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唐玄宗当政期间,安禄山竟然发动了安史之乱,并且结局竟然成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唐玄宗当政期间,唐王朝正是国泰民安的和平日子,并且也没有什么自然灾害,所以各诸侯都没有叛变的心思,但是安禄山却是一个意外。
他虽然是三个藩镇的统领者,但是其兵力也不算太多,但是他竟然能够从边关一路杀敌,最后到达了都城长安。这件事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其实仔细想想都话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当时的唐朝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是唐朝皇权统治的漏洞。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治,皇帝掌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群臣和地方的权力都非常小,虽然这样做能够维持国家的稳定,但是其也存在弊端,只要皇帝的统治一失误,那么国家上下都得跟着失误。
比如秦朝时,秦始皇规定如果没有他的命令,都城无论发生什么,外面的将军绝不可以将军队带回来,因此秦王朝也落得个灭亡的局面。而当时的唐朝虽然十分太平,但是唐玄宗贪图享乐,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唐玄宗喜欢被人称赞,夸大自己的功劳,而安禄山就尽力的追捧唐玄宗,这让唐玄宗非常开心。其次唐玄宗喜欢忠诚的人,所以安禄山在他面前就装成忠心耿耿的样子,从而迷惑了唐玄宗。
最后,唐玄宗生性非常多疑,安禄山就利用这点,让唐玄宗对别人的话都不相信,所以在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大臣告诉唐玄宗,唐玄宗认为他们都在欺骗他,就没有把他当成一回事,因此给安禄山提供了一个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从而一路打到长安也没有人阻拦。再者,唐玄宗后期宠爱杨玉环,终日贪图享乐。
其次,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古代社会路途遥远,同时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人们的信息比较闭塞。就如当初的陈胜吴广起义,他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起来造反,而当时人们又不知道扶苏和项燕已经去世了,因此他们造反就减少了一定的阻碍。
而安禄山也是这样,他告诉士兵,唐玄宗被杨国忠那样的臣子胁迫了,现在的皇帝根本不当权,而士兵们对此也信以为真,认为他们跟着安禄山行动,是保卫皇帝的正确选择,因此他们跟着一路打到了长安,直到长安城后,才知道真相,但为时已晚,只能继续作战,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最后,扩张土地的弊端。历代皇帝都喜欢开拓国土面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与能力。因此就派遣大量的士兵前往边境去征伐、驻扎,边境条件十分艰苦,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并且即使战死最后也不会有人记得,成为战争的替死鬼。
对朝廷十分憎恶,所以当安禄山用丰厚的利益煽动他们时,他们很容易被收买,以此跟着安禄山开始走上造反的道路,以为自己谋得一份好的差事。
所以这三大原因就是安禄山能够在国泰民安,一片祥和的唐朝发生叛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