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最后成了北洋提督?这个人作用很重要

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最后成了北洋提督?这个人作用很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4/1/19 20:48:06

此时,丁汝昌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在程学率领的众多亲信将士中,他并不是特别显眼,谁都没想到日后他能成为举足轻重的北洋海军提督。

和丁汝昌相比,程学启才是曾国藩兄弟最想招降的太平军将领:湘军围攻安庆时,正是由于程学启率军奋勇抵抗,所以湘军才屡屡受挫,久战不胜,这让曾氏兄弟十分头疼。

战局僵持不下,曾氏兄弟只好改变策略,由从前的硬攻改为对程学启的招降。

招降敌人首先要找到对方的软肋,程学启虽然阵前勇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他十分孝顺养母:幼时生母去世,程学启由族人程惟栋的母亲抚养长大。对于程母的养育之恩,程学启一直铭记在心。

曾氏兄弟很快就找到了程母,他们以她亲生儿子程惟栋的性命做要挟,逼迫她进入程学启的大营,让程学启投降湘军。

程学启无奈,只好率领手下多名亲信归降湘军。

曾氏兄弟少了一个劲敌,多了不少将士,策反计策取得了他们期待的结果。

不过,对于程学启等人来说,投降一步易,降后步步难,来到湘军大营后的日子相当难捱。

一、艰难的取信之路

程学启之前是太平军有名的重要将领,两军交战时他常常坐镇指挥,免不了杀死、打伤湘军将士,因此,从曾家兄弟到湘军将士,都对程学启又恨又怕,他投降之后非但不能获得完全信任,甚至时刻都有被杀的危险。

对于这一点,程学启的直接领导曾国荃的态度非常明显,每临战斗,他必定指派程学启带人冲锋在最前面,以此考验他们的忠诚程度。曾国藩也曾经多次嘱咐曾国荃,要他时刻提防程学启,以防异动发生。

程学启明白自己的处境,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带领手下用实际行动来纳“投名状”。

因此,从投奔湘军那天起,程学启和丁汝昌等人就成为曾国荃部的排头兵,他们牢牢地驻守在湘军的最前线,直面对敌之前的上司、同僚,甚至还有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经过半年的对峙、交锋之后,安庆城破,城中的一万多名太平军将士尽皆战死。

经过这一番血与火的考验,程学启、丁汝昌等人终于获得曾国藩、曾国荃的完全信任。不久,程学启被授予从三品游击之职,赏戴花翎;丁汝昌升任千总。

受到信任的程学启得以自立“开字营”,他担任开字营营官,丁汝昌担任开字营哨官。

丁汝昌的职场晋升之路由此全面开启。

二、得自刘铭传,失于刘铭传

1862年,因为作战英勇,丁汝昌受到刘铭传的器重,被提升为营官,授参将之职,负责管理本营军务。

1864年,丁汝昌被提升为副将;1868年,丁汝昌担任总兵,加提督衔,赐号“协勇巴图鲁”。和程学启一样,丁汝昌也是当时比较少见的被赐勇号的汉人。

然而,并非所有的道路从此就十分平顺,丁汝昌很快就遭遇了仕途上最大的坎坷:1874年,刘铭传收到朝廷“裁军节饷”的旨意,于是他准备裁撤丁汝昌所在的马队三营。可是,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丁汝昌却拒绝执行。刘铭传大怒,想按军法处决丁汝昌。

丁汝昌一见势头不好,连忙逃回家乡避难,从此和刘铭传分道扬镳。

罢职回乡,丁汝昌只能靠家里的数亩薄田度日,虽然温饱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生活对于经历过戎马生涯和仕途荣光的丁汝昌来说,显然并不能让他称心如意。

三、重启

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清朝廷开始筹备海防事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奉命督办。

丁汝昌之前曾经做过李鸿章的下属,他听到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务之后,特意前去投奔。

李鸿章素知丁汝昌的大名,但是碍于刘铭传的关系不敢直接任用丁汝昌,他对丁汝昌说道: “你和刘铭传有过节,现在我用你,势必会让刘铭传不高兴。不如我们这样处理!”

