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铭传

刘铭传——清朝名臣,洋务派骨干之一

刘铭传

刘铭传的资料

中文名:刘铭传

别名:省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肥西)

出生日期:公元1836年(丙申年)

逝世日期:公元1896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收平西捻;淡水之战,开启台湾近代化

代表作品:《大潜山房诗钞》《刘壮肃公奏议》

谥号:壮肃

追赠:太子太保

荣誉:台湾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的介绍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1885

有关“刘铭传”的历史故事

  • 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生平简介与历史贡献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自幼托身陇亩,生活非常窘困。但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平时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曾杀土豪、劫富户、捍法网,闯荡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清咸丰4年(1854),接受官府&ldquo

  • 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

  • 淮军名将,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如何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家?

    1862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鸿章受曾国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军。刘铭传同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等各领本部团练投奔。曾国藩对这批新募淮勇极为重视,所有器械粮饷的供应悉仿湘军,手订营制,亲到校场检阅,命刘铭传充任“铭字营”营官。“铭字营”中多为刘家子弟,刘铭传在营中职务最高,辈份也最高,其骨干将领皆为刘

  • 李鸿章派刘铭传去陕西帮助左宗棠,左宗棠为何不愿意?

    这是怎么回事呢?左宗棠在1866年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部进入陕甘地区,1868年正式授任陕甘总督。最初的几年,左宗棠在陕甘地区的战事并不顺利,还在1870年折损了大将刘松山。刘松山本是曾国藩部将,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刘松山率领的老湘营又是左宗棠大军里的主力部队。刘松山的折损,让左宗棠甚为痛惜。就在左

  • 李鸿章恳请扩大北洋水师规模,并与刘铭传争夺四艘军舰归属问题

    李凤苞(摄于奥地利维也纳)海军衙门很快奏复,称李凤苞办理交涉尚称熟悉,惟识力未定,不免轻率任意,现在出使任期将满,经办各船,需要数月方可完成,应待其如期验收各船完毕后,再行饬令交卸回华,依议行。1886年1月3日,旧历十一月二十九。李鸿章致函醇亲王奕譞,反复恳请扩大北洋水师规模及筹办旅顺船坞。并报告

  • 刘铭传---清朝的第一任台湾巡抚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朝在台湾设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何许人也?原来刘铭传年轻时是个乡间勇夫,没受过正规教育,没中过举、更不是进士出身。他能当上主政一方的高官,靠的全是一身胆气。凭着这身胆气,他在动荡的晚清建立了显赫的军功。凭借军功,先后担任直隶提督、台湾巡抚等要职。刘铭传老家安徽

  • 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原是杀人犯 啸聚山林 后逆袭成为民族英雄

    刘铭传是清朝名将,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善于谋略,而且他后来还被誉为民族英雄。1885年,清廷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省,以加强东南海防。屡立功勋的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台湾从一个近乎荒废的原生岛屿,一跃成为东南海防的重镇,与刘铭传的呕心沥血是分不开的。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清朝末年名臣,曾出任台湾

  • 刘铭传简介生平,刘铭传的后人在哪里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传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呢?刘铭传图片通过刘铭传简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不过他后来也并没有像很多贫穷的孩子那样长大之后考取功名为官,他在

  • 刘铭传简介生平事迹,刘铭传怎么读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传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呢?刘铭传图片通过刘铭传简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不过他后来也并没有像很多贫穷的孩子那样长大之后考取功名为官,他在

  • 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的资料 如何评价刘铭传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0月,刘铭传领导的抗清保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台湾建省,清廷命刘铭传担任台湾首任巡抚。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5月离开台湾,刘铭传任台湾巡抚7年,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英雄出少年刘铭传,字省三,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生,安徽省肥西

  • 刘铭传的夫人 刘铭传子女 刘铭传后人

    刘铭传人称刘六麻子,曾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在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收平西捻,淡水之战击败法国舰队等,颇有战功。刘铭传的夫人刘铭传的原配夫人周氏,后又有妻妾程氏、李氏等人。刘铭传子女 刘铭传后人刘铭传共生有四子二女。刘铭传的儿子分别是:刘盛芬、刘盛芸、刘盛芾、刘盛芥。长子刘盛芬,直隶

  • 高楼寨杀死僧格林沁,尹隆河大败淮军刘铭传的后期捻军为何失败了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改步兵为骑兵,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这就是后期捻军。后

  • 在皋陶墓旁,给刘铭传建个衣冠冢,如何

    安徽省六安市,是大别山北麓的中心城市。六安市历史悠久,城东有一座皋陶墓可以为证。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皋陶生于大禹治水的年代,是大禹的助手和接班人,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修过皋陶墓和皋陶祠,拉近了皋陶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使得我们心中的皋陶不再那么遥远,不再那么陌生,不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