实,秦国从一个王国变成了秦朝这

  • 齐、魏、秦三国精兵开始最强的不是秦国,为何秦国能够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秦与三国魏哪个厉害,齐魏打秦国视频,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多彪悍

    [var1] 这三个强国都有自己的鼎盛时期。其中,秦国的霸主地位时间更久。这三个国家的兵力也各有特点,古代称之为:齐之技击、魏之武卒和秦之锐士。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荀子,就对这三种精兵有一个准确的概括: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意思是齐国打不过魏国,魏国又打不

  • 汉朝官员被判腰斩,数万百姓为他求情,汉宣帝为何依然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错杀的大臣名单,昭宣帝简历,宣帝刘询为什么杀霍光

    这可是汉昭帝丧事中最有油水的肥差,能摊上这个工作,那绝对是一个很值得庆幸的事情。而这回杜建也按照以往的例子,想要在修建陵墓的流程中,打算层层盘剥,把银子装进自己的腰包。 但是没想到,就在杜建打算美滋滋地刮刮油水的时候,却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人通过杜建的熟人劝告杜建,在修建汉昭帝陵墓这样的大事,

  • 从秦朝到清朝,如何保持中原地区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其中包括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并派遣了大批官员来控制这些地区。此外,他还将法律标准化,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措施不仅使得秦朝能够统一六国,还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并推行“官学制度”,以加强对

  • 秦始皇死亡之谜揭开?郭沫若宣称:我知道,被人用铁钉活活钉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之死惊天骗局,郭沫若北京城墙事件,秦始皇和郭沫若谁漂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但这已经是他执政以来的第五次巡游了,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此生最后的一次巡游。 秦始皇扑朔迷离之死 就在巡游的途中,秦始皇不幸病倒了,而且还愈发严重,秦始皇素来信奉鬼神之说,重视养生之道,但也知道自己不过肉体凡胎。于是,他御笔亲写了一封书信,要求使者务必将其

  • 汉献帝最恨谁?曹操杀妻孩子谋权,物质恨与精神恨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献帝跪拜曹操全集,曹操杀汉献帝的妻子,曹操对汉献帝好吗

    作为一个既不算昏庸也不残暴的皇帝,汉献帝刘协却偏偏成了东汉的亡国之君。这其中离不开曹氏家族祸乱,汉献帝两次被曹操杀害了妻子,在曹操去世之后,又被其子曹丕夺了皇位,汉献帝刘协对曹氏家族的恨溢于言表。汉献帝最恨谁呢? 汉献帝剧照 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二个孩子,她的母亲是汉灵帝非常宠爱

  • 齐王愿意救韩,但是要算计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王简介,小贝救了韩少爷,围魏救韩

    魏国攻打韩国的南梁,韩国招架不住向齐国求救。尚未称王的齐威王召集大臣来商讨,说:“快些救援韩国,和慢些救援相比哪种有利呢?”齐王愿意救韩,但是要算计一下。张丐说:“慢些救援的话,韩国会顺从而投靠魏国,不如快些救援韩国。”田臣思说:“不可以。韩国、魏国的军队还未疲乏而兵援韩国的话,相当于我们代替韩国承

  • 汉相萧何的后代居然也在婺源聚族而居,世代繁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汉相萧何 话说萧何一族颇具政治智慧,当刘邦那帮开国功臣一个个被刘邦和吕后杀害的时候,萧何通过贪污和侵占百姓田地的方式,自污名节,由此躲过了刘邦的猜疑。后来萧何又通过配合吕后擒杀韩信,躲过了吕后的猜忌。终汉朝四百年,萧何后人始终平安顺遂。等到晋朝,无论西晋东晋,萧何后人闪展腾挪,进入南北朝萧何后人更

  • 汉献帝禅让前为何不拼死一搏,诛杀曹丕?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0年,曹操还师洛阳之后,一代枭雄最终病逝,曹魏政权交到了曹丕的手中,留下了岌岌可危的汉室江山,曹丕轻易的摘取了曹操留下的胜利果实,取代汉献帝成为了魏国的皇帝,经历了西汉、东汉几百年历史的汉朝江山走向了末路,曹丕建立魏国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其它夺得政权的皇帝一样杀害禅位的皇帝,相反曹丕对汉献

  • 汉武帝讨厌胡人进贡的动物,将它送去喂虎,不料老虎却伏地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不曾想秦二世而灭,中原大地陷入数年的战乱时期,借着难得机会,北方匈奴逐渐发展壮大。虽然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大汉,但经历多年的战乱,汉初国家实力微弱,就连汉高祖都经历了白登之耻。 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即位后,国家钱粮充足,国库充溢,完全有实力与匈奴对战。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