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汤灭夏:除了争地盘之外,还有一层意义很少人知道

商汤灭夏:除了争地盘之外,还有一层意义很少人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59 更新时间:2024/2/3 22:21:38

但很少有人知道,商汤国的覆灭,不仅仅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战争,更是一次复仇,一次复国之战,一次为先祖讨回江山的战争。换言之,大禹从商手中抢走了江山,而商又从夏手中夺走了江山。

按照《夏本纪》的说法,大禹治水泽众,德厚德厚,所以帝舜放弃了自己的儿子,改立大禹为继承人。上个世纪,在国外出土的周初青铜“遂公”,是大禹治水的第一个记录,其中写道:“天赐禹泽之地,河东之地,河东之地,百姓之善,自作配乡(安乐),以示大禹的治水之恩,所以他被称为百姓之王,百姓之“父母”。

问题是,既然等级制度和私有制都存在了,为什么皇帝不把王位让给大禹呢?《五帝本纪》记载:“以兄长为王。舜子也是个不孝之人,舜朝立禹为王”,很多朝臣都提议让他继承商钧,但是帝舜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他的“不肖”,并没有说他是“不肖”的。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帝舜的品德是何等的崇高,但是从人性和部落的角度来考虑,却未必是这样。帝舜和大禹都有自己的家族支持,他们的目标也不一样,就算他想要退位,帝舜的那些下属会同意么?大禹在位后,他的部属们肯定不会再受重视了。反之,大禹的人会将他推上新君之位,就像赵匡胤陈桥之乱一样,他的手下会将赵匡胤推为新君,从而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帝舜和大禹的权力更迭,就像是《竹书记年》中描述的那样,帝舜囚禁帝,就像他的儿子丹朱,当年尧德衰,被舜囚牢,大禹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大禹“夺取”了帝舜的江山,从而开创了大夏王朝。《五帝本纪》记载,大禹死后,将皇权交给了商均,但是所有的诸侯都对他视而不见,纷纷向大禹行礼,大禹遵从了他的旨意,册封了他一片土地,名为“尧子丹朱、舜子殷俊,各有领地,以敬祖先。”

但是,他和大商有什么联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帝舜是商族的老祖宗,他和帝俊帝喾都是一样的存在。

要说明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商均”是一种特殊的名字,与商代的商人是同一个名字。根据先秦“氏”的起源,大部分源于一个地方,如韩,赵,齐,秦等,都是在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姓,只有少数的人,如司马、王等,源于官方或地位。《竹书纪年》记载:“帝命子义,皆为商,乃为商”,这意味着帝舜将自己的儿子迁到了商国,所以,他的孩子才会被称为“商均”。就商国而言,殷商与后世的商代有着一定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则可以由他的身份所揭示。

虽然很少有人将他和大商的关系扯上关系,但是根据史书上的描述,他应该是商族的先民。《礼记》中有这样的话:“殷人帝颛顼而居,其祖之约,其宗汤也。”《国语》中说:“商之帝舜,其祖之约,其郊冥者,其宗汤也。”除了“尧”和“颛顼”不同,“契”、“冥”、“汤”都是一样的。郭璞说,帝俊就是帝舜,因为他的名字是“俊亦舜”。在《山海经》中,只有他的名字被发现了,他就是商朝的开创者,也就是商之始祖,商齐的父亲。根据不同的史料,闻一多在《天问疏证》中对“帝降异羿,除罪人”的阐释,“帝俊,帝号,帝号,帝舜,是东夷的天帝。”郭沫若也承认,帝舜就是帝喾。当代张开焱则提出:「史书中有关帝舜之事,皆由帝俊所著,或由其本人所著。随着帝俊的传奇,帝俊成为了“专职”的先民,而帝舜则成为了“专职”的皇帝。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建立的国家,其实是属于商国的,但大禹是怎么夺取权力的,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都是一个谜。

但是,因为帝舜氏族太过强大,所以刚刚崛起的大夏一直都有一种危机的感觉,所以大禹和夏代就开始分裂,迁民固地,以稳固自己的政权。

大禹登基,部分帝舜部落归顺于他,大禹将他的土地赐给了虞人,并将他的领地也传给了他,于是商均就是有虞国的皇帝。反之,一些对大禹不满的先帝遗民,可能已经被斩杀,也有可能迁移到更遥远的地域。而大禹则是将斟寻氏和斟灌氏迁移到了帝舜的都城,就像是周人宗家在商贾之地的时候,为的就是威慑先皇,故而在太康灭亡的时候,太康的侄子,仲康的儿子“夏后相”,为了逃避韩广的迫害,逃往了帝丘。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提到,帝舜的首都帝丘,皇甫谧说:“帝丘,东郡,濮阳。”《孝经·援神契》中写道:“帝舜出生在东郡(濮阳),故河南濮阳被称为“颛顼之都,帝舜的故乡”。在2005年度,在“高城”遗址中,发掘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高成”,其中包括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高成”,使“高成”的历史记录更加真实。

