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几人盗三国赵云墓,不分昼夜轮流挖3天未遂,只因群蛇“守护”?

几人盗三国赵云墓,不分昼夜轮流挖3天未遂,只因群蛇“守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1/26 3:58:22

这句顺口溜想必很多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是朗朗上口,作为三国时期战斗力的排名表,很多人对此亦是深信不疑,作为第一名的吕布在很早的时候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于是排在第二名的赵云顺理成章的晋升为三国时期武力值NO.1。

赵云凭借高超的武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一代名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

“吾乃常山赵子龙”是赵云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开场白,这句话喊出了赵云的自信,更彰显了某种霸气!像极了那句“马弓手,关羽”和“燕人张翼德在此”。赵云的自信和霸气绝不是狂妄,他像神一样冲击着每一个观众!

那是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舞台,也是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封神之战!赵云仅凭一人之力,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救出了年幼的阿斗,打出了刘备的威风。

最后,赵云留下了这句话,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神话!也给曹操留下了一个疑问?“赵云?赵子龙?何人也?”

一代儒将“赵子龙”

在陈寿所写的正史《三国志》中,赵云是真实存在的,陈寿所写的《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赵”指的就是“赵云”,也因为这五人的传记放在了一起,就有了传世后人的“五虎上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天的河北石家庄正定),历史记载赵云身长八尺。从赵云在影视剧中的演员就可以了解,以前的赵云应该是非常帅气的人。不仅如此,年轻时的赵云也是小有名气的。赵云和关羽、张飞,并称为“燕南三士”。

起初,赵云并没有跟随刘备,这也就是解释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里没有赵云。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作为一方势力的公孙瓒非常的赏识赵云,经过多次的招募,赵云便在公孙瓒帐下从事。

作为汉室后裔的刘皇叔,此时也在公孙瓒的屋檐下讨生活。那是刘皇叔和赵云第一次相识,两人非常的投缘,只是碍于公孙瓒的面子,刘皇叔没有做出挖墙脚的事。

此时的赵云虽然想跳槽,但是碍于道德,一直没有那么干。对于公孙在的才能,赵云一直保留着意见,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在那之后,赵云借着哥哥去世回家奔丧之际,离开了公孙瓒。

没了赵云的公孙瓒很快就被袁绍灭了,那时候刘皇叔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赵云也险些落草为寇,此时的二人各奔天涯,都在军阀混战的日子中勉强生存。

那是七年后,赵云和刘备再次相见,犹如老乡,两眼泪汪汪。从邺城之后,赵云正式加入刘皇叔阵营,也成为了继关羽、张飞之后,最早期跟随刘备的猛将!

后人对赵云的评价多是一名“儒将”。很多人也认为赵云的一生是三国时期最为完美的。自打赵云跟随刘备之后,皇叔这条巨龙便多了一只利爪,赵云戎马一生三十载,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比较出名的就是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和江南平定战。

赵云在每一次战役中,都发挥出色,从来没有让主公刘皇叔失望过。赵云的表现,也展现了其非常出色的将帅才能,在那之后,赵云也亲自指挥了“入川战役和汉水之战”,并且都取得了胜利。

为什么说赵云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呢?在平定益州之后,益州非常的混乱,赵云引用了霍去病的故事来劝谏自己的主公刘皇叔,告诉他要把那些财产都还给百姓们。此举让人见识到了一个武将竟能像文臣一样清醒,实属不易。

不仅是这样,在关羽和张飞先后被害之后,赵云也是极力劝阻自己的主公不要冒然“伐吴”。赵云的这两次举动,得到了后世的史学家赞扬,这也就有了“儒将”的雅号!

公元229年,一代名将赵云就此陨落,刘禅感慨赵云为蜀汉所付出的心血,下诏命其子孙将赵云安葬在大邑地区,并在那里为赵云修建庙宇,以供后人敬仰!

经历风雨的“赵云墓”

今天,要说一说的有关赵云的故事,但不是他生前的丰功伟业,更不是他的野史八卦。而是,有关于赵云死后的事,也就是“赵云墓”的事情。

赵云晚年死在了蜀汉的都城,即成都。赵云曾奉命在大邑县的银屏山一带驻军,主要是负责抵御前来进犯的羌人。

这一待,就是很多年,赵云对银屏山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其死后,刘禅赐赵云在那里安葬,并在银屏山给赵云修建了庙宇,允许人们祭祀赵云。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东侧1000米外的银屏山。也就是赵云墓的所在地。整个赵云墓的周长是近30米,面积近3500平方米。

远看墓冢和一座小丘无异,整个墓冢依山而建,被一条长长的女墙围在了中间,墓的封土也有两米多高,封土下则是被四层青砖为了一圈。

不得不说,作为东汉末年的墓冢,能保存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了。像这样有气势的将军墓也是不多见的。不得不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云的完美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历史上不只是对赵云,对赵云墓也有很多的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对赵云墓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在《蜀中名胜记·上川南道》中曹学佺就记录过,在银屏山下面有一座土城,有人说这里是蜀汉将军赵云的墓。原文是:

