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齐国霸权的兴衰史

浅谈齐国霸权的兴衰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4/1/16 9:47:43

一、齐襄公之祸

(一)恶行累累

齐襄公是齐国的第十四位国君,他即位时,齐国依靠东海之利,又有前代国君励精图治,所以国力强盛,百姓富足。

齐襄公其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经常仗着国力欺压周边小国,后来甚至还肆无忌惮杀害鲁郑两国的国君,惹得天下侧目。

第一位受害者是鲁国的鲁桓公,他的妻子是齐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按理说,两人有姻亲关系,何必闹得你死我活?可齐襄公不是一般人,他年轻时就与妹妹文姜不清不楚,直到文姜嫁去鲁国,才暂时消停。

[var1]

襄公四年,他邀请鲁桓公来齐国会盟,实际是想与文姜再续前缘,谁知两人被鲁桓公发觉,鲁桓公怒而斥责文姜。

齐襄公听闻此事,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恼羞成怒,将鲁桓公灌醉后勒死。国君被杀,鲁国人却不敢找襄公算账,只让襄公找个替罪羊杀死,便草草翻过这页。

第二位受害者是郑国的国君郑子亹。齐襄公杀害鲁桓公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这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几个月后,或许是心血来潮,他忽然想起年轻时曾与郑子亹有些恩怨,便命令他前来齐国会盟。

郑国弱小,郑子亹明知此行危险,却不得不从。果然,等郑子亹战战兢兢面见齐襄公时,很快便被埋伏的刀斧手乱刀砍死。

(二)政变遇害

齐襄公人品低劣,道德败坏,既敢明目张胆与妹妹在一起,又敢丧心病狂杀害两国君主,与之相比,不守承诺反而成了他身上微不足道的一个缺点。而正是这个缺点,将他送上了黄泉路。

这次的主角是齐襄公的两位臣子,一位叫连称,另一位叫管至父。两人被齐襄公派往葵丘驻守,约定以一年为期,两人瓜熟时前往,等到瓜果再次成熟,却迟迟不见有人接替。

两人气愤于齐襄公不守承诺,于是策动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一起谋反。三人策反了襄公后宫中一位妃嫔,里应外合之下,将齐襄公诛杀于宫中,恶行累累的齐襄公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var1]

(三)公子出逃

齐襄公死后,公孙无知夺取了齐国的王位,齐襄公的儿子们只能仓皇出逃。未来的春秋霸主,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此时还只是疯狂逃窜,躲避追杀的公子小白。在谋臣鲍叔牙的护送下,公子小白逃往莒国,获得了暂时的安全。

次年,齐国大夫雍林诛杀公孙无知,打算接回齐襄公的儿子立其为国君。于是,流落在外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开始了一场竞速赛,谁能抢先一步回到齐国,就能成为齐国的国君。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诈死骗过了公子纠的谋臣管仲,抢先回到齐国,是为齐桓公。

二、齐桓公之得

(一)重用管仲

齐桓公即位之后,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没有杀害管仲这个仇敌,反而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华。死里逃生的管仲自然是感激涕零,尽心竭力辅佐齐桓公。君臣齐心协力,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管仲整顿了行政管理系统,将国划分为二十一乡,将鄙野划分为五属,设立行政长官分别管理,大大提高了治理能力与效率。

经济上,管仲重视鱼盐之利,以鱼盐之利赡养贫困人民。他也允许百姓自由买卖以及交易私田,并且制定了新的征税制度,按照土地的优劣征收粮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军事上,管仲寓兵于农,将军事与家庭紧密结合,将士们既是同乡,又是邻居,战场上合作无间,生活中也能守望相助,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二)尊王

光是依仗国力,齐桓公还不足以成为春秋首位霸主,他能获得这样高的殊荣,还因为他施行“尊王攘夷”的仁义之道。

“尊王”即是借周天子的名义,以诸侯之长的身份攻伐不敬之国。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是名义上的共主,但因其国力衰微,兵力弱小,各国国君都不将他放在眼里。此时,强大的齐国就跳出来维护周王室的尊严。

齐桓公六年,桓公联合陈国、蔡国一起讨伐对周天子不敬的宋国,宋国俯首投降,齐桓公隐隐有成为霸主的趋势。

两年后的幽地会盟,各国共推桓公为盟主,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但桓公的声势真正达到顶峰,却要等到齐桓公三十五年的葵丘会盟。

[var1]