于是李鸿章就向朝廷上奏,没有直接任命丁汝昌,而是派他去英国购买军舰,同时参加海军学习,让他逐渐参与到北洋水师的创建以及统率工作中来。

丁汝昌重回正途,还得到了跨出国门学习的机会,在英、德等国家了解了军舰的设计、建造以及海军的发展情况。

回国后,丁汝昌受命统领北洋水师。1883年,丁汝昌担任天津镇总兵,李鸿章特意向朝廷参奏,大力褒扬丁汝昌的才能以及威名,因此朝廷特赐丁汝昌穿黄马褂。

在那个时代,赐穿黄马褂是一种特别的荣耀,正是在李鸿章的推动下,丁汝昌得到了这种荣耀。丁汝昌得到重用、被朝廷赏赐,这其中既有他自己才能出众的原因,李鸿章的推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由于李鸿章的提携,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加尚书衔,成为北洋水师举足轻重的首要人物。他受命在威海、山海关等地设立学堂,为北洋水师培养驾驶、指挥等高级人才。

此时的丁汝昌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力,可惜,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这份努力付出多少带些悲情色彩。

四、海上恶战

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停泊在朝鲜丰岛的清朝“济远”号和“广乙”号战舰。 “济远”号上有数十人伤亡, “广乙”号受到重创,搁浅后焚船自毁。清军借来运送士兵的英国商轮也被击沉。

袭击蓄谋已久,北洋舰队却难免猝不及防。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最先受到朝廷问责。年轻的光绪尤其愤怒,他激动地要立刻下旨,直接将丁汝昌革职查办。

关键时刻,还是李鸿章递上奏章替丁汝昌辩解,丁汝昌这才被免予处分。

来自朝廷的问责暂时告一段落,海洋中的战争却仍然在继续。不幸的是,和陆战不同,丁汝昌在海战中很少有完胜的机会,他的官职相继被革去,只是暂时留在任上听用。

虽然丁汝昌被革职,但是在对手眼里他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1894年底,日军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多次给丁汝昌写信,劝他投降。

丁汝昌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伊东佑亨写来的书信,他一封不留地都交到了李鸿章的手里,以此表明自己绝不投降的决心。

“吾身已许国!”虽然已是无官一身轻,丁汝昌却仍然如此正颜厉色地对家人说。

1895年正月三十日起,两军再次激烈交锋。由于众寡悬殊,清军炮台相继失守,多艘战舰受损严重,战争形势一度恶化。

二月九日,丁汝昌登上临时旗舰“靖远号”,一舰当先,率领剩余战舰与敌奋战。

激战中, “靖远”号击伤两艘敌舰后被炮弹击中要害,战舰上将士伤亡惨重,只有丁汝昌和“靖远”舰管带叶祖珪幸免于难。

眼前是同袍的浴血奋战,身后是不断求和、谈判的上级官僚,站在破损严重的“靖远”号上,丁汝昌悲愤得想和战舰一起沉没,却被部下拼死拖上小船,同叶祖珪一起离开了即将炸沉的战舰。

10日,搁浅的“靖远”号被炸沉,北洋水师这艘最强大、精锐的军舰服役7年后完成了它的使命。

尾声

11日,丁汝昌最后一次收到劝降。此时,日方代表和清政府官员都在向谈判桌靠拢,海面之上的战火纷飞就像是双方的砝码。

丁汝昌再次拒绝了劝降,当晚,他慷慨赴死。临终时,丁汝昌截去海军提督印的一角,想使其作废以阻止主降派的议和。

主降派的倔强却难以阻止,14日,《威海降约》签订,北洋舰队就此覆没。

更多文章

  • 和珅被抄家时,有一件物品连嘉庆却动不了,至今还留在和珅府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贪官,想必很多人首先能想到的便是和珅。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最出名的贪官非和珅莫属。据记载,和珅被抄家时,他的家产竟然可以支付晚清期间所有的外债欠款。常言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即便隐瞒得再好,也终有暴露的那天。乾隆皇帝过世后,和珅便成了群臣和嘉庆皇帝的眼中钉。嘉庆皇帝暗中收集和珅贪污的

  • 大清铜币里面有几种比较漂亮的版本而且它们的收藏空间比较大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时期的铜币大部分的收藏空间其实都是不大的,也有一部分样币来说是比较特殊的特殊之处就是这种钱币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一般流传下来的品相都是非常完美的,所以这种钱币基本上是在市场上面看不到真品的,数量也是非常的稀少,清代时期的铜币主要来说也就是两种,一种是光绪元宝,一种是大清铜币。光绪元宝来说也是有版本

