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宗元:不完美才是人生

柳宗元:不完美才是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2/14 19:49:56

柳宗元的人生简单而坎坷。他名门出身,年少进士及第,在官场高歌猛进,他因永贞革新迅速升迁,荣耀加冕,但也因改革失败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

柳宗元33岁前可用四个字形容:人生赢家。

柳宗元出身名门望族,他一出生就顶着顶级士族——河东柳氏的光环,在唐朝,河东柳氏就是一张镀金的名片,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

自南北朝以来,河东柳氏几代人都封侯拜相,在柳宗元的先祖中,封公的就有三人。

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在高宗朝曾任宰相,而柳奭的外甥女又是高宗的皇后,在高宗朝,柳氏仅在尚书省任职的就有22人。

这样的家族背景,贾宝玉见了都要自愧不如。

可是到了武则天时代,柳氏一族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尽数被诛,家族势力一落千丈,再过了一百来年,到柳宗元时,家境早已今非昔比。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家族不复往日荣耀,但是社会关系还是在的,河东柳氏这个名片还是好使的。

柳宗元家在长安有两处房产,其中一处是官宦贵胄聚居地,名将郭子仪的府第就在此地。可见柳宗元的家族虽然没落了,但是家庭条件是不差的,毕竟底子太厚。

他家藏书之多,有诗云“家有赐书三千卷”,要知道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这样的藏书量已相当丰富。柳宗元并没有浪费资源,虚度年华,他读书用功,“童子有奇名”,十来岁就在文坛崭露头角。

曾有一位崔姓高级官员想写一篇庆祝朝廷平定叛乱的文章,他找到了柳宗元,柳宗元欣然答应,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问世。而这一年,柳宗元才13岁。

像崔中丞这种级别的官员,身边文采出众的人肯定不少,但他偏偏请柳宗元写,可见柳宗元当时早已负有盛名。

花团锦簇的环境和年少成名带来的好评并没有让柳宗元飘飘然,他反而更加勤学苦读,他的目标很明确:读书做官,恢复家族荣耀。

李贺一样,柳宗元身上也是有双重责任的。生活在封建以诗文取士的时代,要实现人生抱负就必须步入仕途;其次柳宗元还肩负振兴家族的责任,即便出身优越,他也丝毫不懈怠。

一个人有自我期许和心理压力是好事,这会促使他奋力前行,但凡事讲究一个“度”字。过高的自我期许通常带来无限的压力,一旦遭遇困境,就可能深陷其中,郁郁寡欢。柳宗元就是这样的人。

顶着家族的光环,重振家声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的确是他在科举中竞逐的原始动力,这也带给他荣耀。过而反伤,当他被贬官时,这便成了他难以自我和解的羁绊。

2

贞元五年(789年),少年天才柳宗元首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知是初次临场心中紧张还是其他原因,落榜;第二年再试,又落榜,他感到沮丧和进退两难。

同唐朝无数知识分子一样,在科场上屡遭挫折时,他开始干谒权贵以求赏识,不知为何,人家没搭理他。最终柳宗元还是在科举大军中搏杀步入仕途。

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是年,他21岁。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50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柳宗元21岁就中确实了不起。

虽然过程有点小曲折,但是相比同时代其他文学大家,柳宗元算是幸运的。韩愈四试科举才中,三试吏部考试不过,最终还是走幕僚这条路进入官场。

柳宗元则是先中进士再过吏部考试然后授官,这是进入官场的标准路线。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图源:网络

柳宗元初入官场先从九品小官做起,而后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升迁,这与他自身才能和名门出身不无关系。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与他同在御史台工作的还有刘禹锡和韩愈。

官场是讲究混圈子的,没人扶持,想要往上爬,简直不要太难,但当贵人来临时,你也要有能力抓住机会。改变柳宗元一生命运的人是王叔文。

他是太子侍读,太子最信任的人,只要太子即位,他顺理成章地进入权力中枢。因此当王叔文向柳宗元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抓紧了。

从当时的政治气候看,此举很冒险,太子的地位并不牢固。但柳宗元运气好,他赌赢了,不仅他赢了,他的好兄弟刘禹锡也赢了。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太子李诵有惊无险地登上帝位,是为唐顺宗

一大帮青年才俊聚集在王叔文周围,他们锐意进取,振兴大唐的共同目标让他们走到一起,在唐顺宗的支持下,一场名为“永贞革新”的改革开始了。

是年,柳宗元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这一年,柳宗元33岁。

柳宗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就跻身高位,一时间风光无限,多少人羡慕,多少人嫉妒。他又年少气盛,锋芒毕露,被不少人视为“狂疏人”。

荣耀是暂时的,春风得意的日子不会太久。柳宗元不会想到这既是他一生的顶点也是拐点,他的人生从此急转直下,昏暗无光。

成也顺宗,败也顺宗。他们的政治靠山出问题了!