葵丘会盟名义上的主持者是当时的周天子——周襄王。襄王当太子时,他的父亲周惠王宠爱小儿子,想要废长立幼。

惠王死后,齐桓公联合各国,扶立当时的太子郑,也就是后来的周襄王登基,如此一来,周襄王自然对齐桓公感恩戴德,所以在葵丘会盟之时,赐予桓公祭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实际上是通过这一举动,给予齐桓公诸侯之长的身份,让他得以借周天子的身份攻伐不听管教的国家。

而齐桓公也在会盟之时颁布了五条禁令,命令所有诸侯国遵守,实际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三)攘夷

“尊王”只能让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管教诸国,而真正令各国心悦诚服的,却是齐国的“攘夷”之策。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导致边夷屡屡犯境,大国尚能自保,小国苦不堪言。

齐桓公二十三年,燕国为山戎所侵,桓公带领大军将山戎赶离燕国国土。二十七年,又将侵扰刑国的狄人打得落荒而逃,为了让刑国不再继续为狄人所扰,齐桓公还帮助刑国迁都夷仪。后来,齐桓公甚至还帮被狄人灭亡的卫国复国,仁义之名天下尽知。

在尊王攘夷的加持下,齐桓公的威势无人能敌,成为春秋当之无愧的霸主。

三、齐桓公之失

(一)晚年昏聩

齐桓公与管仲君臣齐心的时代,诞生了著名的“桓管五杰”,将齐国的粮草、军队、刑法、外交管理得井井有条。五杰相继死去后,齐国无人能接替他们的职位,齐国的国力日渐衰弱。

等到管仲死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桓公不听管仲的临终劝告,执意重用竖刁易牙、卫开方三位奸臣。竖刁为了荣华富贵,自愿净身服侍齐桓公;易牙为了讨桓公欢心,将自己的儿子杀掉制成菜肴给桓公品尝;卫开方则是卫国国君之子,抛弃故国十五年,父母去世也不回家服丧。此三人皆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阴险小人,将齐国搞得乌烟瘴气。

(二)凄惨死去

齐桓公四十三年,年老昏聩的桓公卧病在床,无力管理政务。三位奸臣见桓公失去了价值,便各自打起了算盘,想要废掉原有的太子,重新拥立一位公子成为国君。于是乎,齐桓公的五位公子都觉得自己有即位的机会,争斗不休。

[var1]

此时,病床上的齐桓公便成了累赘。为了让齐桓公自然病死,易牙、竖刁将桓公软禁起来,不许他人诊治桓公。

谁知年老病重的齐桓公生命力顽强,始终吊着一口气。两位奸臣气急败坏,在桓公寝殿外筑起高墙,不给饮食,将其与外界完全隔绝,终于让桓公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寝宫中。桓公死后,“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尸身无人收敛,尸虫都从窗户中爬出来。一代霸主,生前辉煌,死后凄惨,如何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三)公子夺位

在经历一番混乱争抢后,易牙、竖刁等人拥立公子无亏为国君,齐桓公的尸身才被收敛。但此时,距离桓公身死已经过去六十七天。

公子无亏的王位坐得并不稳固,国内,其他四位公子虎视眈眈,而逃亡国外的原太子公子昭,更是找到了帮助自己夺位的靠山——宋襄公。

宋襄公素有仁义之名,又一心想要效仿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所以面对公子昭的请求,宋襄公欣然允诺,联合曹、卫、邾三国举兵伐齐,齐国内乱不止,又有小人当权,自然敌不过诸侯联军。于是,齐国大夫诛杀竖刁、易牙,迎立公子昭为国君,是为齐孝公

齐孝公虽然夺得了王位,但齐国本就人才流失严重,再经历这一场巨大的动乱,国力日渐衰微,退出了春秋霸主的争夺战。此后,齐国只能眼看着晋楚两国崛起,却无力阻止。

结语

纵观齐国的兴衰史,我们会发现,齐国的崛起格外依赖主政的大臣。即使是荒唐如齐襄公,在位时没有奸臣弄权,也能使齐国保持上升的势头。到了齐桓公时期,管仲主政,齐国更是一举成为春秋霸主。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卫开方把持朝政,齐国便难逃衰败的命运,从此一蹶不振,空有大国之名,再也没有了争霸的实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最厉害的十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中东吴武将排名,三国东吴厉害人物排名,三国吴国最有名的五大名将

    东吴战绩里,单挑能力的天花板,莫过于孙策,而太史慈则是能跟孙策不分伯仲的悍将。北海之战,太史慈不畏身死,孤身一人杀入黄巾军之中,“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突围向刘备求救的时候,管亥亲自带着数百人拦截,只见太史慈一箭一个,箭无虚发。神亭岭之战,太史慈鏖战孙策,跟孙策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败。合肥之战

