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清朝,这些女子立志独身,完成一个仪式可终身不嫁,却下场凄惨

在清朝,这些女子立志独身,完成一个仪式可终身不嫁,却下场凄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72 更新时间:2024/2/8 1:21:27

有时候被催的烦了,搞不里还会窜出独身的想法。我经济独立、生活无忧,完全可以养活得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嫁人啊?听起来这是一种比较前卫的想法,可是编要说的是,这种想法在历史不仅有过,还有很多女人身体力行,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自梳女。

历史上,自梳女是明朝中后期时候出现的。她们走出家门、靠自己双手工作,养活自己,一辈子保持独身不嫁人。为什么叫做自梳女呢?这就历史上的婚嫁习俗有很大关系了。

在古代的时候,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的部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人身份的某种反映,这点对于女人尤其重要。

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示成为成年人。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表示已经嫁人为人妇。通来说,这个仪式都是出嫁的时候由父母辈来做的,可是为了不嫁人,有些女性就通过特定的仪式,自己把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

按照现在的一些观点来看,自梳女也不错嘛!自己工作养活自己,不用在家里看老的脸色受气,也不再受父母长辈的催婚啰嗦,可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么简单。这背后的艰辛和悲惨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封建礼法的严苛,男女关系不像现在这样平等。在三从四德、七出等的束缚下,出嫁后女人时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正是在看到了多的前车之鉴后,自梳女得以在广州和珠三地区兴起。为什么不是在其他地方呢?因为历史上这一带由于蚕丝业的兴起,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得以独立。

自梳女从明朝中后期出现一直延续了300年,在清到民国时期达到了高潮。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活得潇洒自在,可是因为封建礼法的压迫而产生,自梳女虽然避免了家庭不公,却有艰辛凄惨的一面。

一旦成为自梳女,就终身不得反悔。日后如果做出反悔举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平日虽然可以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婆屋”,也就是举行自梳仪式的地方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扶持,亲如家人。可是一旦年老或病危,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而且在去世后,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如果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

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上自梳女虽然获得了经济独立、自己养活自己的权利,可是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好在后来随着蚕丝业的落寞和封建制度、习俗的破除,自梳女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话说回来,即使现在男女关系平等,生活中也不乏众多女强人的出现,可是要想一辈子独身,现实中的阻力也不是一般的大啊,所以还是努力相亲找对象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满语在清朝推广下还是灭亡了?1269年03月17日八思巴文颁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清朝多次全力推广满语教育,最终满语还是灭亡了?1269年3月17日:蒙古颁行八思巴所创新字。八思巴创造了新蒙古文,试图一举涵盖元朝统治地区的所有文字。八思巴文这种拼音文字很不成熟,没多久就被元朝各民族抵制,仅在少数官方文件中使用。随

  • 盘点那些必看的超优质民国文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文学作品排名知乎,民国文学翻译流派,民国时期哪些小说好看

    种田,慢热。谈谈民初中叶香港上流家庭的一些琐事;以及香港家庭中各种奇特的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如果21世纪优秀的物理学生被送到20世纪初,他们会是什么?每一个都是惊天兵器,绝世神功,惊世天材宝库。他们的头脑是锋利的刀。未来几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没有人比她更好用这把武器。内容标签:重生怀珍一觉醒

  • 清朝后宫妃子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管理制度已经很完备了,每个皇帝对吃穿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花销也完全不一样。来看看女王都吃什么我们经常在剧中看到乾隆皇帝的身影。他是一个很会玩会吃的人。有时内政部的钱会以赤字的状态花掉。后来当内务府有和珅。变了。皇帝和太后的饮食标准最高,其次是皇后。那么每天差不多可以用掉25斤猪肉。其实我们都知道,古

  • 康熙九子为何争帝位?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王子不是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只能说我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如果康熙的儿子们在我们普通家庭长大,或许所谓的拼搏精神就不会那么强烈。但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直接造就了他们必须战斗的心态。首先,这些皇子的母亲,分很多种。清朝后宫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在座的各位,都是看过无数宫斗剧的资深武者。说实话,后宫的这

  • 指尖上的国宝84丨西周虢国玉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说文解字》云:“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其基本形制是内圆外方,中有贯通的圆孔。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玉琮是新石器时代的流行器型,到商周时期已式微。作为礼器,玉琮是用来祭祀大地、沟通鬼神的。有人认为玉琮中间的孔洞,在祭祀时起到沟通天地

  • 姬昌姓季,为什么长子叫伯奕考,次子却叫季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季发是什么意思,姬昌姓姬简介,季发

    在《封神演义》中,周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伯夷考是姬昌的长子,姬发是次子。伯夷考其实就是姬伯夷考,只是前面的姓氏经常被省略,所以就变成了伯夷考。伯夷考,姬姓,名考,“伯”字表示他在子女中排行老大,“懿”字是官职名称。而季发常被称为仲发,“仲”字是排名第二的意思。姬昌也常被称为姬伯,意思是他是纪家的长

  • 《封神演义》剧透!帝辛终于明白妲己的目的,而大尚却已经迷路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封神演义帝辛妲己,帝辛妲己的爱情插画,帝辛妲己的同人小说

    其实早在之前,观众就看得出来妲己的心是善良的,只是每天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再加上后宫勾心斗角的勾心斗角,这么善良的人,很难变成这样的好心人。好像。也难怪她会走上今天这样的田地,而以如今的情况,单凭妲己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结局的。事实上,帝辛在心里就是想剥夺姜皇后的权利。毕竟,她身后的姜桓楚手下有那么多精

  • 解密商代玉器,《中国教育科学》杂志发表曾云锋的商代玉象论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杂志成功发表了曾云锋的一篇论文,题为《殷商玉雕艺术中的玉象研究》,同时获得2022中国教育科学“年度教育科学奖”,该文深入探讨了商代玉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据悉,商代玉象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之一,制作精湛、造型优美、纹饰繁复,是中国古

  • 搜神记卷4之3 姜太公做灌坛令 暴风骤雨也绕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搜神记口诀,搜神记卷十八的启示,搜神记卷四故事

    原文: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 第十七回 商汤(上): 是个好领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传了十四代之后,有个姓子名履的后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熟悉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汤。商汤此人能够成就大业,我认为他的领导力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他是个好领导。商汤第一,他会作秀,收买人心。这是企业发展,增加曝光度的好手段。据说有一次,商汤视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