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毒杀亲子之谜:史书记载各执一词,闫庄墓志是否成为新物证

武则天毒杀亲子之谜:史书记载各执一词,闫庄墓志是否成为新物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87 更新时间:2024/2/18 8:16:48

毒杀亲子给武则天的“伟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李弘是否被毒害,史书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有的史书言之凿凿,有的史书却语焉不详,因此史学界对此争议不断。但陕西一块墓志的出土却让“武则天杀子”说再起波澜。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一块墓志的出土让“武则天杀子”说再起波澜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但却是武则天四个儿子中的长子。他性格温和、注重孝道,又天性仁厚,常怀恻隐之心。深受其父皇、兄弟姐妹和朝廷大臣的喜爱,五岁就被立为太子,并在成年后监国。就在李弘做为储君亲理政务,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却突然中道崩殂,不免让人感到疑窦重重。

太子李弘以仁孝闻名于朝野(剧照)

有关武则天杀李弘的记载,出现在《新唐书》和《唐会要》中。《新唐书·卷二·高宗》云: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初七,武则天杀三子李显的王妃赵氏,十八天后,武则天杀太子李弘。但是为何而杀、如何杀,都没有交代。

《新唐书》对武则天杀李弘的记载十分简略

而《唐会要·卷二·追谥皇帝》中的记载与《新唐书》一致,但却增加了最重要的“为何杀”和“如何杀”部分:李弘仁明孝悌,深得帝心,做了太子监国,而武则天“图临朝”;谋杀方式为“乃鸠杀之”。看来李弘被武则天毒死的说法,是从这里来的。

《唐会要》是记载李弘被武则天毒杀的源头

而成书更早的《唐历》应是“则天杀亲子”的源头:李弘深得上意、成为太子后,因怜悯萧淑妃生的两位公主被武则天长期囚禁,于是恳请父皇允许她们出嫁,因此“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

李弘对萧淑妃两名女儿的怜悯让武则天感到十分不快

《唐历》虽没明说李弘死法,但未“寿终正寝”必是横死,不是武则天下的毒手又是谁呢?这还有间接证据,《唐历》中还记录了唐肃宗和宰相李泌的一段对话,李泌言之凿凿地说当年是武则天毒杀了太子李弘。

李泌做为玄宗朝的太子太傅自然知晓李唐家族的许多秘密(剧照)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新唐书》和《唐会要》同样记录:在李弘被杀十天后,高宗夫妇又追赠李弘“孝敬皇帝”的称号,先杀后褒?真是莫名其妙。

李弘死后被以天子之礼安葬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部重要的正史《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录。《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列传》中记载,李弘在随高宗出行时“薨”于合璧宫的绮云殿,享年二十四岁,未说明死因,但却也透露出一点信息,说“太子多疾病”,很多政务都靠身边的人处理。

《旧唐书》由后晋史学家赵莹主持编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

李弘死后,高宗十分悲痛,谥其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把他安葬在洛阳偃师的恭陵。除此之外,高宗又做《孝敬皇帝睿德纪》怀念李弘,将刻石立于陵侧,武则天则抄佛经为他超度,而高宗亲笔写下的悼文《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则透露出重要的信息。

李弘墓前的“孝敬皇帝睿德纪”石碑

文中说,李弘因接受太子和监国之位百感交集、尽职心切,深感责任重大,因此积劳成疾,最后不幸离世。文中除了表现高宗对爱子的高度评价和沉痛追思之外,还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沉瘵婴身”。李弘自幼就得了痨病(肺结核),后来病情因身心俱疲而持续恶化。肺结核在古代是不治之症,因此他的暴亡似乎在情理之中。

唐高宗李治在悼词中表明李弘自幼患有肺痨(剧照)

至于《资治通鉴》,则对李弘之死持非常谨慎的质疑态度。司马光说:“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其事难明”,“《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也就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毒害了李弘,但《唐实录》和《旧唐书》都没有这样记录,明显带有“李弘非因鸠杀而亡”的倾向。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虽语焉不详,但明显持反对意见

我们总结相关史书记载“则天杀子”的缘由有三个:一,李弘干扰了武则天“临朝”,阻挡了她权力之路;二,李弘怜悯武则天死敌萧淑妃之女,为其求情犯了武则天的忌;三,李弘与杨思俭女儿的婚期将至,不想武则天外甥贺兰敏之竟将其强行玷污。武则天并未追究,又换选裴居道之女,但李弘为此与武家结下宿怨,武则天深感忧虑。