唐顺宗即位前一年就中风,话都说不利索,这就使朝廷局势更加复杂紧张,反对派暗自蓄力,很快就做出致命一击。

不满一年,在宦官、旧臣、强藩的联合运作下,唐顺宗被逼逊位,很快就成了皇陵里的一口棺椁。

改革夭折了!牛鬼蛇神开始表演了!

人一旦失势,是最能看出人心险恶和世间百态。人们对柳宗元的嫉妒,对新政的不满,满腔的愤怒和恼恨都一股脑地向他袭来,他承受了巨大的屈辱和压力,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群言沸腾,鬼神交怒”。

众口烁金金毁之,众人推墙墙倒之。对柳宗元的诽谤和污蔑铺天盖地,污言秽语不绝于耳。自己为国为民,换来的却是一片骂声,这是多么的不公,可这就是事实。

但历史是公平的,是非自有公论。那些踩着他往上爬的人终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3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永贞革新实力派的清算也随之而来,他们或被杀或被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同年九月,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刺史,但宪宗觉得处罚太轻,十一月,又加贬为永州司马,这样宪宗还不够解气,后又特地加条“纵缝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唐朝官员升贬反复是常有的事,通常被贬官员不久就会获得量移,即调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做官,也就是说政治上还没走进死胡同。

但宪宗这么一搞,柳宗元傻眼了!政治生命直接被扼杀,至少在宪宗朝他再无出头之日。

柳侯祠,为纪念柳宗元而建。图源:网络

从京城到地方,从权贵到罪人,从一帆风顺的顶点被迎头痛击,柳宗元精神上难以承受。他的心情比天空更阴沉,从前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不知道。

他默默地走着,走在古道上,前路幽暗,他默默忍受着孤独和悲苦的煎熬,心里生出许多不平衡。

他在永州时期的心态整体上是孤寂郁闷的,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江雪》最能反映出他的心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如果能在长安发光发热,谁又愿意独钓寒江雪呢?

既然政治上再无希望,索性把文学创作当成主业,他积极思考,革故鼎新,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他取百家之所长,注己之思想,融会贯通,留下一篇又一篇佳作。如《小石潭记》、《三戒》、《捕蛇者说》、《封建论》……

江湖路远,道阻且长,这一贬就是十年。

4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政治气候稍有好转,柳宗元接到还京的诏书,流放十年的生涯终于要结束了,他很高兴。

他和好兄弟刘禹锡结伴北归,路过衡山回雁峰时,他写了首诗: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看看,他是多么的高兴!

二月,柳宗元抵达长安,在长安附近的灞水,他看见百花争艳,碧水春波,感到清新温暖,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城,理想之门似乎再次向他敞开,他既激动又喜悦,随即脱口而出: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让柳宗元始料未及的是,灞桥边的野花还未凋零,自己又要收拾行囊前往更远的南方。

好兄弟刘禹锡一到长安就跃跃欲试,一时手痒写下一首诗,被认为是讥讽朝政,有所不满,这下真的触了霉头。

宪宗本就对永贞革新的实力派不满,这次能够回京还是因为同情他们的朝臣掌权了,便召回京城,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才干,效力朝廷。

可刘禹锡这首诗触怒了宪宗,再贬!柳宗元到长安还不满两月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离开了京城,沿途结伴而行,到衡阳才分手。柳宗元则继续溯江而上赶赴柳州,途中他写了首诗: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柳宗元《再上湘江》

永州十年,黯淡无光,一朝还京,以为云开见日,可等待他的是流放更远的岭南。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柳宗元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柳州度过的,由于不适应南方潮湿暑热,柳宗元疾病缠身。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柳宗元停止了他激愤郁闷的呼喊,生命定格在四十七岁。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如果不拿女儿当棋子,小公主就能活下来吗?成功总让人嫉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是李世民什么人,红楼梦武则天

    但是武则天拿女儿当棋子,真的是错了吗?她还有别的选择吗?肯定是有的,只是,如果她不走这一步,历史上有可能就没有“武则天”这个人了。当年,先皇去世,媚娘流落到感业寺,她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感业寺这种地方,不仅无处施展,还被践踏得一文不值。即使不是她武媚娘,换作任何一位皇宫里出来的女人,也不甘心屈身在这