“有云墓及庙存。”

明末清初时,赵云墓曾遭焚毁,不知是不是清兵入关时对汉人的武将多有蔑视,所以将赵云的墓和庙宇推翻,这种猜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岳飞在清朝时就被请出了武圣庙。

清军入关以后,到了康熙年间,这里来了一位知县,名叫李德耀,知县看到破败不堪的赵云墓和庙宇非常的心痛,于是自掏腰包,在这里重新修缮,并且亲手书写了“汉顺平侯赵云墓”七个大字,为一代名将赵云从新立起了碑。在清朝《大清一统志》中就记载着赵云墓:

“赵云墓,在大邑县东三里。”——《大清一统志·邛州》

在那之后,人们对赵云墓的称呼也变了,大家开始称呼这里“子龙庙”。“子龙庙”的香火一时也红火了起来,每到春秋两季都会有人来此祭祀,来到这里的官员也会不时地修缮“子龙庙”的建筑。

从康熙皇帝以后,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会拨款对“子龙庙”进行修整,在咸丰时期更是进行了扩建,扩建之后的“子龙庙”拥有了三大殿,整个景象也是空前的繁华!

民国以后,四川各个地方都建起了公园,“子龙庙”也在这时被迫变成了公园,当时的行政部门还在这里建立了公园管理所,方便整个“子龙庙”的管理,每年春季还要在这里举办庙会,庙会一开就是十天,“子龙庙”的庙会是非常出名的,也是非常盛大的,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慕名而来,也有些有钱人会从成都亲自来一睹“子龙庙”的风采,毕竟这可是四川省红火的庙会了。

“子龙庙”的红火是有原因的,主要归功于四川军阀的照顾,当时四川的军阀大多都是大邑县人,从小对赵云的故事那是耳濡目染,在加上赵云的历史口碑也确实圈了不少粉丝,所以在那些人成为军阀之后,对“子龙庙”的修缮力度那是空前的巨大,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一点也不含糊。

“赵云墓”被盗,群蛇护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子龙庙”这样的古代建筑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维护力度也是空前的大。

仅仅一年国家就对“子龙庙”进行了两次拨款,主要是用于修缮庙宇建筑,文物单位也是在“子龙庙”多次举办文物展,“子龙庙”里面也开起了茶馆,繁华程度那真是有增无减。

那些年,全中国都在扫盲,建学校成了重中之重的选择,“子龙庙”边上的公园是一个空地,正好可以建一所学校。

在那之后,人们对这里重新开发利用,这里不再有庙会、公园、茶室、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大邑县政府要在这里建学校,就这样“五七中学”在这里拔地而起。

那年,当地的一家工程队负责“五七中学”的建设,他们要在这里建设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为了学校,“子龙庙”多少都会受一些影响,可就在工程队破土动工的时候,一件离奇的事,发生了!

当年的大邑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一群工人正准备拆除这座经历了战火,经历了岁月的“子龙庙”。

就在破土动工没多久,在银屏山四周的草丛里传来了一阵阵响声。这哗哗作响的声音,让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是何物?走近一看,大家顿时毛骨悚然。

“蛇,是蛇”在场的人大惊失色,一个个惶恐地喊着,一群蛇围着即将被拆毁的“子龙庙”,成百上千只,真是不计其数,这些蛇就像是来保护赵云的。在场的老人,痛哭流涕地喊闹着“我就说~不能乱动,这是糟了报应喽”。

虽然这一说法至今尚有待证实,但到现在还有活着的老人记得那件匪夷所思的事,他们都感觉很奇怪,突然来了这么多蛇,属实是让人不寒而栗!

即便是这样,丝毫没有打消一些人对“赵云墓”的惦记。就在当地施工队对学校施工的时候,一群不法分子盯上了“赵云墓”。

那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正是当时工程队的施工人员,在他们的印象里,赵云是个非常有名气的大官!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赵云墓里金银财宝肯定有不少!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拿出一件,就够他们花一辈子的。

发财的梦,就在眼前了,什么法律和道德,早已抛之脑后。就这样,这些没有廉耻和道德底线的人,就这样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对“赵云墓”实施了非法挖掘!

他们利用施工的便利,开始强挖“赵云墓”。只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就在这些不法分子挖墓的时候,一滴滴硕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那天,雨下的很大,这些坏人挖出的坑道,没一会就被大雨给淹没了,他们坐在边上等着,等雨停了就继续,可这场大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

眼看自己挖的坑变成了蓄水池,这群坏人傻眼了,最后不得已,他们只能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村里还流传着“群蛇护主”的故事。

就在这个时候,雨停了,天晴了,没过一会,坑里的水也下沉了!或许冥冥之中,有神明在守护着这个传奇的“一代名将”!