武则天外甥贺兰敏之妄行不法与李弘结怨(剧照)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缘由似乎都站不住脚:其一,李弘性格孱弱,宅心仁厚,可能比李显、李旦更容易控制,武则天没必要杀子留下骂名;其二,李弘怜悯两位异母姐姐以及愤恨贺兰敏之都属人之常情、正常人性的反应,这两件事可能让武则天心中不快,但也不至于痛下杀手;其三,武则天居然在儿子和中宗一起出巡时下毒,让太子死在皇帝面前是不是太嚣张了?且随行太医对尸体的中毒症状不会视而不见。

以仁孝闻名于朝野的李弘会被武则天是做眼中钉?(剧照)

从文献的先后顺序看,虽都是正史,但《新唐书》的成书时间晚于《旧唐书》一百多年,相对来说,更接近事发时间的原始材料可信度更高。当然,各种情况皆有可能,本文不做史实上的结论,只根据出土的考古证据做合理推测。

新旧唐书之间记载的区别很大

1995年,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征集到一件珍贵的文物。正是这件文物,让“武则天杀子”的历史争论再次走进人们视野。那么,这到底是件什么样的文物呢?

这件文物目前收藏在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

这是一块出土于西安的墓志。墓主人阎庄是唐朝工部尚书阎立德次子,宰相、画家阎立本之侄。他曾担任太子家令,长期负责李弘家事、保护李弘的安全。作为太子近臣,阎庄的死亡时间非常微妙,他在李弘去世后仅四个月就撒手人寰,给后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留下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有关李弘历史事件的“呈堂证供”。

《职贡图》是阎庄之父阎立德和叔父阎立本合作作品

阎庄墓志上共有1226个字,而疑点出现在两句话上。第一句是“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有专家认为,“蚁床”是指李弘的灵床;而“鹤版”指李弘的棺材。文中“阎庄随太子灵柩驾鹤西去”暗寓他因陷入李弘之祸而死。专家推测,阎庄可能因了解太子的死因而被武则天灭口。

阎庄墓志部分内容

不过,这些学者的推测虽有些历史依据,但显然是缺乏古文常识。因为“蚁床”指的并非灵床,而是病床,源于《世说新语》;而“鹤版”更非棺材,而是征聘贤士的诏书,在这里比喻上天对人驾鹤西去的召唤,是中国古代墓志的常用语。

蚁床指病床最早来源于《世说新语》

“蚁床”和“鹤版”在许多古代墓志和文献中出现过,如唐朝名将程咬金的墓志《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并序》上说:“奄结蚁床之祆,俄嗟鹤版之召”;王勃的《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云:“鹤板徵贤,累发非常之诏”皆是此意。

唐朝名将程咬金之墓和墓志

而“遘祸”二字,不过是“遭遇亡故之祸”的意思,这在古文悼词中也是习惯的用法。例如曾巩在《学舍记》中,就用“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来表达曾家遭“家祸”,父亲病故的情形。

曾巩的《学舍记》原文

因此,这段墓志的文意是:墓主阎庄因忧思(可能是思念李弘)而久病缠身,而后突然发作,终日缠卧病床而去世;他之前获得的虚浮荣华已尽,都随着上天的征召而一起消逝。所以阎庄之死,是“积痗俄侵”。

墓志显示,阎庄死于累年积疾

持“阎庄因李弘被杀”意见的人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录入了阎立德家族的谱系,但里边却没有“阎庄”的名字,族谱显示,阎立德只有一子,名为“阎邃”,因此可推断,阎庄的家人因害怕受其牵连而将他的名字从家谱中移除。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部分内容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记录有诸多遗漏。例如,它记录阎邃有两子,分别为阎知微、阎巨源,而2002年从西安出土的一块墓志显示,墓主“阎识微”也为阎邃之子;而2011年从陕西出土的墓志显示,是阎立德的第三子正是墓主“阎泰”。

2002年西安出土的阎识微墓志

另外,两唐书均记载阎立德家族为“雍州万年人”,而近年来的考古显示,阎氏家族成员(阎用之、阎泰等)包括阎庄的墓志均称自己为“河南人”。再者,阎知微因叛降东突厥而被夷灭三族,如此十恶不赦的大罪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尚且有记录,何况没有大过的闫庄?

闫庄的侄儿阎知微因判降突厥而被夷灭三族

当然,武则天有没有杀李宏,阎庄墓志无法澄清。然而武则天虽非善类,但历史就是历史,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喜恶或推断就下历史结论,因此阎庄墓志无法成为泼向武则天的污水。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画像

埋进去的历史,挖出来的真相,持续揭秘古墓,若喜欢,请关注点赞。

参考文献:

臧振《西安新出阎立德之子闫庄墓志铭》(北京大学出版社《唐研究》第二卷,1996)

陕西省社会学院《程知节高力士墓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杨军凯《唐阎识微及夫人裴氏墓志考释》(《文物》2014年第10期)

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中华书局,1998)

赵君平《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续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于庚哲《阎庄墓志于武则天长子李弘之死》(《历史学家茶座》第八辑,2007)