  • 刺客们都吃啥荆轲:一天三顿牛肉小烧烤秦始皇我都杀给你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荆轲知乎,荆轲带着谁的人头,荆轲和秦始皇谁有武功

    牛肉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最有社会价值的肉类。在古代鱼翅燕窝都收买不了顶级的战士,但牛肉可以,不信,你看一下顶级刺客的饮食就知道了。[var1]作为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荆轲的待遇也是超乎当时士人的现象,“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 曹操死后 留下4个字流传近2000年 如今男人女人都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临死前的遗言,曹操临终前的真实故事,曹操临死前留了25个字

    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精彩的,不过,还有人在背后骂他“汉贼”,尤其是在每次对敌时,他的对手就会骂他是“汉贼”。他虽然没有将这个称号放在心上,可颜面上还是过不去。公元193年,曹操派兵前往徐州,那时候他的父亲被杀,他的心情不好,一路上见啥杀啥,百姓吓的都不敢出来,他的这种行为被陈宫看在眼里,陈宫就联合其

  • 中国有“九圣”:文圣是孔子,武圣是关羽,那剑圣是谁?答案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文圣孔子,说到圣人,你们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是不是孔子呀?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身形佝偻,穿着略显寒酸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到学生的面前为他们讲授知识,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第一代表人,而且他的思想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周游列国把各个国家的学生都收于自己的门下,把

  • 韩信:优柔寡断害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面对各色各样的选择以及取舍,且往往都伴随着机遇。如果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缺乏决断,那就会不断错过机遇,轻者沦为庸人,一辈子碌碌无为,重则失去一切,身首异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西汉开国功臣,被刘邦评价为“汉初三杰”,后世追为“兵仙”“神帅”,近代更是被追捧“国士无

  • 战国四公子,秦国统一道路上的4只“拦路虎”,曾2次攻入函谷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四公子谁最能打败强秦,秦国四大名将一览表,战国时四大名将哪些是秦国的

    [var1]孟尝君田文,田文同志出生于齐国的宗室,是齐王的堂兄弟,手下有3000马仔(门客),真是使个眼神就有人帮他杀人,在齐国那是可以横着走。长期担任齐国相邦(宰相),在任期前策划了合纵攻秦战事,攻破函谷关一直打到蓝田,是六国唯二两次攻入秦国腹地的大胜利。为了解除这个威胁,秦王以秦国相邦位置为诱饵

  • 崔杼弑君,一场婚外恋引发的悲剧,却中断了齐国的复兴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按说崔杼、庆封二人也并非无能之辈,尤其是崔杼在担任相国期间也挺有建树,使得长年混乱的齐国慢慢走向了正轨。而齐庄公本人也是勇力过人,多次率领齐国军队击败当时不可一世的晋国,齐国一度有再次夺回霸权的苗头。[var1]可惜好景不长,正所谓温饱思淫欲,这句话用在齐庄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其实堂堂一个之君多找几

  • 汉献帝又爱又恨的男人 把他当傀儡又保他性命 失去帝位后更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己连傀儡也无法做好,因为剧中的演绎与历史多有不同,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汉献帝,只是汉献帝的孪生兄弟,这个秘密一旦被发现,所有知情者可能会万劫不复,皇宫被烧刘平不得已住进了司马家,这种都是监视与压迫的感觉让刘平喘不过气。数以千计的性命都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刘平要不停的告诫自己,慎重慎重再慎重。历史上的

  • 完璧归赵背后的秘密,看似占便宜的赵国,实际上吃了大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这个南霸天其实和秦国还有些渊源,在春秋时代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国大军曾经攻陷楚国的都城郢都,是申包胥在秦国宫廷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感动了当时的秦哀公,秦国以大军赶走了吴国军队,楚国才得以复国的(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看看我的往期文章《东周“乱”:眼泪有啥用?关键时候可以拯救一个

  • 秦始皇的理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完成,耗费百年才完成大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比较

    历史上都说秦始皇是死于寻求长生不老药,对于秦始皇的执政,评价为“苛政虐民,扼杀民智”;但是谁能明白秦始皇真正的内心,秦始皇的最终目标,只不过是想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不再像战国时期那般,互相征伐。但是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当时的人们不懂,后世的人们又过于苛责;如果非要说秦始皇的缺点,可能就是太过于急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