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3/12/15 7:41:04

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表达,每个成语都有其典故,。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现代汉语中很多的词成语都是古今异义词,什么意思呢,就是同样的词语在古代和现代,含义可能截然相反。而我们今天要提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古今异义成语:“人尽可夫”。

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女子的丈夫,这个词在现代的含义,是一个充满了讽刺和恶意的词汇,多用来形容那些私生活混乱、不洁身自好的女性。

殊不知,这个词汇在古代的含义完全不同,并且词语的背后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故事的主人公又是谁呢?如果知道了背后完整的故事,我们就会感叹这两者含义的大不同,也会明白这个故事就算是放到现在可能也是现代人也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

01

人尽可夫的缘由

人尽可夫本意是:“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可能成为一个人的丈夫,但是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父亲。本意其实就是表达夫婿挑选上的众多选择性,却被后世误解到了如今,历史上也有其真实的故事原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有一个很厉害的大臣,他的名字叫做祭仲。他辅佐郑国公多年,因为能力出众,备受郑国公的喜爱。郑国公死后,挑选了一位自己十分满意的人选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让祭仲在自己死后宣告这个遗嘱。

谁知道,由于当时郑国公的妃嫔中有一位是国的公主,并且宋国实力雄厚。因此,在宋国国主的威胁之下,祭仲只能被迫宣布了另外一位郑国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郑厉公当了接班人。

郑厉公继位之后,总是担心留着这位大臣后患无穷,于是派了一个名叫雍纠的男子,去杀祭仲。无巧不成书,偏偏这个祭仲是雍纠的岳父。而在一次意外中,雍纠的妻子雍姬听见了这件事。于是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两边都是自己的家人,万般无奈之下她便去问自己的母亲。

于是便有了我们提到的这个典故的由来,雍姬的母亲告诉她,丈夫以后可以再换,要看清亲情血缘的重要性。母亲的这番话,让雍姬得以在痛苦和纠结之中,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告发丈夫,父亲最终杀死了丈夫。

02

时代背景下的选择

雍姬的选择和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在那个时代里,三从四德的礼教压制之下,作为妻子的雍姬不管怎样选择,都是一个两难的状态。这个事情背后是什么原因?是一个类似于“to be or not to be”的一个根本性的选择。是着你的丈夫,还是向着你的父亲?背后是中国人注重父权,注重宗法的一个问题。

《三国演义》里刘关主张,妻子就是衣服,而兄弟却是手足,衣服随时可以舍弃更换,但是兄弟却不能舍弃,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放到雍姬这个事件里,雍姬选择了有血缘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丈夫。雍姬和刘关张的话语以及做出的选择是差不多的,可为什么人们就只能接受刘关张的思想?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影响。

虽说古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以父权为主,注重理解和孝道。加上封建社会本身对于女性的束缚和轻视,雍姬的母亲作为长辈相劝,雍姬自然会慎重考虑,以母亲意见为主。丈夫被杀之后,自己可以回到娘家,以后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活路。可如果父亲被杀,在不考虑自己的前提下,自己的母亲以后也会过得十分凄惨。

除此之外,我们极有可能忽视到的一点就是,雍姬的母亲,她也同样是面临选择的一方,需要在自己的丈夫和女婿之间,进行抉择。不用多想,她自然是更爱护也更注重自己的丈夫,无论是情义还是衡量自己未来的出路和利益,雍姬母亲选择牺牲女婿,都是长远且稳妥的。

03

选择背后的哲学沉思

雍姬母亲的回答,与她母亲偏袒自己的丈夫虽然有关系,但是,在中国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她去问其他人,也会是同样的答案。因为,按照孝道她必须这样,按照血缘关系,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血亲永远大于无血缘关系的。

不仅仅是因为血脉亲情,古代女子没有强大的娘家在夫家会过得很惨,娘家强大,就算丈夫死了还可以想办法回娘家生活,但爹死了就意味着娘家没落了,她在夫家可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这是雍姬的选择,也是大部分女性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真爱难求,遇到自己两情相悦的爱人并且能够不遭到反对结婚的夫妻,本就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因此,他们认为得考虑爱情,尤其是自己的家庭。

如果有孩子,还得考虑孩子。牺牲丈夫还要连累孩子!因此,不能盲目牺牲丈夫,因为他不仅是孩子唯一的父亲,还有白发老人要养,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顶梁柱,若是没了丈夫,整个家庭可能就塌了!