随着时间的变迁,“子龙庙”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那些年,学校也搬离了子龙庙,子龙庙的维护也相对轻便了很多。

人们对破坏过的地方也进行了修补,在那之后,“子龙庙”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庙会,公园,茶室,欢声笑语,又再一次出现在了这里。这里还被评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多年以后,这里成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子龙庙”,是多年人为重新修建的。我们可以通过以前的老照片观摩到“子龙庙”曾经的风采,也可以从德国人恩斯特·伯施曼在1914年绘制的《大邑赵子龙祠墓图》中见识到曾经“子龙庙”的结构。

如果你喜欢《三国演义》,喜欢那个“白衣长枪”的赵子龙,在疫情过后,不妨前往那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赵云墓”。去感受一下,赵云的故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评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的神勇是否被夸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点,与战场上“玩阴谋”的行家韩信,完全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极致相反的两个人,这应该也是韩信离开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项羽打仗根本不喜欢用什么奇谋诡计,每遇强敌,似乎只有四个字:“干就完了!”陈胜、吴广起义后,陈胜手下大将周文带着数十万大队逼近秦朝都城咸阳。当时,秦末名将章邯,临时组

  • 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暴露东吴数位重臣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甘宁之死《三国志·甘宁传》仅提了一句:“宁卒,权痛惜之。”根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卒”是古代对大夫死亡后死亡的通称,也就是指死亡。但是,究竟是死于疾病,还是其他原因,却并未提及。不过,《三国演义》给出了答案,说甘宁因痢疾缠身,病情加重,而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杀。▲甘宁雕像但是,甘宁作为一个一辈子的

  • 66岁曹操临终时,看着5岁幼子曹干,悲从中来,其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220年3月的一天,66岁的曹操身卧病榻,临终之时,看着怀中年方5岁的幼子曹干,不由悲从中来。据《魏略》记载:曹干,是曹操的第25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由曹操妾室陈氏所生,出生当年即封高平亭侯。3岁时,其母病故后,交由王昭仪抚养,先徙封赖亭侯,同年又改封弘农侯。▲曹操与曹丕剧照也就是说,曹干3

  • 秦始皇佩剑拔不出来,最新考古破解“王负剑”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考古学家从2009年开始挖掘秦兵马俑陪葬坑,面积约430平方米,共清理出220件陶俑、16匹陶马、4乘战车等,还有许多车马器、兵器与生产工具,并得知陶俑的制作过程,陶俑躯干完全制作完毕,二次覆盖细泥、做细部雕饰,再黏上独立制作的双臂,另外出土的兵器也非常珍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提到 ,此次

  • 可汗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他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可汗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他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当时位于大唐边境的薛延陀,本来是臣服于大唐的,但是后来李世民将东突厥人安排在了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并且扶持阿史那思摩为可汗,这让薛延陀的真珠可汗耿耿于怀,十分不满,于是就在唐朝边境屡屡挑起战争,但是次次都被唐军打败。在经过几场战争之后,真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时的心情如何?16年后得以验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皇家的权力很大,特别是皇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样一个顶端的位置,也就惹的这些可能性继承人心痒痒。所谓的可能性继承人呢,也就是皇帝的众多儿子们。为了这个宝座,他们闹的可是十分的凶残,杀害手足也是常事。都知道李世民是唐朝十分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但是坐上的这个皇位,却是不那么名正言顺,因为他是从自己的兄长

  • 如果李世民穿越成刘禅,蜀汉能够翻盘吗?李世民和刘禅有多大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还认为,李世民拿到刘禅的开局之后,会变得欣喜若狂。因为蜀汉政权的家底,至少比李家起兵的时候,要厚实很多。而且,还有诸葛亮这么一个超级牛人辅佐,李世民完全可以彻底放开手脚,随意在前线厮杀……这样看来,李世民穿越成刘禅之后,似乎很快就可以统一天下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了解过三国以及隋末唐初这段历

  • 曹操的一位儿子,谋划反抗司马懿,最终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曹操的几个有名儿子怎么死的,新三国曹操司马懿对话

    一具体来说,这个人就是曹彪。作为曹操的儿子,曹彪于公元195年出生,而就在次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自此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一统北方中原。公元216年,曹操不仅完全架空了汉献帝,更是在东汉王朝之下建立了魏国这一封国。于是,他册封曹彪为寿春侯。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不久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朝一统天下仅仅是天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秦国的经济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转型,全方位的变革壮大了秦国秦朝的综合实力,为秦国实现统一伟业奠定了经济基础,从而也对历朝后代的封建王朝的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秦国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不容小觑,而研究和探讨让秦国崛起的经济制度建设也就有其必要性,然而这一统天下而迅亡的结局带着浓重

  •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喝酒听曲散尽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像(马睿临)《太白醉酒图》清苏六朋□马睿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去国,从巴蜀顺江东下,来到了繁华的金陵城(今江苏南京)。他在金陵待了一阵子后,隔年(726年)春天又欲往广陵(今江苏扬州)。临行之际,李白与前来送行的朋友们饮酒作乐,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一诗。诗中说:春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