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百五铢
面对东吴的强力反击,蜀汉被迫采用了通货膨胀战术的第二种方法,即减少重量。于是直百五铢钱的面值,虽然没有再增加。但是,重量却已经从,最初铸造时的重约7克,急剧地减重为1克,甚至最轻时仅有0.5克。
大泉当千
蜀汉的这一回击手段,也非常的阴狠,看似没有改变货币的面值,实际在重量上,已经又贬值了六、七倍甚至更多。迫使东吴也不得不将,两种通货膨胀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即一方面将货币的面值,从当五百提高到当千,甚至当二千,乃至最后高达当五千。另一方面则将重约20克的“大泉当千”,减重至12克,最轻的不及4克,有的甚至还没有五铢钱重。改铸“大泉二千”的时候,面值虽然增加了一倍,但是重量已经只有12克,后来又减重为10克,再减为8克,甚至有的轻至6克不到。
直百、直一
因此,在这一轮以货币为武器的对攻中,孙吴货币减重,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并不亚于蜀汉,只是时间较短而已。但是,东吴在应对蜀汉发行虚值大钱的反制措施中,因为交替使用了提高面值和减少重量,这两种通货膨胀的方法,因此导致各种大钱,轻重错落、作价颠倒,根本无法流通,最终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纷纷罢市,社会经济遭受重创。
据史书记载,赤乌九年(246),面对社会上普遍的不满情绪,孙权就将铸造大钱的责任,委过于手下的大臣谢宏。《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说:
“谢宏往日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今闻民意不以为便,其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敕以输藏,计畀其直,勿有所枉也”。
孙权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初是谢宏提议他铸造大钱的,现在他听说老百姓使用大钱很不方便,因此决定停止铸造大钱,将已经铸好的大钱,改铸成器物,并且明令官府再不许投放大钱,民间已有的大钱,都交官府收兑,按照重量付给价值,尽量不让老百姓受委屈。
定平一百
孙权在这里只说铸造大钱的事,而不言减重的事,虽然暴露了统治者虚伪的一面,但是,识时务的孙权,当他发现这种贬值货币的政策,破坏国内民众的生活,于己不利的时候,就果断地于赤乌九年停铸大钱,并将已经发行的大钱收回,仿效魏国恢复使用实物货币。他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减少蜀国通货膨胀政策的冲击。
因此,我们说货币领域不见刀枪的这场战争,其惨烈程度相比那场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甚至是那场更加著名的赤壁之战,也都毫不逊色,只是大家不清楚而已!