两种说法,两种不同的选择,这事件本就是没有对错,自己没有置身处地的需要进行抉择时,我们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就像现在很多的八卦新闻,或者是别人的隐私,我们都应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况且,这世间,本就是各有各的选择和生活,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开自己的花。

04

放到现代,经会有人问自己的男朋友或者丈夫“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救谁?”这些都是一样的问题,其实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哲学人性选择。现代社会已经进步,在如今已经十分相对自由和幸福的处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和人生方式。我们能做的就是看清形势,不后悔,综合考虑,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负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于爱德华·埃尔加的评价如何?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出生于伍斯特郡,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出生于乐器商家庭,初从父学小提琴,兼擅多种乐器,并自学作曲。1904年因所作国定颂歌《加冕颂》(1902年作)受封为爵士。1931年受封从男爵。埃尔加的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又饱蕴后期浪

  • 如何评价神龙政变?有哪些后续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王朝,是为神龙政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

  • 让曹操忌惮的马超,为何晚年会郁郁而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信布齐夸勇,关张可并雄。西凉锦马超在此,谁敢造次。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五虎将之一,谥号神威天将,武力高超,一生斩首名将数名,是蜀国的主要战力之一。马超出生于名将世家,马超的父亲是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早在马超起兵之前其父亲就为其积累了很大的人气,所以马超起兵的时候,一呼百应各种小势力纷纷投靠。在建安

  • 韩信完全可以拥兵自立,为何他没有这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在历史上算是著名的军事天才,在韩信攻下齐国之后,有两人先后劝韩信背汉自立。若是背汉而与楚国连和,则可三分天下,但他却没有选择背叛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出身贫寒,年轻时郁郁不得志,又看不上普通的农活儿,所以经常忍饥挨饿,年少时他受亲人照顾,所以才能苟延残喘,不至于死去。生活上,他时常受人欺凌,曾经有

  • 朱元璋严禁买卖人参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严禁买卖人参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历史中,朱元璋曾一向被冠以嗜杀,残暴,喜怒无常等诸多负面评价。登基后,他关心百姓疾苦,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产,有利民生的措施,使得百姓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更为未来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朱元璋所列出的一众不征之国,已经证明了其眼

  • 靖难六国公与靖难之役有什么关联?他们的生命轨迹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靖难六国公,历史解密

    说到靖难六国公,就不得不说明朝早期发生的重要事件——靖难之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靖难之役又有人称之为靖难之变,在性质上并非王超的更迭而是皇亲内部的斗争,这次残酷的皇位之争,直接影响着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对于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四年残酷的骨肉相残之争,朱棣顺利的登上了皇位,成

  • 刘询还经常赏赐霍光,真的是因为信任霍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前太子刘据之孙,在位25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前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人构陷,恐惧之下起兵谋反,失败后被杀。襁褓中的刘询被下狱,直到四岁刘彻大赦天下才被放出,后被祖母史家收养,十七岁之前一直养在民间。幸运继位汉武帝去世后,汉武帝少子刘弗陵继位,根据武

  • 宋明两代没有藩镇割据,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明两代没有藩镇割据,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长达150年的藩镇割据时代,直至最后被藩镇灭亡。这也是创下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纪录,其他大一统王朝即使有藩镇或军阀割据,也往往出现在王朝的末期,极少有像唐朝这样的。正所谓物极必反,唐之后的宋、明两个汉家王朝,事实

  • 李氏宗室反对武则天称帝,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她的称帝之路走的并不顺畅,反对的人与势力非常多,尤其是李氏宗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面对武则天一步步窃取李唐天下,李氏宗室显然是坐不住的,虽然他们都与皇位无缘,但毕竟是老祖宗创下的基业,一旦改成武氏江山,他们的利益自然也受损失,说的更严重一

  • 陈桥兵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如何评价此次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960年1月31日,赵匡胤发动了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一次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