  • 清朝男人的发辫究竟有多脏?英国传教士记录下令人作呕的画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很多不知道卫生的小伙伴头发中还有虱子。在古代虱子、臭虫、跳蚤,穷人身上要是没了这几样小虫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穷人。如同阿Q那样的,身上的臭虫不如人家的大心里倒还别扭了。等一过了冬天,一群群的老爷们光着膀子靠在暖和的墙角下,脱下破棉袄,抓虱子臭虫玩儿,抓住了就丢嘴里,叭叭儿嚼的挺

  • 清朝的试婚格格,虽然能嫁入驸马府,可命运却比家妓惨百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皇帝试婚驸马,试婚格格,试婚格格和驸马的区别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另外一个让人无法忍受的制度——试婚制度。这个制度好像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意义。而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婚姻状态大多都是包办婚姻,盲婚哑嫁。这对于男子来说还好。毕竟古代的男人一妻多妾。假如自己娶的媳妇儿不满意,还可以另外纳妾。可是在那个不公平的古代,女子假如嫁错

  • 玩瓷必看!清代瓷器转折——道光古瓷,看这篇就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陶雅》记有:“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陶雅》记有道光瓷器 “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

  • 为何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最宠爱的大太监安德海还能继续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始末,清朝丁宝桢简介,丁宝桢是林则徐女婿吗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第一大红人,是最受慈禧宠信的大太监。丁宝桢是封疆大吏还是大清官,安德海是深宫大太监,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在巧合的时间里相遇了,不仅相遇了,丁宝桢还当街斩杀了慈禧身边的第一大红人安德海,令人奇怪的是事后慈禧不仅没有追究报复丁宝桢诛杀了自己的心腹太监,反而还亲自召见丁宝桢并对

  • 马屁精吹捧年羹尧,被雍正处死后,头颅在菜市口悬挂12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处理年羹尧,年羹尧死后为什么没向雍正低头,年羹尧死后雍正反应

    说起清朝文字狱,众人皆知那是皇帝对读书人采取的一种血腥行动,可说起史上最冤枉的文字狱犯人,还得是这位叫做王景祺的仁兄,他因拍马屁而获罪被处死,死后头颅被悬挂在菜市口12年才被获准下葬,拍马屁结果落得如此下场,他也确实值得留名青史了。汪景祺出身江南士族,自幼狂妄无比,所谓“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

  • 民国娱乐圈男明星之金焰,国外思密达血统,“电影皇帝”美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金焰,号金德麟, 鲜族人,1910年7月8日生于国外首尔。于1921年举家迁至中国,并加入中国身份。金焰在上海、天津等地度过了清贫艰苦的学生时代。为鼓励自己在逆境中自强,更名金焰。1927年赴上海,1928年入南国艺术剧社任舞台演员。1929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记录员时,被导演看中,在影片《潇洒剑客

  • 晚清重臣李鸿章10亿家产,子孙为何穷困潦倒病死在草屋,无人收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族史资料,李鸿章晚年的照片,李鸿章去世前的生活

    晚清重臣李鸿章名下资产无数,为何他的孙子会病死在草屋,且无人收尸?李中堂纵横政坛数十年,深谙权谋之道。有人说他是盖世忠臣,维持了大清最后的体面。清官也好,污吏也罢。不可否认的是,他拥有着惊人的资产。李鸿章共有八个孩子,除了一儿一女早夭外,有六个子女活到了成年。李鸿章为孩子们,留下了用之不竭的财富,有

  • 和珅贪污十几亿,定他二十条罪状为啥不提贪污二字?只用一字说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被定了20条罪状,经典传奇和珅,和珅抄家抄了多少钱

    我们想一下,百姓的税收都被和珅这样的贪官过一遍筛子,黑手捞摸之下,民穷国弱,未来还有什么希望。所以国家要富强必须斩断贪腐黑手。依仗着乾隆维护,和珅以为自己可以风风光光度过百年,可清朝嘉庆当皇帝后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国家蛀虫和珅!!!我们查了当时嘉庆皇帝审判和珅所定的二十条罪状,前面十几条都是讲和珅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