张清文《陕师大藏唐阎庄墓志再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院)

古籍《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孝敬皇帝睿德纪》

《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唐实录》《世说新语》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算不算一个风流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素材来源于网络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虽然美貌非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过宠爱。然而,缘分来得如此巧妙,在太宗最后的日子里,媚娘偶遇了太子李治,两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的结成了同盟!后期李治登基,励精图治实现了“永徽之治”,后面因为风疾发作,武则天便临朝协助唐高宗处理国家大事。所

  • 武则天一生经历了多少男人?她真的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为什么要掐死他的女儿,武则天美图100张

    曾几何时,大唐王朝的国号经历了由“李唐”改为“武周”,最终又改回到“李唐”的过程。而这其中的“始作俑者”正是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独一无二的传奇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亦是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起初,她仅是唐太宗身边一个并不受宠爱的才人而已。然而,当她遇见并抓紧了唐高宗李治这位“命定贵人”

  • 杜牧父亲杜丛郁,被谏官集团排挤,到死也没有当上五品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从他家里的情况以及做官方面,了解一下杜牧父亲的生平事迹!从哥哥杜式方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杜丛郁是杜式方的最小的弟弟,从小体弱多病,他还有三个兄弟,大哥杜师损,司农少卿,袭爵岐国公;哥哥杜式方,桂管观察使;哥哥杜宪祥,曾任河南府参军;哥哥杜绍孜,曾任国子监主簿。 杜丛郁由于体弱多病,从小就被哥哥

  •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商人保唐功盖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吕不韦商人谋国,在隋唐时期还有一个大商人武士彟,也就是千古一女帝武则天的父亲。武氏家族时代经商,武士彟继承家族的经商基因和头脑,从事木材生意,参与了隋炀帝的东都洛阳的营造。因为得罪工程总负责人、司空、权臣杨素,武士彟差点遭受无妄之灾。这事情过后,武士彟认识到有钱也不是万能的。他弃商从戎认识了唐国

  • 武则天上位的最大功臣-真正的“人猫”李义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雪中悍刀行》的朋友都知道在剧中有一个角色叫做“人猫”韩貂寺,那么人猫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人猫的意思就是指那些面带笑容,但是却以阴柔之计害人的人,人猫这个外号最初拥有者做李义府,她是武则天上位的最大功臣。一手好文章成就当官路李义府这个人还有一项殊荣就是成语笑里藏刀也因他而起,他出身寒门,唐太宗时期

  • 武则天:生前一安排,身后出动几十万人却挖不动她的乾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乾陵之谜,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图,武则天的墓埋在哪里

    活人钱有人挣,死人钱也有人挣。要说能发大财的死人钱,那就是古代皇家的墓了。所以凡是说得上名字的墓都被人偷盗过。但是也有例外。有一座陵墓被无数刀、剑、铁锹、铁铲开掘过,也被枪、炮、炸yao翻腾过。千年来,不知多少捞偏门的“高手”到访过此地,规模最大的一次,一共来了四十多万人集体挖墓寻宝,好家伙,把这座

  • “诗鬼”李贺经典诗词六句,让人爱不释手的天才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思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黑色的云覆压在城池上,城池好象要被摧毁一样,铠甲的对着太阳好象金色的鱼鳞铺开。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出自李贺的《南山田中行》,意思是: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来滴在沙地上,发出幽咽的声

  • 李裹儿:被称为唐朝“第一美人”,却心如毒蝎,称“太子”为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裹儿简介,大唐公主李裹儿,李裹儿和太平公主关系好吗

    然而杨玉环虽然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却并不是“唐朝第一美人”。在《新唐书》中,记载了安乐公主李裹儿“光艳动天下”,算是“官方认证”的唐朝第一美人。不过这个唐朝第一美人却心如毒蝎,不仅称哥哥为奴才,还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安乐公主出生于公元685年,她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出身于山东门阀崔氏的韦后。

  • 杨国忠有多奢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国忠简介,杨国忠任职公示,杨玉环哥哥杨国忠

    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有位十分显赫的人物,她就是著名的杨贵妃。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凭借着她的裙带关系得以进入宫廷,逐步取得了总领朝政的大权,并形成了权势显赫的杨氏外戚集团,掌控了国家诸多大事的决策权。如果说白居易《长恨歌》中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杨贵妃最为人们熟知的

  • 李治娶武则天属于败坏人伦吗?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治为什么要娶武则天,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李治怎么处理,武则天对李治怎么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历史上武则天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所以武则天也被称为武才人,在李世民去世之后,生前的那些妃嫔除了没有子嗣的,都被要求出家为尼或者为先帝守灵,这也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制度,防止别人给死去的唐太宗带绿帽子。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李治不仅下令让武则天还俗,而且还将其接到了后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