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最有社会价值的肉类。在古代鱼翅燕窝都收买不了顶级的战士,但牛肉可以,不信,你看一下顶级刺客的饮食就知道了。
[var1]
作为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荆轲的待遇也是超乎当时士人的现象,“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在荆轲的待遇中,美人手和千里马的其实都算不得什么(四公子等人拉拢宾客经常赏赐自己的女人),最让荆轲看中的其实就是每天的牛肉太牢待遇。
[var1]
太牢是当时最高的礼仪饮食,关于太牢的规格有多种说法,有猪肉羊三牲齐备的说法,也有“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牢(与太牢同)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犆豕则以豕左肩五个”等说法,但每一种都离不开牛肉。
[var1]
在春秋战国时代,肉食也具有阶级性。《礼记·王制》明确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太牢之礼是诸侯和上卿的礼仪饮食,是当时规格最高的国宴,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秦穆公和小舅子晋惠公PK,打败了恩将仇报的晋惠公后也要按照诸侯礼节给小舅子牛肉吃。“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也让春秋时期的秦军吃了大亏,因为这个规定郑国的商人弦高立即宰杀了三头牛犒劳秦国军队时,孟明视等人就毫不怀疑弦高的使者身份。同样孔夫子的宝贝儿子孔鲤诞生时,鲁国国君就送了鱼当贺礼,这和孔夫子士大夫的身份正好符合。
[var1]
[var1]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地位降低,但不少士人依然希望得到主君给予他们正常甚至超常的待遇。弹剑作歌的冯谖要吃的不单单是鱼肉,更是孟尝君对于他士人地位的承认。韩国大夫严仲子要报复自家国君,花费了足足百金(也就是十个中产之家的产业)给聂政的老妈庆寿。聂政钱没有收,但是依然觉得这是老严高看自己,愿意替他卖命杀人,留下了:“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的名言慷慨赴死。
[var1]
士为知己者死,当时的刺客很多都是要求超等待遇的士人。他们敏感而自尊,只要主政者给了他们相应的饮食待遇,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些人就愿意“舍得一身剐”、闹出大新闻。荆轲熟知宫廷外交礼节,能够客串外交官,还能和当时秦始皇的宠臣谈笑风生,他无疑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战国时期的没落士人。
[var1]
荆轲享受了太牢之礼,被燕国人尊称为荆卿,他也真的豁出命帮助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