总而言之,在大禹的统治下,他们的部落元气大伤,而他们的先祖则是依附于大禹或者是大夏,在他叛乱前,他们都是大夏的附庸。例如,在“夏后杼”时代,黄河再次发生洪水,《竹书记年》和《国语》都有“帝酉十三年,商侯冥死河”的记录,商侯冥因治水而亡,商侯冥是夏王朝的一员,王国维相信他就是“王季”,即王亥的父亲。

这就是所谓的“天道轮回”,大禹万万没想到,在四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将自己的子孙后代悉数打倒,最终“复国”。而在商汤“复国”后,更是一片腥风血雨,以至于后人对大夏的行踪,都没有多少的记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分封制末路下的十字路口,韩信一生悲剧的时代背景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的发迹史简介,末路姐妹韩信,韩信是何时被重用的

    楚汉相争为这段历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说楚汉争霸是一局精彩的棋局,而韩信就是这盘大棋的胜负手!他一生经历数十战未尝败绩,人称兵仙,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最后却兔死狗烹,身死人手,悲惨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韩信,选自《历代名臣像解》我们这篇文章就来探讨一下韩信人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普通人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

  • 为什么说古代封建王朝只推崇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孟子是“贤者”,开启的是教育著书立传的先河间接地得罪古代统治者“独享”资源之专利地位,强调的是“仁政”(人性向善论)也是古代统治者难以接受地认识社会理论,是理想社会的实践者也是古代统治者作为现实主义者所抵触的根本原因,维护的是王道的政治诉求更加让古代统治者认为孟儒过分地强调了人本主义色彩,精神修养与

  • 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秦国老将王剪攻打楚国以自损名号求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末年秦王政准备吞并楚国,继续他统一的大业,他召 集大臣和将领们商议此事。秦王先是问大将李信,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军队。李信不假思索 地说:“有大王的英明决策,挾秦军胜利之师的雄威,灭楚20万军队足矣。秦王政听了,暗暗称赞李信果然是个少年英雄,他又问老将王翦; “王将军,你的意见呢?王翦说

  • 《大秦帝国之裂变》不灭秦国就是败?老将军一怒之下交出兵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夜已深,但中军大营内却灯火通明,老丞相公叔痤作为主帅,正和一众将士商议如何退敌。[var1]对秦军近乎以命搏命的打法,主帅也是颇感头疼,即便他拥有天下最精良的铁甲方阵,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着实耗不起,秦军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天下都知道秦国是穷乡僻壤,但民风彪悍。即便魏国此时独霸一方,却也对秦国这

  • 人才济济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鲁国人才济济,战国鲁国墓,鲁国历代国君及重要人物

    首先,鲁国的第一位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鲁国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了今山东省一带的大国。鲁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可以看出鲁国首先在国土面积上是不弱的,同时这一代在古代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靠近中原利于争霸,这是一个非

  • 淝水之战背后的悲剧,以怨报德开启的历史魔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前秦政权在四世纪中叶建立,是在残忍血腥的后赵政权倒台后建立的。也许是吸取了后赵政权残忍对待汉人,结果最终羯族人也被汉人反戈相击最终彻底消失的教训,前秦政权对待各个民族均是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尤其是第三位帝王符坚的时候。他在幽禁并杀死了年长自己三岁,嗜杀成性的堂兄符生后登上帝位,重用王猛等大臣,励精

  • 廉颇客走他乡,李牧被陷害至死,白起被逼自杀,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名将王翦简介,白起蒙恬王翦谁厉害,王翦跟李牧有过交手吗

    廉颇是赵国名将,以勇气闻名,一生仕三代赵王,廉颇率领的赵军几乎吊打周围诸侯国,他曾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击败魏军,夺取几邑、防陵、安阳,在几之战中击败秦军,长平之战中,廉颇坚守阵地,虽然损兵折将,但未能让秦军攻破防线。即使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为受损的情况下,廉颇仍然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俘虏了燕军主将,

  • 谁是孔子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他选择什么样的偶像看出来。所以,判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从他崇拜什么人看出端倪。孔老夫子也是一个有偶像的人,他的偶像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是春秋时期比自己稍早一些的人。上古时期的偶像都是圣人,譬如周公。但是,从上古的圣人偶像中很难判断孔

  • 战国五大质子:一人被杀,三人修成正果,一人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为啥不杀质子,战国第一奸臣被谁杀死,战国质子是什么意思

    [var1][var1]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所以质子行为也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各国质子大约有30起左右,令人诧异的是强国的质子行为比起弱国更多也更为频繁,比如秦国和魏国各约有6起,赵国和楚国各约有5起,反倒是实力比较弱一点的比如燕国和韩国的质子行为反而不多,这大概和越是强国战事越频繁,有求

  • 战国轶事:如果魏国能够重用这四个人,那统一天下就没秦国的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魏国的十大名将,秦国攻打魏国文言文,秦国vs魏国

    [var1][var1][var1]1.吴起在中国历史上,吴起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作为军事家,可以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又可与商鞅比肩。他虽然出生于卫国,却并不得志,后来到魏国,被魏文侯赏识和信任。吴起也不负厚望,创立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然后又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可是魏武侯上位后,吴起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