  • 武则天最没用的儿子:频繁被戴绿帽子,最后还被老婆毒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

    这位唐中宗原名李显,显赫的显,后来改名为李哲,哲学的哲。为了方便称呼,我们都用他的本名李显来称呼他。李显的一生曾当过一次太子,两次皇帝。第一次是因为他的二哥李贤被怀疑谋逆,太子被废,贬为平民。三子李显顺位继承了太子。在唐高宗李治死后,李显就继承了皇位,成了唐中宗。第二次则是武则天退位后,又将皇位传给

  • 武惠妃:那个差点成为杨贵妃婆婆的女人,也曾是唐玄宗的挚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惠妃与杨贵妃,唐玄宗和武惠妃,武惠妃和杨玉环的关系

    01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堂侄)之女,因其父早逝,武则天怜爱这个年幼的侄孙女,就把她养在宫中,悉心照顾。等到唐玄宗即位时,武氏已经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犹如清池中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十分楚楚动人。同是皇室中人,唐宫中的这缕清纯倩影,毫无悬念地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由于武氏从小生活在这刀光

  • 武则天,爱的是李世民还是他儿子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一生最爱李世民还是李治,武则天是李治老婆还是李世民老婆,武则天为什么跟了李世民又跟李治

    说起武则天,她是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虽然武则天是一介女流,但是在她的治理之下,确实是国泰民安,不得不说她是一位成功的帝王。在唐朝那么封建的朝代作为一位女子,她也深得皇帝李治的喜爱,武则天花季年龄时就进入皇宫,因为她长得很好看,所以他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他被唐太宗授予“武媚”头衔。

  • 武则天76岁养男宠,八年后才知其用意之深,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女皇已经76岁了,她把年轻英俊的世家之弟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招入宫中成为她的“宠妃”。甚至让他们俩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兄弟俩仗着女皇为他们撑腰,在朝中任意妄为,甚至连李唐皇族和武三思都不放在眼里。这让朝中大臣都觉得女皇真的是老糊涂了。不知一向公私分明的武则天,为何不顾国纪礼法如此纵容张昌宗兄弟。

  • 武则天毒杀亲子之谜:史书记载各执一词,闫庄墓志是否成为新物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杀子之谜,闫庄简介,武则天到底杀没杀儿子

    毒杀亲子给武则天的“伟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于李弘是否被毒害,史书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有的史书言之凿凿,有的史书却语焉不详,因此史学界对此争议不断。但陕西一块墓志的出土却让“武则天杀子”说再起波澜。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一块墓志的出土让“武则天杀子”说再起波澜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但却是武则天四个儿

  • 武则天算不算一个风流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素材来源于网络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虽然美貌非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过宠爱。然而,缘分来得如此巧妙,在太宗最后的日子里,媚娘偶遇了太子李治,两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的结成了同盟!后期李治登基,励精图治实现了“永徽之治”,后面因为风疾发作,武则天便临朝协助唐高宗处理国家大事。所

  • 武则天一生经历了多少男人?她真的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为什么要掐死他的女儿,武则天美图100张

    曾几何时,大唐王朝的国号经历了由“李唐”改为“武周”,最终又改回到“李唐”的过程。而这其中的“始作俑者”正是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独一无二的传奇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亦是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起初,她仅是唐太宗身边一个并不受宠爱的才人而已。然而,当她遇见并抓紧了唐高宗李治这位“命定贵人”

  • 杜牧父亲杜丛郁,被谏官集团排挤,到死也没有当上五品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从他家里的情况以及做官方面,了解一下杜牧父亲的生平事迹!从哥哥杜式方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杜丛郁是杜式方的最小的弟弟,从小体弱多病,他还有三个兄弟,大哥杜师损,司农少卿,袭爵岐国公;哥哥杜式方,桂管观察使;哥哥杜宪祥,曾任河南府参军;哥哥杜绍孜,曾任国子监主簿。 杜丛郁由于体弱多病,从小就被哥哥

  •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商人保唐功盖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吕不韦商人谋国,在隋唐时期还有一个大商人武士彟,也就是千古一女帝武则天的父亲。武氏家族时代经商,武士彟继承家族的经商基因和头脑,从事木材生意,参与了隋炀帝的东都洛阳的营造。因为得罪工程总负责人、司空、权臣杨素,武士彟差点遭受无妄之灾。这事情过后,武士彟认识到有钱也不是万能的。他弃商从戎认识了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